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言禁忌与口彩》PPT课件
《语言禁忌与口彩》PPT课件
由于民间有浓重的地方观念和民族自 尊观念,所以在地域和民族称谓方面存在 着一些带有轻蔑、歧视意味的贬称或讳称。 例如,中国有"南蛮子"、"北侉子"的说法。 就是北南地域中人对异域人的蔑称、贬称。
称谓中某些序数词也要避讳。某些数字和 某些被认为不吉利的字同音,因此回避,改 用别的称呼。因各地语音系统和忌讳心理不 同,所以回避什么数字及如何改称也不同。
据考证,汉人许慎于其《说文解字》中称:禁, 吉凶之忌也。清人段玉裁注云:禁忌双声。而先 秦文献《礼记·曲礼》中更有“入境而问禁”之语。 这又说明,禁忌作为一种随处可见的风俗和牢固 的文化通则,在中国同样是古已有之,并且一直 为人们所严格遵循和恪守。
二、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
在人类蒙昧时期,原始人没有能力理解和 征服自然。于是对一些自然现象和事物(特别 是那些关系到人类生存死亡的)产生了畏惧心 理。把畏惧的对象当作神灵加以崇拜,这就导 致了语言迷信现象。再者为了避免接触畏惧对 象,表现在语言上就产生了语言禁忌、避讳现 象。。
3、 私隐词禁忌
私隐词指有关人体的私处,以及有关性交和 排泄的词。这些词因为已有专用,所以在日常生 活中尽可能回避使用。民间的荣辱观也促使一些 带有亵渎意味的词语成为禁忌。民间通常以为涉 及到性行为和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语。在不 得不说到时,要用“那个”、“下部”、“阴部” 等来代替。说到性行为时,也要用“房事”、 “夫妻生活”、“同床”、“同房”、“云雨” 等等委婉词语来代替。
2、姓名禁忌
姓名禁忌产生是由于人们误认为姓名与 指甲、毛发、牙齿一样是人体自身的一部分, 灵魂附在姓名上,如果轻易暴露,容易被人 利用于巫术,加害自身。
姓名禁忌登峰造极的表现是封建时代避 帝王之讳,在这方面稍有不慎甚至会招来杀 身之祸。
据《礼记·内则》记载,古人命名郑重其 事,婴儿出世第三个月月底择日命名, “妻抱子出自房,当楣立东面。”“父执 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可以看出,在给 孩子命名时很庄重,也右很多避忌的地方。 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忌讳也很多。避 忌与祖先、长辈之名同字、同音之外,还 要考虑命相克妨,
对一些语言文字的嫌恶也导致了一部分禁 忌语的产生。客观世界中存在一些使人嫌恶 的、让人在说话时不愿提及的现象,人们在 交际中离不开这些概念,为了避免直接提及, 往往采用一些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体现 了人们对语言美的一种自觉追求。
委婉语也是人们使用语言过程中协调人际关系 的一种重要手段,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也 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来源于希腊语,意思 是“好听的话”,现代英语词典把它解释为“用 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话语来替代粗俗、直率和生 硬的说法”。由于委婉语是在一定的语言集团内, 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的语言应用,因此,它作 为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 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上了突出的社会习俗标记, 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从中可折射出社会发 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 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
三、语言禁忌的分类
1、 称谓禁忌
称谓禁忌是指不使用正常的称谓,故意 换用别的称谓。自周朝开始,人们有了讳避 称谓的习俗。最初的避讳是在上层社会、权 威人士之间实行,后来流行于民间,影响到 各家各户,成为一种民间习惯。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往往出于对对方的 尊敬,也不宜呼其名。晚辈忌呼长辈名字, 即使是同辈人之间,称呼时也有所忌讳。一 般常以兄、弟、姐、妹、先生、女士、同志、 师傅等等相称。在必须问到对方名字时,还 要客气地说"请问尊讳","阁下名讳是什么" 等等。
Hale Waihona Puke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程 度的提高,人们逐渐把语言和客体 区分开来,不在认为语言有神奇的 魔力。源于畏惧的禁忌语也在逐渐 消失,但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那 部分还是保存了下来,这主要是源 于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对生活的 美好愿望。
古人认为人的名字即是人本身或人身的一部分。 可以说,名字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人来说 如此重要,那名字的主人就会设法保护自己的 名字。这在统治者、尊贵者那里表现为借用权 势来迫使人们尊重其名字。久而久之,这种行 为演化为一种道德规范,制约着老百姓和卑贱 者的言语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语言文字的 垄断,通过迫使别人对其名字加以敬避,还能 起到加强和巩固统治者、尊贵者的尊严和特权 的作用。
中国人向有尊祖敬宗的习俗,祖先的名字 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汉族、鄂伦春 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布依族、藏族等许 多民族的祖先崇拜习俗中都有这一类禁忌事项。 鄂伦春族认为直呼祖先的名字是对祖先的不尊, 恐触怒了祖先而降灾于子孙。对于长辈,也不 敢直呼其名,甚至不能把长辈的名字告诉别人, 否则,认为家中会生下没有骨节的孩子来。如 果有什么物件与长辈的名字相同,要把物件改 一下名称,改一个说法。否则,就要折寿早夭。 汉族不论说写,都忌言及祖先、长辈的名字 .
有生理上的缺陷的人,也讳忌被人当面嘲笑。 因此生理上的缺陷的表述,人们尽量用委婉语 词。比如"耳朵聋"改说"耳朵背",或者说"耳 朵有点不好","耳朵有点不便",古人则说"重 听"。一般来说凡属对人不尊重、不礼貌的亵 渎话题一般都是有所忌讳的。
总之,称谓禁忌大都与民俗礼法有关,是关乎某 种尊卑、上下秩序的俗礼。当然,如果追溯其原 始的禁忌观念,也多是基于吉凶方面的考虑。不 过,如今这方面的许多称谓禁忌已经习惯化、传 统化,人们只是习以为常地避开了某种称谓,而 按另一种称谓去说而已,其中的吉凶意识大转化 为表层的礼貌意识,或者说人们只记住了什么是 可行的,而不再去注意那些已经不可行的禁事, 更不愿再去追究那些不可行的禁事的原始意义了。
语言禁忌
一、语言禁忌的产生
禁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活动,早在人 类的蒙昧时期就产生了。那是。由于生 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风雨雷电、火山 洪水等自然现象不可理解,对自然力的 威慑产生恐惧和敬畏。恐惧和敬畏产生 了迷信,迷信引起了灵物崇拜。
语言禁忌也是这样,语言被赋予一种超人的魔 力,人们认为,“语言有一种超人的力量,既可 以降幅又可以免灾,以至将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同 语言本身等同起来,把表示祸福的词语看成是祸 福本身,生活中非常小心谨慎地使用与祸福有关 的词语,唯恐触怒神灵,言语禁忌就这样产生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