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论述了网格计算的发展概况、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范围、网格服务的特点以及
在未来网络市场中的发展潜力。[关键词]数据库;浮点运算;虚拟化;资源共享现代社会由
于大规模的科学和工程计算的需求,迫使计算机必须不断地提高其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计
算机的发展历史表明,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性能,除了必须提高系统的硬件的速度外,系统
的结构也必须不断改进,特别是当元器件的速度达到极限时,后者将变成焦点问题。于是,
超级并行机已经成为复杂科学计算领域的主宰。但以超级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存在明显
的不足,而且目前正在经受挑战。超级计算机虽然是一台处理能力强大的“巨无霸”,但它的
造价极其昂贵,通常只有一些国家级的部门,如航天、军事、气象等部门才有能力配置这样
的设备。而随着人们在日常工作遇到的商业计算越来越复杂,人们迫切需要数据处理能力更
强大的计算机,而超级计算机的价格显然阻止了它进入普通人的工作领域。于是,人们开始
寻找一种造价低廉而数据处理能力超强的计算模式,最终科学家们经过努力找到了答案——
Grid Computing(网格计算)。网格(grid)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或者说是一个计
算资源池。网格也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基础设施(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frastructure,
简称ACI),用于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项目,学科领域涉及超级计算技术、网络技术、数
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并行算法和各种计算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
高技术研究课题。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
将地理上分布的计算资源(包括数据库、贵重仪器等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协同解决复
杂的大规模问题,特别是解决仅靠本地资源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
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
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
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 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这样组织起来的“虚拟的
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另一个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
能力。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
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
的迅速增长,互联网络的普及和高速网络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传统计算方式和计算机的使
用方式的改变,网格计算已经逐渐成为超级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网格计算是一个崭新
而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以大粒度资源共享,高性能计算和创新性应用为主要特征,必将成为
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
建立了很多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和工程研究中心,美国还制定了新一轮规划的先进计
算框架计划(ACIP),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先进计算技术. 我国在科技部的领导和主持下,经过
306主题专家组及相关单位的努力,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国
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发展很快。在已建成的5个国家级高性能计算中心基础上,又于中南、西
北等地建立了新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科技部并加强了网格节点的建设,形成以科学院为
主体的计算网格。教育部也启动了网格计算工程,第一批12个网点正在建设中,国家基金委
也列出专向基金资助网格计算。[!--empirenews.page--]网格是借鉴电力网(electric power
grid)的概念出来的,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的计算能力时,就如同现在使
用电力一样方便简单。在科学计算领域,网格计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分
布式超级计算。网格计算可以把分布式的超级计算机集中起来,协同解决复杂的大规模的问
题。使大量闲置的计算机资源得到有效的组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了大量的重复
投资,使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2.高吞吐率计算。网格技术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计
算的吞吐率,它利用CPU的周期窃取技术,将大量空闲的计算机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提供
给对时间不太敏感的问题,作为计算资源的重要来源。3.数据密集型计算。数据密集型的问
题的求解往往同时产生很大的通讯和计算需求,需要网格能力才可以解决。网格可以药物分
子设计、计算力学、计算材料、电子学、生物学、核物理反应、航空航天等众多的领域得到
广泛的需求。4.基于广泛信息共享的人与人交互。网格的出现更加突破了人与人之间地理界
线的限制,使得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实现人与人之间的
智慧共享。5.更广泛的资源贸易。随着大型机的性能的提高和微机的更加普及,及其资源的
闲置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网格技术能够有效地组织这些闲置的资源,使得有大量的计算需
求的用户能够获得这些资源,资源的提供者的应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需要计算能力的
人可以不必购买大的计算机,只要根据自己的任务的需求,向网格购买计算能力就可以满足
计算需求。 早期的网格体系结构是五层沙漏结构。在五层沙漏结构中,最重要的思
想是以“协议”为中心,它侧重于外部的行为而不是内部的特征,通过协议可以实现一种机
制,使得虚拟组织的拥护与资源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使用的协商,建立共享关系,并且可以进
一步管理和开发新的共享关系。这一标准化的开放结构对网格的扩展性、互操作性、一致性
以及代码的共享都有好处。 在2002年的2月,IBM与 Globus 共同发表了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勾勒了Globus Toolkit3.0的蓝图。OGSA主要是将 Web Services、
数据库存取、J2EE 等技术规范纳入网格计算。初步的规范已经公布在网络上供大家评估建议。
五层沙漏模型中,强调的是被共享的物理资源(或者是这些资源所支持的服务)在OGSA 中,
服务所指的概念更广,包括各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程序、数据库等等,一切都是
服务。五层模型实现的是对资源的共享,而在OGSA中,实现的对服务的共享。在OGSA中一
切都看作是网格服务,网格是可扩展的网格服务的集合,即网格={网格服务}。 以网格服
务为中心的模型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网格中所有组建都是虚拟的,通过提供一组相对统一的
核心接口,所有的网格服务都基于这些接口的实现,就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具有层次结构的、
更高级别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跨越不同的抽象层次,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来看待。虚拟化也
使得将多个逻辑资源实例映射到相同的物理资源上成为可能,在对服务进行组合时不必考虑
具体的实现,可以以底层资源组成为基础,在虚拟组织中进行资源管理。通过网格服务的虚
拟化,可以将通过的服务语义和行为,无缝地映射到本地平台的基础设施之上。
[!--empirenews.page--] “蓝色巨人”IBM正在构筑一项名为“Grid Computing”的计
划,旨在通过因特网,向每一台个人电脑提供超级的处理能力。IBM公司副总裁、也是这项
计划的总设计师欧文·伯杰说,“Grid Computing”是一种整合电脑资源的新手段,它通过因
特网把分散在各地的个人电脑连接起来,不仅可使每台个人电脑通过充分利用相互间闲置的
电脑能源,来提升各自的电脑处理能力,还可使成千上万的用户在大范围的网络上共享电脑
处理功能、文件以及应用软件。正如网络技术总是从科学开发领域转向企业商务领域一样,
我们也希望看到‘Grid Computing’能取得这样的进展。 另一个业界巨人SUN也推出新
软件促进网络计算的发展。2001年11月,Sun推出了Sun Grid Engine企业版软件的、,继
续提升它的网络技术计算水平。该软件自推出以来, Sun Grid Engine 企业版软件的用户已
经增长了20倍。今天,全球有118000多颗CPU都是采用Sun Grid Engine软件管理的。 除
此之外,一批围绕网格计算的软件公司也逐渐壮大和为人所知并成为受到关注的新商机,如:
Entropia、Avaki、Noemix、Data Synapse等等。有业界专家预测,网格计算将成为未来网
络市场发展的热点。据《ForbesASAP》预测,网格技术将在本年度达到高峰,并带来因特网
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