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桂枝芍药甘草汤
有很多人会因为感冒的原因而出现咳嗽的现象,当患者咳嗽
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甘草,因为甘草止咳的效果是非常
好的,就是感冒和咳嗽,共同发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吃一些桂
枝芍药甘草汤,这道汤治疗风寒感冒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么桂
枝芍药甘草汤怎么做呢?
1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
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
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第30条:病形象桂枝,因加附
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
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
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
合,去滓,分温再服。
两条文互参,脚挛急,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胫尚
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脚,即是后文之胫字。胫,
胻也。(《说文》)以杖叩其胫。(《论语》)皇疏:“脚胫也。膝上
曰股,膝下曰胫。”脚、胫,小腿。脚挛急,就是小腿痉挛疼痛,
也就是今之腓肠肌痉挛。肝藏血,主筋。筋脉失养,常见拘急疼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痛之脚挛急。那么这里究竟是肝血不足还是肝血淤滞的结果呢?
先看芍药甘草汤组成的药物芍药与甘草。《本经》曰:“主邪
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别录》曰:“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
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芍药有
除血痹、通血脉、散恶血、逐贼血。肝藏血,恶血归于肝。所以
芍药在这里主要是通散肝之筋脉的作用,而不是养肝血的作用。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芍药甘草汤证》曰:“芍药能活静脉之血,
故凡青筋暴露,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芍药能令足部之
静脉血上行,使青筋隐退,步履如旧者,此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之
功也。”至于甘草,《本经》曰:“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芍药
与甘草合用,一方面除血脉之淤滞,另一方面坚筋骨,同时芍药
入肝,甘草入脾,又寓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
在回到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等,
是阳虚于上,故用干姜甘草汤,脚挛急则是阴盛于下,故用芍药
甘草汤。这里的阴盛指阴血淤滞,而不是阴寒内盛。
2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
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去滓,顿服。
本证为心阳亏虚所致,用桂枝配炙甘草以振奋心阳。用今之
语言就是强心。发汗过多,续用桂枝甘草汤,就表明桂枝没有发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汗解表的作用,桂枝养精神、和颜色(《本经》),实际上是入心
经,振心阳。《本草疏证》则曰:“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
阳、曰利水、曰下气、曰醒水、曰补中。”当今的《中药学》教材
均将桂枝列为解表药,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