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人民法院在合同解除之诉中的释明义务

论人民法院在合同解除之诉中的释明义务

论人民法院在合同解除之诉中的释明义务

彭贵

合同解除之诉指合同一方行使法定的或约定的解除权面对方有异议时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请求确认解除合同效力的诉讼。无论合同双方行使的法定的还是约定的解除权,合同双方之间以及其与人民法院之间主约定条件、法定条件是否已经成就都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因这些条件是否成就的决定权属于人民法院,故当当事人与人民法院对条件是否成就的判断不一致时,人民法院的释明义务的发挥至关重要。1这主体现在一方面可以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诉讼的引导功能,减少当事人的讼累,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合同解除之诉既涉及到合同一方所解除的合同本身的有关情况,即合同是否成立、有效,又涉及到解除的条件是否成就,即合同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还涉及到合同解除后守约方的救济方式,即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等问题。本文拟针对前述问题人民法院如何行使释明义务作些肤浅的探讨并就教于同仁。

一、人民法院在合同解除之诉中对所解除合同本身的释明义务

1本文中释明概念不同于学理上的释明概念,仅指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第35条规定进行的释明。该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34条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合同解除之诉中所解除的合同本身应当是依法成立、合法有效的合同。首先,从合同解除的概念来看,有学者明确指出当事人所解除的合同应当是成立有效的合同,如王利明先生称:“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2又如,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学者史尚宽先生谓:“契约之解除谓契约当事人一方,因法律上或契约上的解除权之行使而使责权契约之效力溯及的消灭之一方的意思表示。”3该定义也清楚地表明合同解除的标的是合同的效力而非合同本身。4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视合同自始不存在,但是,合同视为不存在不等于合同不存在,合同曾经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对双方发生过效力,只不过解除后不再发生效力而已。因此,合同在解除前,合同是依法成立并且合法有效的。其次,从合同解除的性质来看,无论是将合同解除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还是认为合同解除是非违约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违约救济措施之一或者非违约方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解除都与当事人违约具有因果关系,而当事人违约的前提必须是合同成立、有效,故合同解除之诉中所解除的合同也应是依法成立、合

2五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20页。

3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4页。

4宋旭明、邓叶芬:“合同解除标的理论之反思与重构”,载《企业经济》2006年第9期。该文认为,传统理论认为合同解除的标的是有效成立的合同,与合同解除权以及其他合同救济手段的存在根据相矛盾,从而使合同解除制度陷入逻辑困境。合同解除的标的应当重构为基础性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将救济性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排除在外。同时,该解除针对的并非合同关系本身,乃是合同关系之效力。

法有效的。再者,从逻辑上讲,如果合同是不成立的、无效的,则其并不存在解除的问题。不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是无拘束力的,并且不会产生强制改造问题,故不会产生解除的问题。最后,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将合同解除作为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之一,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与合同的履行紧密相关,合同不需再履行时则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而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的合同要实际履行,必须是依法成立、合法有效的,否则无法强制履行,不受法律保护。

通过以上分析,合同解除与合同的成立有效等概念密切相关应无疑问。合同的成立、有效是不同的问题。“合同成立”是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与合同不成立相对应;“合同有效”是法律对合同的肯定性判断,与合同无效相对应。合同的有效是以合同的成立作为前提的,如果合同根本不成立,则谈不上有效或无效的问题。合同成立属于事实判断,合同有效则属法律价值判断。当事人并非法律专家,其可能对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不清,并且无论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当事人的判断均可能与人民法院的判断存在差距。如果两者的判断不一致,则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呢?其处理结果大体有两种:一是直接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二是向当事人释明,让其变更诉讼请求。第一种意见的主要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

法》)关于超出或遗漏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之规定。第二种意见的主要依据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笔者造成第二种意见。虽然合同解除与合同效力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如合同解除后的溯及力问题)涉及到合同的效力,故最高法院的规定应当予以适用。

人民法院对于合同解除之诉中合同本身的释明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如果经审理审查合同不成立的(因为合同成立与否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则可以建议当事人一方主张缔约过失而产生的依赖责任,有过错方负有赔偿义务是消极利益,并以积极利益的数额为限。如果合同成立但是无效,则可以建议当事人一方按照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张权利。5

二、人民法院在合同解除之诉中对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的释明义务

根本违约对于解除权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其固然是解除合同的主要理由,另一方面其更是对当事人解除合同权利的重要限制。6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达到根本违约的,合同解除,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不构成根本违约的,合同不能解除。因当事人对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可能与人民法院的认识存在差异,故人民法院负有向当事人释明的义

5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6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43页;孙鹏:“论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载《企业经济》2006年第3期。

务。

(一)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未构成根本违约时,人民法院对合同相对方提起的合同解除之诉的释明义务

因合同一方违约,合同相对方提起合同解除之诉,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合同法》第97条规定的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经法院审查查明,违约方的行为构成违约,但是不构成根本违约时,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人民法院的审理思路有两种:一是直接驳回其诉讼请求,二是对原告释明,让其改变诉讼请求,如追究违约责任并继续履行。如果原告坚持不变更诉讼请求,再行驳回其诉讼请求。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根本违约与解除合同的关系在于通过根本违约制度严格限制一方当事人在对方违约以后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因为无限制、频繁的合同解除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又是对交易安全的巨大威胁。

(二)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已构成根本违约时,人民法院对守约方提起的违约之诉的释明义务

因合同一方违约,合同相对方提起诉讼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如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者请求支付违约金并要求继续履行,如果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违约方的行为已构成根本违约时,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不管违约方违约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而支持其诉讼请求呢?笔者认为,如果合同已经无法实际履行时,人民法院不宜支持其

诉讼请求而应当对当事人释明令其变更诉讼请求,因为如果继续履行对于违约方来说不可能或非常困难,就只有解除合同而不能选择继续履行。实践中较为典型的安全就是一房二卖的情况。出卖人将房屋出卖给两个买受人,两人均已经交付房款并且后来的买受人已经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如果第一买受人提起诉讼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人民法院是否应予支持?人民法院大体有两种审理思路:一是可以支持,因为出卖人一房二卖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7二是认为不能支持其诉讼请,应当向其释明,令其变更诉讼请求为解除合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为出卖人一房二卖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并且无法继续履行。如果当事人主张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并请求交付房屋,人民法院是否可以支持?人民法院大体也有两种审理思路:一是认为当事人主张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请求可以支持,主张交付房屋的请求应予驳回;二是当事人主张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不能支持,应当向其释明,令其变更诉讼请求为解除合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笔者赞成应当释明的思路。首先,守约方订立合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收取违约金而是为了合同的履行利益,即取得所购房屋。因此,单纯地主张违约金并不能满足当事人的利益;其次,如果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已经达到根本违约而不解除合同

7日前,人民法院多数意见支持变种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如果人民法院已经查明当事人的违约行为系根本违约就应当解除合同,违约责任也将因合同的解除而失去请求权基础。

的话,则只能导致守约方的讼累,因为守约方在获得违约金后依然受合同的约束,依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支付相应的对价,这对守约方明显是不利的,并且由于合同已经无法实际履行,守约方不可能要求对方履行,故最终守约方还是要提起合同解除之诉;守约方提起合同解除之诉对守约方来说并不会造成损失(如果说有损失的话,最多是想要的特定物不能得到),因为合同解除后,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而该损失是与违约金大体相当的。如果将违约金条款视为结算条款在合同解除后继续有效的话,则两者是一致的。8而且,将违约金条款作为结算条款对于守约方而言是有利的,因为作为结算条款时,其是计算损失的依据,违约方不能请求人民法院调整,但是如果作为违约金条款计算损失时,违约方可以主张调整违约金的金额。

(三)人民法院认为违约方的行为已经构成根本违约时能否依职权解除合同

在当事人未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违约方的行为已经构成根本违约,人民法院能否依职权解除合同?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解除合同。人民法院虽然有权决定合同是否解除,但是如果当事人未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则此种决定合同解除的意义不大,最多就是作为驳回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理由或者是为了当事人将来的诉讼

8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主张违约金条款继续有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合同法》第98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0号第8项)。

理由埋下伏笔(将来当事人可以以此为据提起合同解除之诉)。因为,如果没有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是不能超出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判决的,否则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因此,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解除合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当事人由于对于法律规定不是很了解,可能对于如何保护自身权利了解得不够,特别是基层法院的当事人往往没有请律师更是如此,并且当事人更关心的是实质公正而非程序性问题,即使程序再公正,如果实体判决对其不利,其仍然可能不能服判息诉,故为减少当事人的讼累,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释明。

三、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主张返还原物而原物不能返还的释明义务

(一)人民法院对当事人选择性诉讼请求的释明义务

实践中,当事人经常提出这样的诉讼请求,即如果原物存在,则返还原物;如果原物返还不能,则应当赔偿原物返还不能的损失,人民法院对此是否准许?有人认为这是当事人的权利,其有权自由选择;而有人认为这样的诉讼请求不明确、不具体,不能予以支持,须向当事人释明,让其择一行使。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法官们对于《民诉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存在不同的理解。起诉条件中规定原告的诉讼请求必须具体,但是,对于何为具体的诉讼请求,法律缺乏规定。从字面意义上讲,具体就是不抽象、不模糊;

从表现形式上讲,就是要列出几条;从实体法上讲,就是要有请求权。笔者认为,诉讼请求所指的具体应当是实体法上要有请求权并清楚地表达出来。照此看来,因为合同法对合同解除后的效力规定有返还原物也有赔偿损失,故当事人有权提出该项诉讼请求。至于当事人享有多项请求权时能否在一案中同时行使则属于另一个问题。此外,必须注意的是,准许提出该项诉讼请求与该项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是两码事,并且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后,原物返还和赔偿损失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固定的(或者单独返还原物或者是部分的返还原物时同时赔偿损失或者全部不能返还时全部赔偿损失)而不是附条件的。

(二)人民法院依据查证的原物能否返还的事实进行释明

虽然合同法将“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并列为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但是人民法院在判决合同解除时不能附条件地判决,即如果不能返还原物,则按合同约定的价格或其他价格判决赔偿原物返还不能的损失。因为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中的赔偿损失是指因合同解除带来的损失,该损失是当事人起诉时就已经存在并已经固定的损失,而不是原物返还不能是时的损失,故当事人在起诉时就应提供原物是否存在的证据,人民法院也应将此作为重要的事实予以查明,否则,审理的案件就是事实不清。人民法院

应当在查明原物的状况后对当事人予以释明,准许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或者追加诉讼请求。司法实践中,法官之所以附条件地判决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如果不这样判,则可能无法执行。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如果判决后原物毁损灭失的,执行时,按该原物的价值折抵成金钱执行或以市场上同等价值的物替代即可。

四、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同时主张合同解除之诉与违约之诉的释明义务

因合同一方违约时合同相对方同时提起违约金之诉和合同解除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人民法院处理的思路取决于两种诉讼能否并存,如果能够并存,则人民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如果不能并存,则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只能提起合同解除之诉。合同解除之诉与违约金之诉能否并存取决于法官对合同解除的效力的理解。9如果合同解除被视为合同自始不存在,则守约方向违约方追究违约责任的基础不复存在;如果合同解除后合同依然存在并且不影响合同解除前行为的效力,则该合同就可以成为守约方追究违约责任的基础。关于合同解除的效力,理论上约有三种见解,即直接效力说、间接效力说及折衷说。10所谓直接效力说,是指合同因解除而溯及既往地消灭,合同解除如同合同自始不存

9有观点认为两者不能并存,参见杨军:“合同解除后的违约金诉求”,载《发展》2007年第4期;梁彤、黄渝景:“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载《求索》2007年第2期;但也有观点认为两者可以并存,参见王国金、黄良军:“论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及违约责任”,载《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0月第19卷第4期;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87页。

10同注3,第526-527页。

在,从而尚未履行的债务归于消灭,已经履行的部分返还请求权的学说。所谓间接效力说,是指合同解除并不消灭债的关系,只不过阻止合同已经发生的效力,从而对于尚未履行的债务发生拒绝履行的抗辩权,对于已经履行的债务发生新返还请求权。所谓折衷说,是指对于尚未履行的债务自解除时归于消灭,对于已经履行的债务并不消灭,而是发生新返还请求权。该说认为因解除而消灭债权关系,与间接效力说不同,然而不承认合同解除具有溯及的效力,故与直接效力说亦异。上述三种学说中,直接效力说为通说。11

关于合同解除的效力,上述几种学说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合同双方不同受原合同的约束。笔者认为,依直接效力说,合同解除是溯及既往的自始不存在,故合同解除与违约金不能并存;依间接效力说、折衷说,合同虽然存在,但是它已经不同于原来的合同,合同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合同的内容是法律规定的结果,而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关。因违约责任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解除之前通过协商约定的内容,与法律规定的结果明显不同,故不能依据变化后的合同追究违约责任。

对于合同解除后的效力,《合同法》似乎采取的是直接效力说。该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

11需要注意的是,在德国民法上,近来清算说占主导地位。该说认为,合同解除的效果,并非由法律规定发生,而是基于单方法律行为。解除权的行使,于双方的给付义务已经履行时,则建立了返还义务,解除权只是变更了合同的债之关系的内容,其债之关系仍然存在,因解除而在内容上变更为“清算关系”。如此,合同解除场合便难以回复到当事人双方未订立合同时的状态。参见崔建远:“关于恢复原状、返还财产辨析”,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19卷第1期。

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合同当事人因合同解除受有损失,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守约方向违约方追究违约责任就转化为了赔偿损失。原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可以作为计算损失的一种参考。如果当事人的违约达不到根本违约,则合同不能解除,守约方只能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并要求继续履行。

综上,如果当事人同时主张违约之诉与合同解除之诉,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给予当事人释明。如果当事人的违约构成根本违约,则合同应当解除,守约方应当提起合同解除之诉,如果有损失,损失的计算可以参考违约金条款;如果当事人的违约系非根本性违约,则当事人不能主张解除合同,只能主张违约金并要求继续履行。

因合同解除涉及到合同效力、违约方的违约程度及民事责任承担等问题,当事人的理解与人民法院的认识可能不一致,为更有效地解决纠纷,尽可能快捷高效地解决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民法院在当事人提起合同解除之诉时负有向当事人释明的义务。

作者单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2-3期

合同法中对违约责任的规定条款

合同法中对违约责任的规定条款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合同违约责任,文典律师特别整理了此篇文章,以下内容主要从合同法违约责任制度内容、违约责任特征及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规定条款三方面介绍,欢迎大家阅读交流。 一、合同法违约责任制度内容 1.违约形态 一是根据违约的时间,将违约分为实际违约和预期违约。实际违约是指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的不履行合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情形。正如第107 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预期违约是指合同还未到履行期,但合同一方当事人用语言或者行为表示将不履行合同的情形。正如第108条的规定,合同虽然尚未到期,如果一方有不履行的表示,对方也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二是根据违约程度,将违约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不履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不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情形。 2.责任方式 (1)实际履行:第109条规定,关于金钱债务,必须实际履行;第110条规定,关于非金钱债务,特殊情况不适用实际履行。这些特殊情况包括: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合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2)赔偿损失:第112条规定,实际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如果对方还有损失,应赔偿。根据第113条的规定,赔偿的范围包括违约所造成的所有损失,该损失中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应遵守“合理预见规则”。

(3)支付违约金: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也可以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违约金不得过高或过低。 (4)执行定金罚则:关于定金的问题,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具体规定执行;如果当事人同时约定有违约金和定金的,只能选择其一执行。 (5)其他责任方式:第111条规定,违约方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因为质量不符合约定,首先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责任方式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价等违约责任。 3.免责事由 第117条、第118条规定,只有不可抗力方可免除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但不履行合同的一方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4.其他 (1)防止损失扩大规则:第119条规定,非违约方不可坐视损失扩大,应当采取措施而未采取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主张赔偿。为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2)因第三人原因而违约:第121条规定,因第三人方面的原因而违约,不是免责理由。 (3)责任竞合:第122条规定,当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时,受害人可以选择适用的法律。 二、违约责任特征 (1)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第六章“民事责任”就包含了

单方解除合同条件及生效

单方解除合同效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解除包括双方解除和单方解除。双方解除又称协议解除,即当事人双方订立协议,意在消灭有效合同而达成意思表示一致。在这种情形中,当事人双方均可以单方意思表示使合同消灭。而单方解除则包括单方约定解除和单方法定解除。单方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某种解除情形,当这种情形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以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合同消灭,不必征得对方同意。单方法定解除是指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当某种情形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行使解除权,以达到消灭合同的目的。关于单方法定解除,我国《合同法》有较详细的规定。 一、一般的法定解除权《合同法》第94条规定了五种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双方均享有解除权,发生不可抗力一方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负损害赔偿责任。但须具备以下条件:发生方有证明责任,证明不可抗力已发生;及时通知了对方;不可抗力并非发生在迟延履行时。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这种合同的解除要求发生在履行期届满之前,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合同解除后,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这里强调的是迟延履行的是主要债务和非违约方必须作过催告,而违约方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不履行,非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这项规定中迟延履行的债务,未必是主要债务,但违约的程度要达到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此时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 以上四项中1、2、4项要求已构成了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非违约方不须经催告即可解除合同,而第3项则要求必须经过催告。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也就是说当依据法律规定行使了合同解除权之后,也相应地获得了其他法律权利。需注意的是因违约发生的解除权,非违约方一方面可以要求解

论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

论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 杜久春【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中国合同责任制度。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民事责任。违约责任的性质是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民事责任,基于合同一方或双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而产生的财产责任。本文对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的性质、违约责任的形态、以及违约责任的构成与归责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合同责任/缔约过失/预期违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而这种自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往往是以违约责任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一旦违约,依法就应承担民事责任。违约责任是合同法的核心内容,是保证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制度。 一、违约责任的性质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民事责任。既具有补偿性,又有惩罚性,以补偿性为主。其理由: 1.从违约责任的内在要求看,违约责任是一种违约行为的法律后果,其要求违约方承担守约方因合同不能履行而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一般是可以预见和计算的,但也不排除尚有不能确定的利益损失,包括可能得到的利益损失,这部分不确定的利益损失的赔偿,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惩罚性。 2.从违约责任的立法目的看,是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违约行为的客观后果往往会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失,但有些违约行为不一定就有实际的损害后果,特别是预期违约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会很少,甚至为零,对这种违约行为如果按照补偿性的观点,就可不承担责任,这显然不妥,既达不到“特殊预防”的目的,更不能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 3.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看,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都希望对方能按约履行合同,使其从中得到预期的效益,同时双方也都表明,一旦违约愿意受到惩罚,包括弥补对方的损失,在约定违约金数额时均有过磋商,即使未言明,也是心照不宣的,故违约责任给予一定的惩罚并不违背当事人的意愿。

合同协议书解除条件及法律后果修订版

合同协议书解除条件及 法律后果 文件编号TT-00-PPS-GGB-USP-UYY-0089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债务相互抵销;(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五)债权人免除债务;(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七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第九十八条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第一百三十三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四条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第一百六十七条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合同法违约责任(精选多篇)

合同法违约责任(精选多篇) 第一篇:论合同法违约责任 论《合同法》违约责任 (一)不可抗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具体地说,不可抗力独立于人的意志和行为之外,且其到合同的正常履行。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繁多,一般而言,包括灾害和事件两种。 不可抗力的后果。对于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合同不能履行,应当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但在法律另有规定时,即使发生不可抗力也不能免除责任,主要有:其一、迟延履行后的责任。大陆法系民法典大都规定,一方迟延履行债务之后,应对在逾期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所致的损害负责。我国《合同法》第117条对此有所规定。其二、客运合同中承运人对旅客伤亡的责任。我国《合同法》第302条对承运人采取了特殊的严格责任原则[6]。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4条及《铁路法》第56条亦有相关规定。 此外,对于不可抗力免责,还有一些必要条件,即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履行不能之时,债务人须及时通知债权人,还须将经有关机关证实的文书作为有效证明提交债权人。 (二)债权人过错 债权人的过错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人不负违约责任,我国法律对此有明文规定的有《合同法》第311条(货运合同)、第370条(保管合同)等。 (三)其他法定免责事由 主要有两类:第一,对于标的物的自然损耗,债务人可免责。这一情形多发生在运输合同中。第二,未违约一方未采取适当措施,导致损失扩大的,债务人对扩大的损失部分免责,我国《合同法》第119条对此有所规定。 (四)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又称约定免责事由,是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分解开说,其一,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条款,具有约定性;其二,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许法官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其三,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或限制未来的民事责任,具有免责功能。[7] 我国《合同法》从反面对免责条款作了规定。《合同法》第53条规定了两种 无效免责条款:第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第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此外,格式合同或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免除其责任的,该免责条款无效。 五、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的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

委托开发合同条款内容与双方违约责任文档

2020 委托开发合同条款内容与双方违 约责任文档 Contract Template

委托开发合同条款内容与双方违约责任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 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第 三编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 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文便于学习和使用,下载后内容方可修改 调整及打印。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开发人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334条规定研究开发人的违约责任是指研究开发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委托开发,依本条规定委托开发研究开发人的违约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开发人未按计划实施研究开发工作的,委托人有权要求其实施研究开发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研究开发人逾期两个月不实施研究开发计划的,委托人有权解除合同,研究开发人应当返还研究开发经费,并赔偿因此给委托人所造成的损失。 2、研究开发人将研究开发经费用于履行合同以外的其他目的的,委托人有权加以制止,并要求研究开发人退还相应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工作。经委托人催告后,研究开发人逾期2个月仍未退还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工作的,委托人有权解除合同,研究开

发人应当返还研究开发经费,并赔偿因此给委托人所造成的损失。 3、由于研究开发人的过错,造成研究开发成果不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研究开发人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由于研究开发人的过错,研究开发工作失败的,研究开发人应当返还部分或者全部研究开发经费,并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委托人违约责任 委托人的违约责任是指委托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委托开发合同。主要有以下几项: 1、委托人迟延支付研究开发经费,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的,研究开发人不承担责任。委托人逾期两个月不支付研究开发经费或者报酬的,研究开发人有权解除合同,委托人应当返还技术资料、补交应付的报酬,赔偿因此给研究开发人造成的损失或支付违约金。 2、委托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和完成协作事项,或者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和协作事项有重大缺陷,导致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失败的,委托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委托人逾期两个月不提供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和协作事项的,研究开发人有权解除合同,委托人应当赔偿因此经研究开发人所造成的损失。 3、逾期接受研究开发成果的责任。委托人逾期6个月不接受研究开发成果的,研究开发人有权处分研究开发成果,所获得的收益在扣除约定的报酬、违约金和保管费后,退还委托人。如所得利益不足以抵偿有关报酬、违约金和保管费的,有权请求委

论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经济法》论文

论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 【摘要】合同缔约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而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可能使得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实现。因此,研究违约行为及其救济方法,对于保护合同当事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违约行为、违约责任的论述,介绍了违约责任的种类、免责条件、处理方式等问题,阐述了我国新《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 【关键词】违约责任、合同法、免责事由 一、违约责任的样态 对于违约责任的样态,又称违约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预期违约。其可分为两种具体类型:其一、预期拒绝履行,其二、预期不能履行。 第二,不履行。即完全不履行,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 第三,迟延履行。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 第四,不适当履行。即指虽有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两种情形。 第五,其它违约行为。指除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之外的,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履行方式和地点而履行债务的行为。 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

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1.实际履行。实际履行包括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和非金钱债务的 实际履行。《合同法》第109条、第110条等条款规定,金钱 债务应当实际履行,非金钱债务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实际履 行。特殊情况即指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 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 行。 2.采取补救措施。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 担违约责任,如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 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措施。 3.赔偿损失。我国法律实行的是完全赔偿原则。要求赔偿范围包 括两个部分。其一,被违约人现有财产的减少(实际损失)。 其二,可得利益。 4.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 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 一定数额的金钱。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未约定则 不产生违约金责任,且违约金的约定不应过高或者过低。 5.定金。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定金按担保法规定执行,但如果 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选择适用其一。 三、免责事由

解除委托代理合同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解除委托代理合同协议 篇一:解除委托代理协议 解除委托代理协议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甲方委托乙方指派律师某某某处理某某某诉某某某医院医疗损害纠纷事宜。现甲方提出解除委托代理合同,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1、双方一致同意解除年月日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 2、本协议签订生效(:解除委托代理合同协议)时,乙方退还甲方缴纳的元律师费(注:乙方实际收取律师费元人民币)。同时,本协议也作为收据使用,甲方不另外出具收据。 3、乙方办理案件所需的调查复印查档差旅及其他开支计人民币5000由甲方承担。(注:甲方已经交纳) 4、本协议签订生效时,乙方即终止代理关系,甲方委托的一切代理事务自行负责,与乙方无关;乙方不得再继续代理甲方事务,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甲方将依法追究乙方法律责任。 5、乙方仍对甲方所委托事务有保密义务,该义务不因

甲乙双方代理关系终止而终止。 6、双方的其他事宜自行负责,如有损失各自承担,并不争议。 7、本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乙方:年月日年月日 篇二:解除律师委托协议书 解除律师委托协议书 1、解除或终止律师委托代理协议书 甲方: 身份证号: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乙方:律师事务所 地址: 电话: 邮编: 鉴于: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甲方委托乙方指派律师为。现由于其他原因,甲方提出解除委托代理合同。为此,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双方一致同意解除年月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2、本协议签订生效时,乙方退还甲方缴纳的律师费30000元。(注:乙方实际收取律师费计人民币30000元)。同时,甲方退还乙方为该笔律师费出具的发票。 3、乙方办理案件所需的调查复印查档差旅及其他开支计人民币由甲方承担。 4、本协议签订生效时,乙方即终止代理关系,甲方委托的一切代理事务自行负责,与乙方无关。 5、本协议生效时,乙方应将甲方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6份(已交法院的0份除外)返还乙方(注:乙方已经返还)。 6、乙方仍对甲方所委托事务有保密义务,该义务不因甲乙双方代理关系终止而终止。 7、双方就委托事务无争议,互不追究法律责任。双方的其他事宜自行负责,如有损失各自承担,并不争议。 8、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主办律师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代表人:代表人: 签约时间:年月日 2、解除律师委托协议书 (以下简称甲方)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的规定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的规定 合同的解除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我国合同法采广义的概念,它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二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基于协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行为,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形,其中约定解除又可分为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 先说协议解除,它是指当事人通过事后订立一个新合同而解除原来的合同,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他人无权干涉。此时有一问题,即一方有违约行为,但双方当事人已达成解除协议,此时另一方是否可主张违约责任?对此观点不一,有认为此时视为非违约方抛弃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因为协议解除本就是为了解决纠纷,当事人若不抛弃权利,完全可以请求损害赔偿而不与对方当事人达成解除协议,否则徒生纠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达成解除协议,但并不影响非违约方主张损害赔偿,因为权利的抛弃事关重大,应予明示,解除协议若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约定,应视为没有约定。且合同解除有其内在的机能与目的,与权利抛弃无涉。相比之下,第二种观点可能更有道理一点。但是,我觉得第一种说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确定能不能根据你的行为来推定你放弃了这个权利,这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作进一步的考查。 第二个,约定解除还有一种情况——《合同法》九十三条的第二款,约定解除条件主要是当事人事先约定某种条件,等待条件一旦存在,一方享有解除权。特别和大家强调一下,这种事先约定解除权的

情况和我们前面讲的附条件合同里面的约定解除条件,这是有区别的。比如双方约定,我把这个房屋租给你半年,我们达成一个协议,如果乙在单位分到房子,我们解除特定合同或者书面合同。合同里面如果这样写,如果乙方分到房子,甲方有权解除合同,这是一种写法。另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乙方分到房子,甲方合同解除。这两种情况有什么区别呢?(答:第一种情况约定了解除条件,只要条件一成立,这个合同自然已经解除。另一种情况如果是约定解除权,当这个条件成立之后,有这个解除权选择是否解除这个合同。这个合同有可能解除,也有可能不解除。)对,这个区别主要在这个地方,约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如果合同规定的是有权解除合同,实际上约定的是一种解除权。给了你这种权利,但是这个合同还没有当然解除,合同的解除要取决与你是不是行使这个权利。《合同法》九十三条的第二款规定的含义,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行使的行为。当然不解除条件的话,就向刚才讲的标准,乙方如果分到了房子,合同解除,这指的是约定的解除条件。在约定解除条件的情况下,一旦条件成就,这个合同当然的解除,不需要行使任何权利。这个要根据(案情)合同具体怎么规定的来分析,这个在审判实践中差别是非常大的。大家注意《合同法》九十三条的第二款里面提到解除合同条件成就是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实际上他的含义就是有权解除合同,不是说合同自动的终止的意思。 第二种就是法定的解除,法定解除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不可抗力,另一类我们简单的概括就是根本违约。不可抗力《合同法》第二

论合同解除的条件及其效力

论合同解除的条件及其效力 发表时间:2013-04-09T14:40:45.3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7期供稿作者:◆贾梅清曲明娜[导读] 依解除权的不同,合同解除的条件相应地分为法定解除条件与约定解除条件。 ◆贾梅清曲明娜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262700 摘要: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志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解除是合同之债终止的事由之一,是合同法重要的制度。对合同解除的条件因解除权产生的原因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导致的法律效果也不相同。 关键词:合同解除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效力 作为当事人自己意志表示的结果,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就要受到合同约定权利义务的约束。由于各种原因当合同履行不能或合同目的不能达到时,为避免当事人的损失,法律便为当事人创设出一种权利,即解除权,从而使当事人摆脱原有合同的约束力。 一、合同解除的条件 依解除权的不同,合同解除的条件相应地分为法定解除条件与约定解除条件。法定解除条件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条件,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约定解除条件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的情况。 1.约定解除条件 约定解除由双方当事人的协商,因而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而各自约定,法律没有,也无必要给予统一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约定解除与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不同,差异表现在:(1)适用范围不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解除条件原则上可以附加于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及意思表示行为;约定解除条件只适用于合同行为。(2)条件成就后是否当然产生解除效力不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解除条件,目的是为了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满足当事人的特定需要,为此当事人以意思表示对民事法律行为加上附属条款。当解除条件成就时,民事法律行为当然且自动失效,无须当事人再作任何意思表示;而约定解除条件不是合同的附属条款,约定解除条件成就并不必然导致合同解除,当事人必须行使解除权才能使合同关系消灭。我国《合同法》在第96条规定:当事人依照约定解除条件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3)条件成熟的效力不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除条件成熟时,该民事法律行为一般向将来失去效力;约定解除条件成熟,合同既可能向将来发生效力,也可能溯及到合同成立之初。 2.法定解除条件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上述为法定解除的一般条件,基于单个合同都可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法定解除的特殊要件会因合同的不同而不同。如《合同法》第233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二、合同解除的效力 1.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合同解除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使原有合同关系消灭。但合同解除后对于合同存续期间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具有溯及力而有所争论。大陆法系认为,合同解除对于非连续性合同具有溯及力,而对于连续性合同不具有溯及力。我国对于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上,一般主张应区别连续性合同与非连续性合同。根据《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是否请求。如果说当事人要求恢复原状,则该解除具有溯及力。二是合同的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如果根据合同的履行情况与合同性质能够恢复原状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 2.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关系,有的规定合同解除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责任不能并存;有的规定合同解除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可以并存;有的规定合同解除与合同消灭的损害赔偿并存。《民法通则》第115条规定: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也有不同的观点。合同的解除一般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违约所产生的,在一方违约,非违约方的损害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补偿。合同的解除是使当事人的利益状态恢复到缔约前的状态,而可得利益是在合同得到完全履行后才有可能产生。因而,合同的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不应该包括履行利益即合同履行后债权人应得的利益的赔偿。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房绍坤王轶著《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02年版。 [2]参见李永军著《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二版。

解除中介委托合同

篇一:中介代办委托合同委托合同委托人(以下简称甲方):受托人(以下简称乙方):就甲方委托乙方办理坐落于商品房转让及抵押登记事宜,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委托事项及权限:1、乙方协助甲方准备办理上述手续时涉及的文件、表格;2、甲方委托乙方代为办理其楼盘购房客户的商品房转让(即售房人与购房人之间的房产转移登记手续)手续及贷款客户的抵押登记(即贷款银行与购房人之间的抵押登记手续)手续。二、委托办理期限: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到委托事项完成后终止。三、甲方责任甲方应在办理过程中积极配合乙方工作,积极提交办证所需的证件及资料,甲方并保证所提交的资料均为真实合法、有效。四、乙方责任料有保密的义务,不得泄漏给第三方。票。五、违约责任1、如因乙方原因,甲方未能在委托期限内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2、如因甲方原因,致使乙方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将《房屋所有权证》办理完毕,甲方应承担相应责任。六、代理费支付 1、乙方按甲方实际申报的房产转让、抵押登记手续,收取(甲方或购房客户)的代理费。房屋用途为住宅的,贷款客户代理费按300 元/件收取,一次性付款的客户代理费200 元/件收取,房屋用途为非住宅的贷款客户代理费按400 元/件收取,一次性付款代理费按 300元/件收取。七、其他约定1、如在办理过程中上述房产遭遇查封、冻结等甲乙双方均不可预见的事由导致上述委托事项无法正常办理,乙方

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之日起该房产涉及委托事项解除。2、如一方要求变更协议条款,须经另一方同意,并签署补充变更协议,方可生效。3、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须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4、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乙方:代理人:代理人:月日签订日期;年篇二:委托合同中介委托合同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第一条委托事项及保证1、乙方委托甲方代为协助办理监理师注册服务。2、乙方保证自己承诺是真实的,其提供的证书是合法、真实有效的。 3、乙方同意并保证在被注册的单位聘用期限为两年(即从建设部或与证书相关单位公告日起的两年)。 4、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收取报酬费用。二、费用及支付方式1、乙方提供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初始证书,乙方获得的相应报酬为在聘用期内5.4万元(大写:伍万肆千元整)/两年(税后)。2、本协议签订后,乙方将监理师注册所需资料原件交甲方后,甲方支付给乙方定金人民币5000元整;(大写:伍仟元整);3、乙方的证件被成功注册后,甲方协调聘用单位及时付款,甲方在收到聘用单位支付的费用后的5 日内支付乙方约定报酬的余款或由用证单位直接向乙方支付。乙方指定支付账户为:三、甲方义务及权利: 1.乙方提供的证书甲方只能用于企业资质升级或资质

对《合同法》中违约责任有关问题的思考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民事主体进行交往最重要的形式是合同,法院处理的民事案件中有相当比例的是合同纠纷。当事人通过合同条款来约定权利义务,同时,当事人的约定也是法官裁判合同纠纷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事实。对于合同事实的认定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案理处理的正确性。而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可能使得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实现。因此,研究违约行为及其救济方法,对于保护合同当事人有着重要意义。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违约责任的立法目的看,是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新《合同法》对以往的违约责任制度进行若干补充和完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第一,增加预期违约责任和加害给付责任,从而构筑了违约责任的真正内涵。第二,以严格责任作为违约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从而强化了违约责任的功能,顺应了合同法的发展趋势。第三,对预期违约制度做出明确规定,从而弥补了预期违约制度适用上的缺陷。第四,将完全赔偿原则和可预见规则相结合,从而兼顾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第五,允许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给当事人行使权利提供充分的空间。本文以我国《合同法》为例,从违约责任概念入手,通过对违约责任的特点、违约责任的性质、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违约责任的几种损失情况、违约责任构成及归责原则等有关问题的分析,阐述了我国新《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关键词:合同合同法违约责任预期违约归责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活跃,合同纠纷也随之不断增多。《合同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其范围涵盖了所有社会主体所有的平等交易关系,从合同的有效性来讲,双方的合意是合同有效的根本要件,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能力又是合意的要件。在我国新《合同法》实施以来,这部法律对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法中许多新的规定对于弥补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新《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对于依法成立的合同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而这种自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往往是以违约责任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一旦违约,依法就应承担民事责任。所以说违约责任是合同法的核心内容,是保证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制度。笔者结合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违约责任的内涵、性质、表现形式、构成及归责原则、违约责任的几种损失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违约责任的有关问题作粗略的分析。一、违约责任的内涵及性质[!--empirenews.page--]违约责任就是违反了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民事责任。其主要特征为:(1)违约责任的性质是一种民事责任,不是行政责任,更不是刑事责任。(2)违约责任是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民事责任,而不是签订合同之前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3)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是基于合同一方或双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第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4)违约责任具有可确定性,根据合同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金的数额等,但这并不否定违约责任的强制性,因为这种约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5)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不能对违约人的人身进行伤害。(6)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违约责任的性质,学术界、司法界素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违约责任是一种补偿责任,违约方所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之和,只能相当于受害方造成的实际损失。我国《合同法》草案第115条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视为违约的损失赔偿”。第二种说法认为违约金是对违约行为的一种法律制裁,具有惩罚性,违约方所支付的违约金,可以高于对方造成的实际损失,强制违约方付出较大的代价,以教育和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合同。第三种说法认为,违约责任既具有补偿性,又有惩罚性,以补偿性为主。违约责任是一种违约行为的法律后果,其要求违约方承担守约方因合同不能履行而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一般是可以预见和计算的,但也不排除尚有不能确定的利益损失,包括可能得到的利益损失,这部

《论合同解除制度》word版

论合同解除制度 肖少启 (韶关学院法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我国现行合同法把协议解除与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并立为合同终止的基本类型,造成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在立法上的包涵,使得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在逻辑上出现了矛盾。进而言之,合同解除制度给理论界与实务部门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国外对合同解除制度内涵作了不同规定,大陆法系狭义的合同解除制度不包括协议解除,而英美法系对合同解除制度存在两种解释,即与合同终止相对待或与大陆法系的合同解除相同。我国应将协议解除合同与合同解除制度区别开,构建以稳定合同关系、保障合同权威性为基础,符合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及其基本原则的合同解除制度。 关键词:合同解除;协议解除;法定解除;溯及力 合同依法成立后,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解除。然而在经济生活中,由于主客观情况总是经常变化且难以预测的,合同解除也就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合同解除制度是合同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合同其他制度,如合同无效、合同变更、合同担保等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合同法的完整体系。合同解除制度是用以协调“契约必须信守原则”与维护公平正义所需的特殊例外的一种手段,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补救措施,且事关合同纽带作用的发挥以及人们对合同的信赖程度,起着规范合同解除行为、保护合同权益、稳定经济秩序的作用,各国合同立法均对合同解除予以高度重视。然而,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相关规定不近人意,特别是合同解除制度与相关配套制度的规定极不协调,造成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在立法上的包涵,并使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在逻辑上出现矛盾。所以,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该制度予以廓清。本文将就合同解除制度的相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我国现行合同解除制度的概念及其结构 合同解除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具备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1]。毋庸质疑,合同解除制度的适用前提是合同解除标的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其结果是导致合同关系的终止。合同解除制度作为合同制度的一部分,要符合“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合同立法目的,内容上应包括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的程序、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从而保证与合同制度的整体协调统一。 我国将合同解除规定在《合同法》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中,由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及第九十七条规定,可见其在体系上,导致合同解除这一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包括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当事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合同、违约解除此四大类型,即将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分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然我们应该在着眼于法的系统化的同时,更注重法的内在意旨和外在法律后果上的逻辑、结构的协调、统一。[2]在此,要正确把握合同解除制度,必须了解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之间的差异。

解除律师委托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解除律师委托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除或终止律师委托代理协议书 甲方: 身份证号: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乙方:律师事务所 地址: 电话: 邮编: 鉴于: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甲方委托乙方指派律师为。现由于 其他原因,甲方提出解除委托代理合同。为此,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双方一致同意解除年月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2、本协议签订生效时,乙方退还甲方缴纳的律师费30000元。(注:乙方实际收取律师费计人民币30000元)。同时,甲方退还乙方为该笔律师费出具的发票。 3、乙方办理案件所需的调查复印查档差旅及其他开支计人民币由甲方承担。 4、本协议签订生效时,乙方即终止代理关系,甲方委托的一切代理事务自行负责,与乙方无关。 5、本协议生效时,乙方应将甲方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返还乙方 6份(已交法院的0份除外)(注:乙方已经返还)。 6、乙方仍对甲方所委托事务有保密义务,该义务不因甲乙双方代理关系终止而终止。 7、双方就委托事务无争议,互不追究法律责任。双方的其他事宜自行负责,如有损失各自承担,并不争议。 8、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主办律师持一份,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代表人:代表人: 签约时间:年月日 2、解除律师委托协议书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经过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解除甲、乙双方20年月日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 二、乙方律师在代理期间按委托合同约定履行了职责。 三、甲方已支付的元代理费,乙方不退。甲方也不再向乙方支付代理费用。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生效。 甲方: 二0年月日 乙方: 二0年月日 3、解除律师委托代理合同协议书甲方:青岛担保有限公司 乙方:山东运策律师事务所 鉴于甲乙双方于20XX年8月1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甲方委托乙方指派律师为甲方与青岛食品有限公司追偿权纠纷一案代理诉讼事宜,现因甲方未依约定支付代理费,甲乙双方协商解除上述代理合同,达成如下条款共同遵守,不得违反: 1、双方一致同意解除20XX年8月1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制度

违约责任制度是合同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障,不仅可以促使合同当事人双方自觉全面地履行合同义务,起到避免和减少违约行为发生的预防性作用,而且在发生违约时,通过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使守约方的损失得到补偿,使违约方受到相应的制裁,从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合同法体现了对违约责任制度的重视,不仅在总则中设专章对违约责任作了一般性规定,而且在总则的其他章节和分则中对违约责任制度的相关问题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综观我国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制度,我认为具体有以下主要特点:在尽量吸收以往三部合同法行之有效的规定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体现了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在体现违约责任补偿性的同时,强调实际履行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一)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制度吸收了以往三部合同法的成功经验 首先,在违约形态方面,《合同法》第107条规定了“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两种形态,这承袭了《经济合同法》第29条、《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8条、《技术合同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符合我国传统立法中两分法观点,即将违约形态划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这种划分能够涵盖所有的违约形态,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违约形态体系。其次,在归责原则方面,《合同法》第107条、120条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这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8条,《技术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是一致的。在严格责任原则下,只要不存在免责事由,违约行为本身就可以使违约方承担责任。因此严格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守约方的利益,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克服信用危机。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只有在不能证明其对违约行为无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违约责任,而过错属主观心理状态,其存在与否的证明和判断,较属于客观事实的违约行为和免责事由更为困难,因此严格责任原则比过错责任原则更为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正是由于严格责任原则的以下优点,英美法系在合同的违约救济中采严格责任原则,大陆法系中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德国也正在逐步转向严格责任原则,由两大法系的权威学者共同参与拟订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和《欧洲合同法原则》也都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反映了国际上合同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合同法采用严格责任应该说是正确的选择。当然,严格责任原则作为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项总的归则原则,也不是绝对的,针对某些合同违约的特殊情况,《合同法》分则中也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例外,如第189、191条的赠与合同、第303条的客运合同、第320条的多式联运合同、第374条的保管合同、第406条的委托合同等。但这些只是一般原则的例外,并不能改变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主导地位。 除以上两个方面外,合同法在不可抗力免责、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等方面都尽量吸取以往立法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法律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二)违约责任的补偿性和强调实际履行 违约责任的补偿性,是指违约责任旨在补偿守约方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法国民法典》第1142条规定,作为或不作为债务,在债务人不履行的情况下,转变为赔偿损失的责任。由于赔偿损失成为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因而违约责任的补偿性质体现得十分明显。违约责任的补偿性从根本上说是商品交易关系在法律上的内在要求。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补偿性较之过去三个合同法作出了更为全面和具体的规定,对债权人的保护更为充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