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对策标准范本

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对策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 新修订 / 完整 / 内容可编辑

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对策标准范本 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编写:xxxxx

审核:xxxxx

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对策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 要:锅炉承压部件的安全运行对整个电厂的安全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微水电厂实际,分析了过热器爆管泄漏的机理、原因及实际采取的一些对策,以求对锅炉过热器设备的完好运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锅炉

过热器 爆管 电网

1 前言

据统计,河北省南部电网锅炉各种事故约占发电厂事故的63.2%,而承压部件泄漏事故又占锅炉事故的86.7%。因此迫切需要大幅度降低锅炉临修次数。下面结合微水电厂实际,分析过热器爆管泄漏的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机理、原因及采取的一些对策。

微水发电厂锅炉型号为HG-220/100-4,露天布置,固态排渣煤粉炉,四角切圆燃烧,过热器由辐射式炉顶过热器、半辐射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和包墙管4部分组成。减温水采用给水直接喷入,分两级减温。炉顶管、包墙管和第二级过热器管用ø38×4.5的20号碳钢管组成。第一级过热器和屏过热器用ø42×5的12Cr1 MoV钢管组成。

2 过热器爆管的主要原因

2.1 超温、过热和错用钢材

2.2 珠光体球化及碳化物聚集

针对12Cr1 MoV钢分析,试验表明当12Cr1

MoV钢严重球化到5级时,钢的室温强度极限下降约11kg/mm2。微水发电厂1993年4月过热器爆管的统计资料表明:因局部长期过热,珠光体耐热钢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已达到了5级球化现象,而它的塑性水平仍然比较高。发生球化现象以后,钢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下降。通过580℃下对12Cr1 MoV钢的持久爆管试验,可以看出到了球化4级的钢管,其持久强度降低1/3。影响珠光体耐热钢发生球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应力和钢材的化学成份等。在钢中掺入“V”这种强碳化物元素,可以阻碍珠光体的球化过程,只要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则球化过程减速。

通过对12Cr1 MoV管试验发现,温度在540℃时,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钢的工作温度下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也相应降低。随着运行温度的提高、时间的延长、应力的变化都会加速合金元素的固溶体和碳化物间的重新分配现象。

2.3 焊接质量

钢材焊接质量也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焊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接的缺陷一般指焊接接头裂纹未熔合、根部未焊透、气孔、夹渣、咬边,焊缝外形尺寸不合格以及焊接接头的金属组织异常等现象。

2.4 金属在高温下的氧化和腐蚀

2.5 飞灰磨损

飞灰磨损一般发生在高温过热器下部弯头位置,飞灰的浓度增大,灰粒的冲击次数增多,磨损更剧烈。

2.6 锅炉运行的影响

2.6.1 热偏差

由于结构和运行条件的影响,运行中某些管子的蒸汽温度和焓增量会超过整个管组的平均值,即热偏差产生热偏差的管子,管内蒸汽温度较高,甚至远超过了金属的管壁温度,从而造成长期严重超温。

形成热偏差的原因有以下2方面: 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a.过热器受热不均匀

热负荷大的管子,吸热量则大,焓增量也大,其蒸汽温度和管壁温度也较高,受热产生热力偏差,另外烟气中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不均匀性等,也会产生影响。

b.管内流量不均匀

对于屏过而言,可以使外圈管子短路,减小其阻力,增大蒸汽的流量;除外圈管子外,余下的蛇形管分成2部分:第1个U形管靠近外圈的管子到第2个U形管换到里面,其它的以此类推。这样可减小受热不均,同时各管的长度比较接近,可减少因管子的阻力差而造成的流量不均,在运行时应保持燃烧稳定,防止火焰中心偏斜,消除局部结渣现象,喷燃器投入力求均匀。

2.6.2 影响汽温的因素

2.6.2.1 烟气侧

a.燃料性质的变化 尤其是水分和灰分增加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时,燃料的热值降低,须增加燃煤量,使汽温升高。如果煤粉变粗,着火延迟,则炉膛出口烟温升高,相应汽温升高,造成管壁的金属温度上升。

b.风量配比变化对汽温的影响

炉内的过剩空气量增加时,由于低温空气吸热,使炉膛温度降低,辐射传热减弱,燃烧生成的烟气量增加,烟气流速加快,对流传热增加,因而汽温升高;另外由于配风工况的不同,使火焰中心发生偏斜,如增大上二次风,减小下二次风,火焰中心会偏低。

c.喷燃器的运行方式往往会影响火焰中心的温度,影响汽温的改变。

d.受热面的清洁程度会对汽温产生影响。

2.6.2.2 蒸汽侧

a.炉负荷的变化

对于对流式过热器而言,汽温随负荷增加而升高,而对于辐射式过热器,汽温随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负荷增加而下降。

该厂采用的是半辐射式过热器,其优点是吸收了一部分炉膛的热量,有效降低了炉膛的出口温度,防止了对流受热面的结渣,装置屏式过热器后,使过热面布置在高温烟气区域,减少了金属的消耗量。由于蒸汽温度较低,管壁金属温度相应低,汽温的变化比较平稳,易于调节。

b.饱和蒸汽湿度的变化

当运行工况不稳定,尤其是水位过高或炉负荷突增,而汽包内汽水分离装置效果又不佳时,便会使饱和蒸汽的湿度增加,增加的水分要吸收汽化热,从而使汽温下降,若大量带水还会使汽温急剧下降。

c.减温水的变化

当减温水量或水温发生变化时将引起蒸汽侧的总需热量变化,相应的汽温也要变化。 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d.给水温度变化

当给水温度下降时,给水变为饱和蒸汽所需的热量增多,如果保持燃煤量不变,则蒸发量下降,但烟气传给过热器的热量基本不变,因而使过热汽温上升,相应管壁温上升。

e.蒸汽压力变化

根据热力学,压力升高,温度升高,当炉负荷大于外界负荷时,则汽压升高,温度升高;反之,如果锅炉的蒸发量在每时等于外界负荷则汽压稳定,汽温也恒定。

3 实例分析及对策

3.1 泄漏实例

a.由于过热器局部材质不当,使管子长期超温运行,导致爆破泄漏 该厂1989年更换的原西德St45.8/Ⅲ低过管,因含碳低运行3月后爆破。

b.过热器联箱出入口钻孔未完全钻透并被铁屑等杂物堵塞,造成管子长期过热或短期干烧 该厂#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6炉1988因联箱出入口未完全钻透,孔底留有三分之一的周径、2 mm的底边,造成管内蒸汽流量减少,长期过热使屏过第5屏第17根管爆管泄漏。

3.2 对策

该厂#6、#7炉分别于1974年、1975年投运以来,过热器共发生爆管21次,究其原因主要是磨损、高温腐蚀、材质老化、过热引起。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如下对策。

3.2.1 运行

a.调整了一级、二级减温水的比例,使管子的壁温由580℃降低为540℃ 该厂装有2级减温器,分别串联在过热器之间,第1级水量为3.5 t/h,减温幅度为10℃,第2级水量为3.7 t/h,幅度为18℃,采用给水直接喷入。第1级在低过和屏过之间的低温段过热器出口环形联箱两侧,第2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级安装于高过的中间联箱。第1级粗调喷水量决定于减温器前的蒸汽参数,并保证屏过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值;第2级作为细调,控制过热器的出口汽温在额定值。

b.烟气侧的调节

改变过热器的对流吸热量,通常靠改变经过过热器的烟气量和烟气温度来实现。燃烧工况的改变对汽温有一定影响,因此,在锅炉运行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喷燃器的倾角和上、下排喷燃器的运行方式,从而改变火焰中心的位置和炉膛出口烟温,并通过调节风量挡板,使流经过热器的烟气量发生变化而达到调节汽温的目的。应注意的是,喷燃器的运行方式和风量的调节,首先应满足燃烧的要求,这有利于设备的安全和提高锅炉效率,因此烟气侧调整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此外,当负荷过低时,不能用上倾火焰中心高度来增加汽温,以防止锅精编范本,实用简洁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6182

第2页 / 总2页 炉灭火或煤粉在烟道内再燃烧而发生事故。

3.2.2 控制汽温的变化

a.调节燃煤量

该厂是直吹式制粉系统,出力大小直接影响锅炉的蒸发量。当锅炉负荷有较大变动,需启、停1套制粉系统时,投入的喷燃器应均衡。当炉负荷变动不大时,可通过调节运行着的制粉系统出力来解决。如:负荷增加,开大排粉机进出口风量挡板,增加磨煤机出力使磨煤机内少量的存煤作增负荷时缓冲调节,然后再增加给煤量。

b.调节燃烧风量

当外界负荷变化时,应对风量作相应的调整。实际运行中,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利于完全燃烧。但是过量空气的增加要适当,同时烟气流速加大,造成送、引风机的耗电量增加,经济性降低,加剧低温段的磨损,因此要严格监视氧量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