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第18卷第22期Clinical JourDa1 ·论 著.
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
孟宪国 宋宝东 朱绍凤李贵宾 (吉林省前卫医院 130012)
[摘要] 目的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 ̄2008年3月使用重建交 锁髓内钉治疗我院13例股骨颈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结果 随访6~2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最后随访的X线 检查均未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现,股骨干骨折均获解剖对位,惠肢功能良好。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中 上段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09)1卜0001—02
1 临床资料 本组1 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9 岁。均为车祸致伤。股骨颈基底型骨折11例,经颈型2例, 其中无移位者10例,轻度移位3例。股骨干中段骨折9例, 中上段者4例,其中粉碎性8例,开放性2例。,伤后至手术 时间5小时~7天,平均3天。 2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仰 卧于牵引床上,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股骨颈骨折, 切口自大转子顶点向近端约6cm,分离阔筋膜张肌和髋外展肌 群,进针点为大转子顶点的前1/3和后2/3的交界处,从顶点 向髓腔内插入1枚导针 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股骨 干骨折7例,小切口复位9例,使导针经过股 胃’干骨折处,由 转子部进针点扩大髓腔,选择长短粗细合适的股骨重建钉,C 型臂X线机定位,插入主钉深度以超过股骨干骨折端8cm为 适宜,拔出导针保持股骨颈骨折端良好对位,拧入拉力螺钉2 枚,拉力螺钉位置与股骨颈轴线重叠或位于其下方与之平行, 检查股骨干骨折对位及对线良好后,锁定远端2枚锁钉。 2.2术中注意事项:①术中进针点的选择很关键,正确 的进针点可避免主钉插入时一侧皮质遭到过多的应力和磨损, 减少骨折端的应力反应。②主钉置入后股骨颈位置不良者应在 牵引后旋转下复位。③股骨干骨折尽可能闭合复位闭合穿钉固 定,粉碎骨折移位严重,闭合穿钉困难者,可小切口。 2.3术后处理 术后2.3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舒缩活动。术后2周逐步练 习抬腿、屈曲膝关节。术后1个月内患肢不负重,在床上锻炼 髋、膝关节功能。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扶双拐逐渐练习不负重 活动。 3治疗结果 本组13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11例,近解剖复 位2例,髓内固定牢固,螺钉无松动,切口均一期愈台,无1 例出现术后感染。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问6~25个月,平 均15个月。股骨颈骨折均在4~6个月获得愈合。所有患者最 后随访的x线检查均未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现,股骨 干骨折均获解剖对位,均在术后4~5个月愈合 按FRIEDMAN 和WYMAN评价系统【1】评价疗效评定优良9例,较好4例,差 0例。未出现术后骨感染、内固定失效、忠肢短缩畸形及下肢 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4讨论 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通常是高速度,高能量的损伤。 包括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一般沿股骨干纵轴方向传导的 直接暴力在髋关节处于屈曲外展位、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时所造 成.暴力首先造成股骨干骨折,骨折大部分发生于股骨干中 l/3,因高能量吸收,骨折常为粉碎性[2 3 由于大部分能量已 在股骨干处释放,在股骨颈部形成剪切力,多造成股骨颈基底 部骨折,骨折常表现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其症状常常被股骨 干骨折的症状及体征掩盖。 对于股骨中、上段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我们选用股 骨重建髓内钉固定门 。股骨重建钉的优点是一种器械一次性 完成股骨两处骨折固定,采取有限切开复位,对骨及周围软组 织影响小,属骨折治疗的微创技术;通过髓内固定,缩短了力 臂,减少了弯距,能有效地保持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复位后的长 度、轴线,控制旋转。两枚近端的交锁螺钉是部分螺纹,可在 股骨颈内产生类似动力髋的静态和动态加压作用,维持了颈干 角,抗勇力及旋转作用强,利于骨折的愈合;远端两枚锁钉静 力同定对维持肢体长度、抗旋转具有坚强的生物力学效应,并 保证了正确的前倾角和肢体力线。 因高能量损伤造成股骨干骨折多为粉碎性,有时闭合复位 很难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笔者对严重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大碎 骨块移位明显、不复位可能造成巨大骨缺损、骨折难以愈合者, 采用有限切开手法复位,尽量保留碎骨块上软组织,大碎骨块 行不游离丝线捆扎,再行髓内针固定,保证了固定的可靠性。 但术中注意不必过分强求解剖对位而过多剥离骨膜和游离碎 骨块上软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 重建钉坚强的轴心固定,可满足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术后2~3天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功能锻炼,1周后行 患肢髋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内忠肢不负重,在床
上锻炼髋、膝关节功能。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部 论 著· 分负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负重时间可适当延长,需要根据 骨折愈合情况而定。 总之,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逐年 增多。股骨干骨折易予诊断,而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易发生延 迟诊断或漏诊。故对高能量损伤所致股骨干骨折,应常规加摄 髋关节x线片,必要时复查或CT、MRI检查明确,术中透视 效果更佳,作到延迟诊断但不延误治疗。治疗上早期应用股骨 重建钉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具有患肢固定稳定, 利于术后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率 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依达拉奉 2009年11月第18卷第22期Clinical Journal 参考文献 [1]FriedmanRJWymanETJr.ipsi1ateralhipandfemora1 shaftfr actUYeS.C1iBOYthopRe1 atRes,1 986,2 08(7):l88:194. 【2]HossamEtShafieMAdelMorseyHEmadEidY.Ips i lateralfractur eofthefemora1neckandshafttyeatmentbyreconstructionin terlockingnail.Arch0rthOpTraumaSurg,2001,121:71. 【3] Shet tyMS , KumarMA , I reshanaverSS , eta1.IPSi 1atera1hipandfemora1 Shaftfracturestreate dwithi13tramedu11arynai1 S.Int0rthop,2 007,31(1): 7 7- 8】.
治疗急性脑出 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建华朱涛 (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221003)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灯照组。治 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00ml静脉滴注,30 rain内滴完,每日2次,共21天。治疗组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21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22.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09)1卜0002~02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1月~2008年l2月来我院 神经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发病24h以内住院)患者64 例,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 60±5.3岁;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3 ̄77 岁,平均59--+5.5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 定的急性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头部CT或MR1确渗。所有患者 的出血量在lO ̄30ml之间,出血部位以摹底节为主,伴有神经 系统局灶性体征,瘫痪侧肢体肌力<4级,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 障碍。对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的患者不予 入选。两组问发病时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史评分及 开以始治疗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所有患者均予降血压、降颅压及对症等 基础治疗外,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 达拉奉(30mg/5 ̄.,由国药集团周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rag+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14天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 会议修订的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1天进行评分; 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脑CT等。 1.4疗效评定标准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脑 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等疗效分6类,即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减少91%~100%,病 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FDS减少46% ̄90%,病残程度1~
2· 3级;进步:NFDS减少18%~45%;无变化:NFDS减少或 增加在17%以内;恶化:NFDS增加18%以上;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IO.00统计软件进行分 析。计量资料用x:k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用率表示,采用x 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JJ每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显著高 于对照组(7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治疗第21天 后两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1<0.O1,P2<0.05),且治疗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