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浅析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摘要] 中介语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目的语时所产生的不完全正确的语言系统的描述。中介语的形成与母语的负迁移有很大的关系。就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汉语的语音、语调、用词和语法结构与英语的不同会产生负迁移,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只有把握好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才能趋利弊害,更好的掌握目的语。
关键字:汉语 母语 英语 中介语 目的语 负迁移
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过渡语,其概念最早是由塞林格提出的,该词一直以来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介语既不是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一种过渡语,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它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目的语时所产生的不完全正确的语言系统的描述。内姆塞尔(William Nemser)把中介语这一独特的语言系统称为“近似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或“学习者的语言”(learner’s language)等。
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学习方法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而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用母语规则将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对目的语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这一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那么即是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这一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国内,我们学生处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几乎时时处处被汉语的声音和文字包围,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口中说出的、甚至脑中思维的都是汉语,即使在学习英语,那也是用汉语的表达方式,用汉语思维。多数英语学习者都是在通过母语条件下所获得的整个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来学习英语,而母语学习所固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不可避免地影响英语学习。随着改革开放越向纵深发展,英语的社会功能和意义越为人所认识,学生们通过书籍、电视、电影等渠道接触英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并不可能改变汉语大环境的影响。由于母语和目的之间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且学习者缺乏充足的模仿条件,导致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现象出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上,从而产生相应的中介语。
⒈汉语语音层面上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语音迁移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音位系统上的差异造成的。汉语的字都是单音节的,基本上都属于开音节,元音结尾的词占绝大多数;而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如eye, tie),又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如stand, hand) 。 首先,在元音发音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长短音不分。如:[i][i:],[u][u:]
发音混淆,一般都会用后者代替前者,把sit[sit]读成[si:t],good[gud]读成[gu:d]。另外,在音节的中间和结尾处,由于汉语元音占优势的影响,有人会把glass读成[g la﹕s],good[gud]读成[gud ],把work [w k]读成[w k ]。其次,在辅音发音上,英语中有[θ]和[ð]两个摩擦音,而汉语中没有这两个音,只有声母的s和z,且这两个音又听起来与英语中那两个摩擦音相似,因此很多学习者就用s代替英语中的[θ],用z代替[ð]。发音时,think[θink]读成了[sink],
thought[θ t ]被读成了[s t ],而that[ðæt]被读成[zæt]。再者,由于汉语方言的影响,很多地方的学习者是鼻音[n]和边音[l]不分,将nose[n z]读成[l z],noodle[nu﹕dl]读成[lu﹕dl]。最后,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不存在多音节词,也没有重音次重音之分,因而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常会将多音节词的重音弄错位置,如把´exercise读成exer ´cise、把demolish的重音提前到第一音节等等。虽然,语音层面上母语的负迁移并不严重影响交际,但对于能区别意义的音位与音位手段也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⒉汉语用词方面上对于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选词和词语的搭配方面。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易犯“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的错误。“中式英语是指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产生英语民族的人并不这么说的英语”,英语民族的人们用英语思维,他们所讲和写的英语,虽然也会有各种错误,但决不会有“中式英语”语法结构和用词所产生的句子。选词方面:例如lover一词,在汉语中常会把妻子或丈夫称为爱人,因此在介绍时常会说“She/He is my lover.”而在英语中lover是“情人”的意思,因此中外交流场合,此中介语会使外国友人对说话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再如:“妈妈叫我做这件事”,误: Mom called me to do it .正: Mom told me to do it .汉语中“叫”并没有call所含有“高声叫”的意思,而是“要人”或“请人”的意思,显然,把“叫人做事”直译为call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再如,“laborer”与汉语中的“劳动者”意义也不相同,汉语中的“劳动者”可以包括一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而在英语中“laborer”的词义范围要窄得多。“laborer”是指做艰苦的体力劳动的人,例如搬砖、拉土靠体力吃饭的劳动者。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对它的意义解释则更为具体:one that laborer; especially a person who does unskilled physical
work for wages.(一个干体力活的人;特别是一个靠做没有技术的体力活挣工资)。有人把“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译为Our
educational policy is to train cultured laborers with socialist consciousness.其中的cultured laborers在英语中是不大讲得通的(胡文仲语)由此看来,我们的“劳动者”一词与英语中的laborer意义比较起来,一个宽泛,一个狭窄,学习者在应用起来一定要注意。以上是选词方面,下面看看搭配方面:这方面的负迁移表现在把汉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迁移到目的语中去,即忽略了每一种语言在词与词的搭配上都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方式和习惯这一特征,通常都是学习者将汉语的思维模式即词语的搭配方式应用在了英语的学习之中。例如, 汉语中常说“学习知识”,在英语中这个短语的正确表达是“gain knowledge”,而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常常会表达为 “learn knowledge”。又如,学习者会将 “一些人在飞机失事后幸存下来”这句话翻译为“Few people survived after the plane crash”,但在英语中却没有“survived after the plane crash”这样的表达。还有,学习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连词的搭配使用,常常会有Though our teacher is very young, (but )she is very experienced; use your heart to learn new words (try your best to learn new
words)这样的中介语出现。
⒊汉语语法领域对于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汉语与英语在结构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尤其在语序、否定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形式上都存在着差异,通过分析可以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与母语迁移的关系。首先,语序。英语的语序多为主语+动词+宾语(SVO),而汉语的语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子的意义,因而主语与动词的次序较为灵活,如英语句子:I bought
the book.可用三种不同的汉语句子表达:(1)我买书了(SVO);(2)我(把) 书买了(SOV);(3)书,我买了(OSV)。英语We don’t eat chicken anymore.汉语可以说:我们不吃鸡(肉)了(SVO),也可以说鸡(肉,我们)不吃了(OV)或(OSV),其中的省略部分去掉,也不影响句义的表达。有的学习者在表达英语的倒装句时也常常会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例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Never did I see the like.)”错说成“Never I see the like.”学习者只将Never提前,而忘记了用部分倒装。其次,否定句。英语的主要否定句结构为助动词后的否定,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助动词/情态动词+NOT+主动词 I can not swim.
(2)系动词be+NOT He is not a teacher.
(3)助动词do/dose+NOT She does not believe this.
而汉语中的否定词如“不、别、没(有)”等一般都位于主语之后、动词之前(S+Not+V)属于动词前否定,例如:
(1)他不念书。
比较:He does not study.
(2)他不想去。
比较:He do not want to go.
由于英语语法中有明显是时态标志,汉语中没有,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会写出这样的句子:“他明天不会去的。He dose not go there
tomorrow.( He will not go there tomorrow.)”。
再次,特殊疑问句。英语中的特殊疑问句主要是由特殊疑问词构成的,如who、where、when、which、what、why等。这种疑问句句型,除疑问词当主语时,不要全倒装或半倒装,其他的都要全倒装或半倒装。例如:
a) Who is coming to give the speech? 谁来演讲?(who取代主语部分)
b) What was he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 他昨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what取代宾语部分)
c) Where have you been? 你去哪里?(where取代地点状语部分)
d)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你什么时候回来?(when取代时间状语部分)
e) Why did not you come? 你为什么不来?(why取代原因状语部分)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中,只有当疑问词取代主语部分时(a句),句子保持陈述句语序不变(即不要倒装)。而在汉语中,特殊疑问句的语序与陈述句语序基本一致,因此汉语的特殊疑问句结构较英语容易得多。受母语特殊疑问句结构的影响,学习者容易出现英语特殊疑问句在加助动词、情态动词以及词序安排上的错误。
中介语的产生与语言的负迁移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的语音、语调、用词和语法结构与英语的不同会产生负迁移,对英语学习者产生影响。但是,中介语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对汉语和英语进行对比分析的手段,削弱汉语的干扰,从而减少中介语的产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英语的习得者的语言系统尽快向目的语接近,更好地为交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