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写作中的汉语思维负迁移(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 618000)摘要:受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有极大差异,而中国思维模式给英文写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本文为英文写作教学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英文写作;汉语思维;负转移;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化,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逐渐紧密,这便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交际能力。
而写作作为书面交际的一种表达方式,便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这却是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难点。
若要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
写作表达的是人的思维,反映了某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
由于各民族思维模式各异,其民族的语言模式也因此大不相同。
中国学生已形成固有的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在进行英文写作时,这固有的思维模式不知不觉地影响了学生英文的表达,这也正是英文写作难以驾驭的主要原因。
这种负面影响便是语言学中所称的语言负迁移。
迁移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
而语言迁移则指目的语与其他任何已习得或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类。
语言正迁移指已习得的语言对目的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言负迁移指已习得的语言对目的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学习中出现错误。
英语与汉语属不同语系,英语为印欧语系,而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为粘着语,而汉语则为孤立语。
二者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便导致中国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极大地受到汉语的负面影响。
要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则需让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
二、汉英语言差异2.1 词汇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因此掌握词的用法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存在巨大差别,这常常造成英语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出现选词错误或用词不准的情况。
例如“red”的字面意思为“红色”,学生常会不假思索地把“红茶”写成“red tea”,而正确的表达应为“black tea”。
学生除了在形容词选择上容易出错外,在动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也很大程度地受到汉语的影响。
例如,在表达“学生不能对建筑建立充分的认识”一句时,学生通常会写为“students can’t develop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bout building.”此句中,汉语用动词的地方,学生在英文表达中照搬选用动词,汉语中用形容词,学生的英文表达中就同样出现形容词,而这种表达通常都不地道。
而这句话更为地道的表达应为“students can’t thoroughly understand building.”2.2句法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不仅在词汇上,在句法上差异更为明显。
在思维模式上,中国人偏重形象和整体,而西方人则更重分析、逻辑和论证,这种思维模式影响着汉英两种语言的发展。
汉语是意合型的语言,其文字在形态上并无变化,其语法关系通常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连接。
汉语句子多为积累式分句,结构较为松散而且连接词应用较少,其逻辑关系一般通过句意得以体现。
与汉语不同,英语却是形合型的语言。
其在词汇上拥有众多形态变化,例如:语态、时态、人称和数等的变化。
汉语靠意义连接句子和表达逻辑,而英语则靠句子结构从形式上表达逻辑。
英语注重运用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的完整,因此常用连接词和各种从句得以达到形式上的完整。
句子通常以主谓宾结构为主干,而主谓在任何英语句子中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汉语中却常常出现无主语句。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式结构上的差异如此显著,这便给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是导致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错误层出不穷的主要因素。
学生在写作中很难做到从意合到形合的自然转换,因此常写出带汉语结构的英文句子。
例如: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这样一句话“failure hurts and let’s don’t have hope.”学生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意为“失败会带来伤害并让我们失去希望。
”学生所写的句子完全按照汉语思维表达,因此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该句的正确表达应为”failure hurts and makes us hopeless.”再比如:“the man walks quickly,he doesn’t notice,we’re looking at him.”这是一个由三个简单句组成,每个句子都有完整的主谓结构,但中间却没有任何连接词。
句与句之间仅用逗号隔开,是典型的中式句子结构。
这句话的正确表达应为”the man walks so quickly that he doesn’t notice we’re looking at him.”汉语中还常出现“有”字句,例如“有许多人认为失败会给人们带来伤害。
”学生通常会写成“there are many people think failure hurts.”这个句子里显然有两套主谓结构而没有任何连接词或从句,这在英文表达中是绝不允许的,因此需改为“many people think failure hurts.”2.3语篇由于受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区别。
由于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影响,汉民族的性格偏向含蓄,而西方民族却更倾向直率,这种思维方式的区别极大地影响了中英两种语言在语篇上的组织安排。
汉语文章通常在开篇花大量笔墨做铺垫,首先从侧面阐明外在因素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文篇章往往不太注重形式上的逻辑以及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形式上的衔接,其意义上的连贯主要通过意思来实现,通常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除此以外,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写文章时习惯既说出好的一面,也道明坏的一面,常常不明确自己的观点。
因为文章未明确主题,用词常常抽象而笼统,西方人便觉得篇章观点不明,表述不清,逻辑混乱。
与汉语篇章不同,英文篇章的组织和安排呈直线型。
英文篇章结构清楚条理清晰,通常在开篇便直截了当地指出全文的主题,随后的段落均为这个主题服务,充分阐释和支持全文的主题。
而每一个支撑段落又分别有自己的中心句,一般放在段落开头或结尾,段落中的其他句子又为本段的中心句服务,起解释说明和支撑作用。
篇章最后会对本文主题进行再一次的总结,通常会有一句结论性的话,与句法相同,英文篇章中同样使用显性衔接,段落与段落之间常由连接词串起来,篇章中也常见承上启下的衔接句。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安排大相近庭,这便让习惯中国式思维模式的学生在英文写作中觉得困难重重。
学生常会习惯开篇花大量篇幅引入,最后才迂回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在该进行重点阐释的地方一笔带过,全文便不具备英语篇章所该有的逻辑和条理,这在议论文中尤为明显。
三、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源于中西方的不同思维模式,因此要减小语言差异给学生英文写作带来的影响就需要学生熟悉并掌握西方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过程中自然地进行思维模式的转换。
为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写作水平,在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词汇深层含义,对词汇的记忆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将词汇放在语境中,使学生能真正理解该词的意思。
对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意思容易混淆的词汇,应使用比较分析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对西方文化及西方思维模式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和搭配。
而且要通过造句练习训练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
除了在词汇上的训练,句法训练是提高英文写作水平的另一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
对句法的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法往往是罗列出英语中的具体语法现象并对其进行反复训练,而忽视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别,因此学生在写作中仍然出现中式句子。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比较,明确二者的差别所在从而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由此让学生在英文写作中有意识地注意思维模式的转换,从而避免让固有的中国思维影响英文写作。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提升学生的语篇意识。
让学生明确英汉语篇的巨大差异,并给学生大量的语篇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比较英汉语篇的不同点由此加深印象和理解,并使其更明确英汉篇章的结构和安排,随后进行针对性的写作练习,主要针对篇章框架进行练习以便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习惯。
在阅读练习中也应进行篇章分析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总结,由此为英语写作打好基础。
四、结语综上所述,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的巨大差异,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为了避免汉语思维模式给英文写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对西方思维模式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确二者的不同之处,并在英文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受到中国思维模式的影响。
另外,教师还需重视西方文化的介绍,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识。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就能有效地减小汉语对英文写作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1] 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