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常见病虫害【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稻瘟病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

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人稻田中侵染为害。

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

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防治方法:①选用良种,种植抗病品种,多组合合理搭配。

②种子消毒杀菌,1千克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

③加强栽培管理。

④药液浸秧,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欢60千克喷雾。

穗颈瘟预防,孕穗破口期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亩用25~3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叶瘟治疗,用稻瘟类农药防治。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

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

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

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
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

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

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良种。

②培育无病壮秧。

③科学用水,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

④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

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4、稻飞虱
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比较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及褐飞虱。

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

一般在水
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

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

采取“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

防治方法:①喷雾。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叶蝉散可湿粉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泼浇。

用10%1I比虫啉,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g/hm2或用40%久效磷乳油750mg/hm2大水泼浇,用水6000kdhm2。

③撒颗粒剂或毒土。

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4%叶蝉散颗粒剂30~45kg/hm2撒入稻田: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50g/hm2,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300~375kg/hm2撒施。

5、稻螟虫:水稻分蘖期受害,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方法:亩用0.2%高渗甲维盐40~60毫升或5%锐劲特30毫升或20%三唑磷80~100毫升。

6、三化螟
又叫钻心虫。

以幼虫为害水稻,主要蛀食水稻的叶鞘和茎秆,造成枯鞘、枯心、白穗和死孕穗等症状。

剥开二化螟为害的稻株,可以看到时面有二化螟幼虫和虫粪、虫孔及蛀屑。

二化螟幼虫背上有五条褐色纵线,中间三条最明显,易识别。

成虫蛾子灰黄褐色,前翅长方形,外缘有7个小黑点。

卵块为扁平椭圆形,几十粒至几百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初产时为乳白色,孵化时呈黑褐色。

防治方法:当枯心率达2%~3%时,幼虫在2龄以前应立即施药防治。

其它同二化螟。

(: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红旗镇种植中心)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