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当下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并存,学生的技能机构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结
构错位,扭转这一现象变三赢的解决途径之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
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形式多样化,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为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直接培训岗位技能型人才。老师与师
傅联合教育学生,赋予双方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
培训结束考核通过,从而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实现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
岗的有效对接,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1、缺乏学徒制顶层设计和政策立法,影响校企合作深度和积极性
政府施行现代学徒制,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缓解企业用工荒,但在国家层
面现代学徒制管理方面缺乏法律依据,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关政
策也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所担负的责任。企
业没有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义务和责任,政府更没有给予企业经济支援和政策支
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不能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财政补贴之类的社会福利,
更无法使自己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行为得到法律保障。企业在师资力量和培训场地
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就会打折扣,自然出现“剃头担子学校一头热”的现象。

2、企业利益落实不到位,制约了学徒制的发展
一是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一般处于中心地位,对企业的意愿不够重视,企业
利益得不到实现,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是有利益追求的,如果不能获得税费减免
和财政补贴,企业就冷对待, 因此企业受益程度要不断扩大。二是在现代学徒
制的实施过程中,从协议、法律角度上讲,学生就是企业员工,学生要享受员工
待遇领工资,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需求,企业生产
效益受损,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是企业比较顾虑的问题。再者一个学徒制周期
下来,培训的学生是否留得住同样是企业担心的一方面,学徒经过企业的培训以
后,可能被其它企业挖走,但没有相应的法规制止这种行为。文化层面,多数企
业的大众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弱,在欧美发达国家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
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企业并不介意学徒工毕业后去别
的企业就业。所以,企业一般宁肯到人才市场招聘,也不重视对学徒的培养与储
备,制约了现代学徒制推行。三是参与现代学徒制对企业形象提升作用小,在企
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作用甚微,很难稳定持续合作下去。据统计分析,将近
20%的所谓学徒制合作仅是使用学校的廉价资源,合作往往是书面合作协议的束
之高阁,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受益有限,风险大,自
然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3、院校条件和能力受限,妨碍了学徒制的实施
一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制于办学历史,缺乏学徒制相应的组织结构、实验实践
设备、管理手段和经验等,加之企业学徒管理制度欠缺,企业师傅短缺,致使学
徒制达不到预设状态。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无法给
合作企业带来所需的利益,削弱了校企合作的质量和企业的积极性。二是高职院
校师资总体水平低,缺乏企业挂职锻炼经历,专业能力不强,无法给企业带来多
方面的提升。加之企业工程师学历不高,教师资格不够,聘用合同上工资待遇相
对低,打击教育热情,无法难引进和留住优秀教师,所以要加大院校的社会服务
水平。三是当前学校生源紧缺,招生难,面临自身生存,学校不得把主要时间和
精力放在招生上,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学改革不彻底阻碍了学徒制的实施。

4、学生前景不明,放缓了学徒制脚步
一是在企业培训内容没有遵守相关协议和方案,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失
去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意义,职业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觉得当学徒没有前途,不愿
与企业过早签订协议,提前被捆绑而失去就业选择机会。二是学徒工资低,甚至
拿不到工资,权益得不到保障,故招收学徒难。

三、现代学徒制对策研究
1、国家层面提供最佳保障
政府出台现代学徒制法规,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约定彼此责、权、
利,颁布奖励、处罚政策,为企业带来利益,做到校企学生三方多赢。在培训成
本方面,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培训成本。政府出资购买工作岗位,
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招收学徒,共同培养人才,企业可获得
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企业则担负学徒工资和实训教师工资。

2、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建设
多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论证,满足企
业的岗位需求和国家的职业教育要求,将企业的岗位需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院校激励教师进企业锻炼,为推行现代学徒制储备更多更强的师资力量,为企业
发展提供更大动力和支援。加强职业院校的软硬件设备和场所建设,提供基于企
业实际工作场景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实践教学无缝对接。

6、强化校企合作制度管理
学校、企业、学生各自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保障企业的
权利和利益,从法规协议上做到学生培训考核合格后能够就职于合作企业,为企
业解决后顾之忧。企业不但安排师傅指导学生,学校还有抽调管理经验丰富的教
师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师傅和老师一同教导、监督、考核学
生在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当然,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要享受学徒工资,自己的
合法权益有保障。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与改革是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企
业、学校、行业协会多方的共同协调和付出,求同多赢,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现
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施的力度和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