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浅论情趣与情操
《摘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生活情趣不
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情趣的健康与否,还关系到廉政的大事。本文从情操的角度浅论如何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得到有兴趣的同志的批评指正。
一、情趣
什么是情趣?用美学术语说,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
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志趣。说白了,就是因为热爱生活,
从而追求乐趣,创造乐趣,感受乐趣。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构成了他的生活情趣。
一壶浊酒,约三五知己,谈古论今,酣畅淋漓是情趣。
一杯茶、一本书、对一抹阳光,用心灵与书对话,用心与书中的人物沟通,这又是一
种情趣。
或是倾听贝多芬的命运,欣赏阿柄的映月,在音乐中感受生命的起伏跌荡,在音乐中
感知人生的欢乐、挫折、抗争与无奈。
也可以约三五朋友健身、爬山,在大汗淋漓中,释放压力,排泄身心的毒素,让身心
都得到锻炼和净化。
还可以与棋友,在“马、跑”声中驰骋疆场。
。。。。。。
目前在官场上还流行一种“另类”情趣:
“段子”情趣,就是幽默、诙谐包装下的黄色笑话。 从表面上看,段子只是一种私下
传颂的笑话,而且风趣诙谐,皆大欢喜。实质上,“段子”文化是低俗文化的噪音。
“杯子”情趣,就是白天捧茶杯,晚上捧酒杯,成天围着杯子转。“杯子”文化盛
行, 是某些官员生活形态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少数人沉湎酒肉, 纵情声色,碌碌无为,
游戏人生。 “裙子”情趣盛行。十贪九色,从落网的贪官中不难看
出这样的规律,以至于出现许多贪官不是相关职能部门查出来的,而是贪官情妇牵连出来的
奇怪现象,面对众多的情妇高深的管理学已经不起作用,以至于情妇争风吃醋扯出许多丑事
情来。
“骰子”情趣,腐败分子往往都是与赌分不开的。久赌无输赢,赌徒心理一旦形成,一
旦得逞,就再也难以消弭,有如吸食了毒品一般深陷其中难以自我禁绝。一个人一旦染上这
样的陋习,就遑论什么宗旨意识,遑论什么畏惧之心!一旦这一心理底线被突破,就会什么
样的坏事都敢干,什么样的风险都敢冒,至于党和国家的安全、人民群众的利益,早就被当
作赌注了。
“票子”情趣,“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成为这本分人的真实座右铭。现今很多官员利
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公开行贿受贿。卖官鬻爵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明码标价的官
帽事件查处也时有发生。不论是39岁还是59岁,各种年龄段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大有前
仆后继之精神,以至于有些贪官落网后自己也纳闷为什么要那么多没有用的票子?
为什么情趣爱好有如此高下低俗之分?我认为这和一个人的情操有很大的关系,培养健
康的生活情趣就必须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情操
情操集中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力量和人格力量,一个人只有培育起高尚的情操,
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或者说培育高尚的情操,是人思想品德修养的出发点
h
和归宿。
h
恩格斯说:当一个人专为自已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
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已对人都有利。马克.吐温论情操:人生,处处地方都有毒
蛇在引诱我们。魏征论情操: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远者,必浚其泉源。胡锦涛更
是把现在的情操浓缩成“八荣八耻”
(一)培养高尚的情操须看透事物的本质:
1、怎麽看得失、名利、钱财?
有一本书叫“欲望的牢笼”描述了这样一只老鼠:在青黄不接时一只老鼠发现了一个米
缸,里面有半缸米,这只老鼠大喜过望,他跳进去开始吃米,米越吃越少,它偶尔也想跳出
去,可米的诱惑太大,以至于老鼠一直吃下去,当他吃干净米时才发现,自己跳不出去了,
这只米缸变成了它欲望的牢笼。
中华民族的智者 老子在道德经里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辨证地进行描述了这一问题: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他告诉我们物极必反!过分的珍惜吝啬必然会导致大的耗费,过多的收藏必然造成大
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被侮辱,因为人必自辱而后被辱之。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灭
亡,这样才能长久。
2、怎麽看幸福: 尼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幸运,就是保持轻度贫困。“贫困”?
谁都不想贫困,哪怕是轻度的,大部分人都认为,钱财越多才能越幸福,位高权重才能幸福。
其实很多富翁发愁的是怎么分配他的财产?甚至认为接近他的人都是因为他有钱才接近他,
内心没有了爱,自然也难得到幸福。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同样的情况,不同的人感觉不同,我们要培养自己感知幸福
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呢?
我认为人生需“三看”:常到监狱看看,明白自由的可贵;常到贫民家看看,调整幸福
的基准线;常到火葬场看看,明白人生的短暂。
席慕容的一首《分享》非常贴切地描述了什么是“幸福”
分享
欣赏你的人可以使你充满自信;
批评你的人可以使你愈挫愈勇;
伤害你的人可以使你更加坚强;
疼惜你的人可以使你知道感恩;
依赖你的人可以使你拥有能力;
想依靠的对象可以让你歇歇脚;
h
没有不好的人事物,
只欠缺不好好用心体会的人,
付诸热诚还以原色过个好的艺术生活。
飨宴周遭,
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
在可以追逐的未来。
我的双眼保持着眺望,
我的双耳仔细聆听,
惟恐疏忽错过。
后来才发现,
那些握过的手、唱歌的歌、
流过的泪、爱过的人…
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
(二)培养高尚的情操还要放下对各种欲望的执着
什么是“放下”?如何才能放下?这是困扰人们的一个大问题。“放下”就是不过分、
不执着!知道适可而止,“知止不殆”!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些道理,尤其是领导干部更是明白其中的利害!可为什么还是有许
多人“放不下”?
我认为是日趋麻木的感官,使普通的活动和娱乐不能人感让受到相应的愉悦,不能使人
得到快乐。人类有一种“敏感递减法”,是用来保护我们自己免于接受太多痛苦,而使自己
生存下来的保护系统。所谓“敏感递减法”是指同样的经验,当我们经历第二次、第三次、
第四次的时候,我们的敏感度会降低。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实验叫“五杯水实验”,第一杯水
里加入一勺糖,第二杯里加入两勺,第三杯里加入三勺,在第四杯里加入四勺,第五杯里加
入五勺。将他们搅拌均匀后,从第一杯开始喝,在嘴里含两分钟左右将它咽下,再喝第二杯,
同样也含两分钟咽下……这样喝完五杯水,你会发现第一杯虽然只加了一勺糖,但是喝起来
却是最甜的。
佛家谈到佛陀能在第一次看到一朵鲜花和在第五百次看到时有同样的惊喜,我们称这个
能力是能够抛开过去经验的一种能力。可是大多数的人活在“敏感递减里”,所以:感官的
敏锐度是随着不断的刺激递减的,如果我们总是用较强的活动去刺激他,感官就会日渐麻木。
小孩子可以在非常简单的游戏和活动中感受到非常的快乐!可成人就丧失了这样的能力。
h
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我们就要注重“保护我们的心灵和感官”注意“养心”
以保持她的敏锐和感知力,放下执著。我们就能够正确的对待名利、得失,能够
明白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就能够拥有快乐的能力 ,拥有爱的
能力,那时我们敏锐的心灵能够在清风、明月、朝阳、远山……,等寻常的事物
中感知美,在我们的柴、米、油、盐等平凡生活中感受幸福,我们就会拥有健康
的生活情趣,拥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