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十年外宣翻译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近十年外宣翻译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疯狂英语理论版匾 CRAZYENGLISHP 0 近十年外宣翻译研究热点与前沿 一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王颖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200093) 摘要:本文借助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方法,以CNKI中2006—2015年871篇外宣翻译论文为研究对象进 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考察其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笔者尝试分析我国 近十年外宣翻译领域的研究状况,并挖掘出翻译策略、公示语、目的论、译者主体性、翻译原则等5个国 内外宣翻译研究热点主题。 关键词:外宣翻译i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6)l1-0126—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6.04.049 外宣翻译,是指把完成那些对外宣传的翻译任务作 为基本内容的翻译实践的总称。在我国,向世界发出中 国的声音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外宣翻译。而国内外宣翻 译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是其他有需要 的外文。由于这些翻译的主要任务皆以“外宣”命名, 因此其基本特征便是进行对外宣传。近年来,伴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竞争等愈加紧密与频繁。由此,外宣翻译的规模也得到 了空前的扩张。大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发言、跨国乃至 小型企业的项目宣传,小到旅游景点的指示标志乃至某 一个热点词汇,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被翻译成了以英语为 主的并包含德法意13等使用较为广泛的外文。也基于 此,国内学者关于外宣翻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拟 从年度分布、作者合作与高产作者分析、研究机构分布 以及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找出近十年来外宣翻译研究的 热点领域与前沿。一方面,对国内近十年关于外宣翻译 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本研究 对刚涉足外宣翻译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启 迪,帮助他们更加迅速地了解外宣翻译的研究热点,找 到自己擅长与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1.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为来源数据库,以“外宣翻译”为主题词检 索2006—2015年这十年的文献,共获得文献900篇。为 保证与本研究有足够的相关性,在此检索结果的基础 上,剔除不相关文献,最终剩余文献共871篇。由于 1 26 CNKI单次只能导出500条文献,因此,按默认的检索顺 序,分两批次下载。将导出的文献保存为RefWorks格 式的纯文本文件,检索时间为2016年3月29日。 2.研究工具 CiteSpace软件是科学知识图谱工具的一种。科学 知识图谱,涉及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以及信息科学等 交叉科学领域,是科学学和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知识 图谱工具能够模拟人类进行数据分析。它是由美国德 雷克赛尔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基于java编程语言 专门用于引文分析的信息可视化应用软件,通过对文献 数据的分析,帮助研究者探测学科研究前沿与研究 热点。 3.研究结果 3.1机构分布 为分析外宣翻译的研究成果传出的情况,统计了 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在 2006年有关外宣翻译的研究还比较少,而这之后的十 年间学者对于外宣翻译的研究关注增加,文献数量逐年 递增,尤其是到2014年急剧增加。目前我国有关外宣 翻译的研究成果丰富,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对 外宣翻译研究较多的机构几乎全都是居于教学一线的 高校(除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外)。此外,在发文 量位于前20的机构中,除了湖南文理学院、哈尔滨商业 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重 庆文理学院没有开设翻译专业的硕士外,其他如江苏大 学、广西大学、宁波大学等1

3所发文机构都拥有翻译专 业的硕士点,并且上海外国语大学还拥有翻译专业的博 士点。这表明了我国重点研究外宣翻译的机构几乎都 在高校等教学单位。研究重点和研究成果集中分布在 高校,不仅有助于对外宣翻译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进行改革,使得新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得以研发和实 施 而且有助于打破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壁垒,促进外宣 翻译在高等教育体系内的学术交流的繁荣蓬勃发展。 3.2期刊分布 下面对2006—2015年871篇论文的发文期刊进行 统计分析。经统计,871篇论文分布在40种期刊上。载 文量位于前10的期刊共计发表论文151篇,占期刊总 数的25%,发表了17.34%的论文,集中度并不明显,这 意味着关于外宣翻译并没有形成一个重要的期刊群。 此外,发文量居于前10位的期刊中,只有《中国翻译》 《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属于核心期刊,也只有以 上三种期刊是专业的以翻译为主体的期刊。这表明了 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研究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研究领 域有待进一步扩展,论文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3.3近十年871篇外宣翻译主题文献关键词共现 图谱 运行CiteSpace,将运算目录界面重新建立,并将 CNKI转换后的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词 频的共现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关键词会在同一篇文献 中有较高频率的出现率,CiteSpace将会对同一组词进行 两两统计,由此便构成对该组词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 并生成共词文献簇,进而通过分析这些共词文献簇,来 探索其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构变化。词频共现的优 势是:可用其对某一主题或领域的学科内容进行统计分 析,相较于其他文献计量的方法,其更加直观、全面、系 统,有助于研究人员客观地把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并 对学科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关键词通常只有几个词,虽 然在论文中所占篇幅颇少,但它却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重 要构成部分,更是一篇论文的灵魂所在。于学习者和研 究人员而言,关键词不仅可以被用来快速检索文献,对 文献进行分类归纳,还可以方便快捷地迅速了解文献的 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相关学者表示:通过对高频关键 词分析,可发现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主要 通过关键词对871篇CNKI来源期刊刊载的外宣翻译研 究主题文献进行文本内容挖掘。一个关键词若与其他 关键词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概率越大,则表明该关键词 中心度越高,同时也意味着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影 响力越大。侯剑华从知识理论的视角指出:一般来说, 词频和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很可能是一段时间内学者 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即是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所在。 2016年第4期f翻译探寅 除了绘制直观的可视化图谱,网络引文分析工 citespace还在后台储存了与图谱内容相对的翔实数据 以便使用者查阅。笔者导出了2006—2015年871篇夕 宣翻译主题文献的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中心度的数据 标(见表1)。 表1近十年外宣翻译研究关键词频率和中心度 序号 关键词 频率 中心度 1 外宣翻译 373 0.9 2 翻译策略 89 O.4l 3 对外宣传 58 O.4 4 公示语 43 0.28 5 目的论 39 0.OI 6 译者主体性 22 O.02 7 意识形态 19 O.O6 8 传播学 16 0.O8 9 文化差异 】6 0.O2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 l5 0 1l 功能翻译理论 14 O.01 12 翻译方法 14 0.04 13 汉英翻译 13 O.05 14 传播效果 12 0.02 15 生态翻译学 12 0.04 16 文化负载词 l1 0.04 17 企业外宣翻译 11 0 18 旅游外宣翻译 10 0 19 旅游翻译 10 0.O5 20 平行文本 10 0.O2 21 翻译原则 10 O.1 22 中国特色词汇 9 O.O2 23 汉译英 9 0.04 24 外宣英译 9 0 25 文化传播 9 0.07 26 关联理论 9 0.04 27 主体性 9 O.O1 28 翻译技巧 8 O 29 外宣文本 8 O 30 对外传播 8 0 31 语料库 8 0 1 

27 瘸狂英语理论版匿 CRAZYENGLISHPR0 序号 关键词 频率 中心度 32 跨文化交际 8 0.01 33 翻译质量 8 0 34 交际翻译 8 0.O8 35 中式英语 8 0.02 笔者在表1数据的基础上,详细深入地探讨2006— 2015年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从表1 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的外宣翻译研究关键词频率和中 心度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从中我们选取频率和中心度 较高的几个词,如翻译策略、公示语、目的论、译者主体 性和翻译原则,对这几个高频关键词进行重点分析。在 关键词的选取中,虽然外宣翻译和对外宣传的频率和中 心度较高,但因本研究的主题是外宣翻译,因此这里对 这两个词予以舍弃。 3.3.1翻译策略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语 言翻译,它涉及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两种语言各自的 特点等,因此,在外宣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显 得尤为重要。比较常见的外宣翻译策略有:一是采用 “中国英语”式的翻译;二是采用“译+释”的策略;三是 采用删减法的策略。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 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以规范的英语为基础,用以英 语为母语的人所惯用的词语来表达具有中国社会文化 特点的特有事物,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汪榕培先生 对“中国英语”的定义概括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国人 在中国本土使用、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 英语”。 在外宣翻译中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国 外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受众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 译者需要通过注释或段落解释的形式,为受众扩展一定 的背景知识,对我国某种特有的文化进行介绍。要运用 “译+释”策略,清楚地解释一些隐含的信息,减少外国 受众的认知负荷,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达到较好的宣 传效果。 中英文在语言表达组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中文讲 究用辞藻以及各种修辞手法来渲染文章的效果,因此常 常会出现多个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情况,而英文的语 言表达则更为简洁与精炼,行文平实,注重提供信息。 3.3.2公示语 一般为观众所写的位于公共场所的语言文字称之 为“公示语”。这类文字被应用于很多场合,比如服务 业、公共设施类、旅游业、商场、街头路标、机构名称等, 1 28 这些公共场所通过标示提示性语言进而方便公众出行。 对于来华游客和工作人员而言,公示语的标准与否直接 关系到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公示语翻译是 一个国家在外宣翻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代 表着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水平,而且意味着一个社会的 人文环境建设。目前我国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的都市和 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这无疑要依托于良好的国际语言 环境的建设。来自国外的客人们在我国享用衣食住行、 旅游购物时都需要翻译恰当的公示语的有力支撑。因 此,我国学者对公示语的翻译也愈加重视。2005年9月 全国首届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后,国内关于公示语的研究 也越来越多,其中,《中国翻译》发挥了积极主导作用。 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错误的拼写和语法、用词不当以及不符习惯的用法甚至 于还有全文不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3.3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由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威密尔首先提出后,学 者凯瑟琳娜・雷斯的研究为翻译目的论的诞生奠定了 基础,后由她的学生威密尔突破了之前的翻译等值理 论,将行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目的为翻译过程的首 要准则,由此创立了翻译的目的论。最终经贾斯塔・赫 兹・曼塔利和克利斯蒂安・诺德进一步对目的论进行 发展,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角色和环境以及译 者的“忠诚原则”。 目的论的提出与发展给予翻译新的视角,并对外宣 翻译提供了较强的指导意义。目的论是以行为理论为 指导,将翻译纳入行为理论的范畴。目的论认为翻译有 明确目的和意图,是以原文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 活动。因此,翻译是带有目的的行为,目的有三种:一是 基本目的;二是交际目的;三是特定的翻译策略所要达 到的目的。针对同一文本内容,译者要根据不同的翻译 目的而灵活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在外宣翻译中,要实现真正的对外宣传的目的,译 者必须要全面清楚地考虑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 习惯以及语言表达等,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使用 翻译策略。 3.3.4译者主体性 在20世纪7O年代,翻译研究从纯语言研究转向文 化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因此,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学者 开始关注译者主体性。对于译者主体性,学者许钧给出 了定义,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自觉的 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很大程度上直接 

影响着整个翻译的过程与翻译效果,即译文的价值。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