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引起肝脏不良反应的常用中药

可引起肝脏不良反应的常用中药

第7卷第8期 2011年8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l01.7NO.8 

Aug.2011 

可引起肝脏不良反应的常用中药 
邱宝玉,张碧玉,黄南龙 
(漳州市医院药剂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通过查阅一些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工作中较常用到的几种中药(雷公藤、 
苍耳子、番泻叶、何首乌、黄药子、川楝子等)对肝脏的损伤,以及如何避免此类伤害作一阐述。 
关键词:肝损害;中药;避免伤害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1)08一O188—02 

中草药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不 
少国家也出现了学习研究中草药的热潮。随着各种药物的 
广泛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目前发现很 
多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笔者通过查 
阅国内一些文献资料,对部分可能引起肝损害的中草药作 
如下阐述。 
1致肝损害的常见中药 
1.1 雷公藤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全根或去皮根木质部,具有清 
热解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作用类似并 
优于激素,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及多种皮肤 
病,并有抗肿瘤、抗生育作用。常用成药有雷公藤片和雷公 
藤多甙片。雷公藤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类似急性病毒性肝 
炎或无黄疸型肝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巩膜黄染 
等症状,肝大,有压痛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雷公藤对肾、 
骨髓与血液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也有 
损害Ⅲ。 
1.2苍耳子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具有散风 
除湿、通鼻窍等功效,主治风寒表证之鼻渊及风寒湿痹、风 
湿热痹等证,兼有祛风杀虫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疹瘙 
痒、疥癣、麻风病等。苍耳子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早期出 
现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潮红、眼结 
膜充血,严重者肝区痛、肝大、黄疸、胃肠道出血,继而出现 
嗜睡、昏迷、全身阵发性痉挛、惊厥、心率快或心率失常、休 
克、尿闭等,导致肝肾衰竭或呼吸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多 因初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长期服用,结果导致蓄积 中毒,引起心肌及肝、肾功能损害。值得注意的是该药在药 用剂量内也会引起中毒”]。 1.3番泻叶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具有泻 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主治便秘、腹水肿胀之证。番泻 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番泻叶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溶 血性黄疸,可见乏力、发热、尿黄,头昏,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严重者肝脾肿大。此外番泻叶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 系统也有副作用。 1.4何首乌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晒干品称 生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截疟效果佳,黑豆制后称制首 乌,补益精血效果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生首乌 用量过大或久服可出现毒性反应,轻者腹泻、腹痛、恶心、呕 吐,重者出现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抽搐、躁动不安,甚至发生 呼吸麻痹。此外,近年来有报道因服用含单味何首乌的何 首乌片 或含何首乌药材的方剂 而致巩膜黄染肝损害。 1.5 黄药子 薯蓣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黄独的块茎,具有消 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瘿瘤、疮疡肿毒、咽喉肿 痛及毒蛇咬伤,还有凉血止血、止咳平喘的作用。黄药子不 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轻度中毒可见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腹 痛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可见昏迷、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心 肌麻痹而致死。I临床多见于中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恶心、 呕吐、厌油腻、尿黄,肝功能异常。 1.6川楝子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具小毒。川楝子具 

[23张毅,陈志东,张剑萍,等.我院门、急诊处方的用药合理性抽 
查与分析rJ].中国药业,2005,14(5x):58 59. 
[3] 田丽娟,于培明.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药房,2005,16(16):1204一l206. 

[4]孙道开.谈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及干预措施[J].首都医 
药,2008,I 5(14):104一106. 
(责任编辑:王尚勇) 

收稿日期:2011-05—20 
作者简介:邱宝玉(1964一),女,漳州市医院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188— 
第7卷第8期 
20I1年8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t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_01.7No.8 

Aug.2011 

有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主治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 
证,还可治疗虫积腹痛。川楝子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一般 
无严重反应,偶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但因误食或用 量过大引起中毒的临床报道较多,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 吐,以及中毒性肝炎,并可有鼻、肾、肝肠等处出血。另有间 接中毒的报道u]。 1.7 苦楝皮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或根皮,有毒,具有驱虫、 疗癣的功效,主治蛔虫、饶虫、钩虫病,还可外用于疥癣湿疮 等。苦楝皮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头晕、头痛、嗜睡、 恶心、腹痛等,严重者出现呼吸中枢麻痹、类似莨菪类植物 中毒症状及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肝脾肿大血清转氨酶增 高、肝功能异常等。 2导致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2.1 雷公藤产生肝损害的机制 雷公藤所致肝损伤以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直接毒性 作用主要为药物在肝内经代谢转化为亲电子基、自由基及 氧基,与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或造成脂质过氧化而导致肝 细胞坏死 j。 2.2苍耳子产生肝损害的机制 苍耳子全株均有毒,具体致毒成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苍耳子引起中毒与其所含毒蛋白、毒苷有 关。苍耳子炒后,其毒性可以降低,其毒性降低可能是由于 毒蛋白凝固变性而不易煎出,从而达到解毒的效果 。 2.3番泻叶产生肝损害的机制 番泻叶过量或长期服用引起溶血性黄疸现象,此机理 目前尚不明确,有文献认为可能与用量过大及患者的特殊 体质有关 ]。 2.4何首乌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何首乌中所含大黄酚很有可能 是导致肝细胞凋亡的主要成分,也是临床中导致药物性肝 损伤的主要成分之一 。 2.5黄药子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黄药子所含有毒成分主要为薯蓣皂苷(Di—oscorein)及 薯蓣毒皂苷(Dioscoreloxin)。据报道,黄药子甲素、乙素、丙 素以及鞣质等均能引起急性中毒。黄药子对肝脏的损害属 于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肝脏 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细胞代谢的结果,且损害的程度与 给药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_8j。 2.6 川楝子肝损伤的毒理研究 齐双岩等 通过实验发现,川楝子口服给药可以造成 大鼠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血清ALT、AST显著升高、肝细胞 体积增大、线粒体肿胀变性、内质网扩张、胞浆内脂滴较正 常组略有增多,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即血药浓度升高, 肝细胞损害加深,表明川楝子口服吸收后,其原型药物或代 谢产物对肝细胞产生直接的损伤作用。至于川楝子产生肝 损伤的物质基础,尚待进一步研究。 
3避免药物肝损害发生的方法 
3.1选择合格药品 
包括合格的药材来源及药用部位,进行合理的炮制加 
工及储藏。如番泻叶的豆荚毒性大应予去除,苍耳子炒制 
后可降低毒性等。 
3.2合理配伍,选择优良剂型 
在需要选择有肝损伤的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与保 
肝护肝的药物同使,或利用药物的相互作用而降低毒性。 
有文献报道黄药子配伍当归可减轻对肝损害 。川楝子配 
伍白芍,白芍能对抗川楝子导致的肝损伤,显示出一定的减 
毒效应ll 。 
3.3加强宣传教育 
医师应对患者加强宣传,防止或纠正其乱服保健品、民 
间单偏方或中西药物。 
3.4以防为主 
因病情需要须久服者,应在服药两周即行肝功检查,并 
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参考文献: 
[1] 钱英,王秀娟.肝病中医治疗合理用药与常用中药肝损伤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0—176,234. 
[2] 梁晓燕,朱会友,王建丽,等.小剂量苍耳子中毒I例[J].实用 
中医药杂志,1998,14(10):45 46. 
[3] 金传山,吴德林,张京生.不同炮制方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 
的影响F-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 9(1):54—56. 
[4] 张勇阜.番泻叶严重副反应l9例报告[J].江苏中医1997,18 
(11):35. 
E5]卫培峰、党艳丽,焦晨丽,等.何首乌不同成分与肝细胞凋亡 
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2009,3O(2):238—239. 
[6]戴淑琴,李永梅.何首乌片致肝损害1例[J].宁夏医学杂志, 
2002,24(8):501. 
[7]何明汉,郑新杰.何首乌致惠性肝损害2例[J].陕西中医, 
1996,17(5):230. 
E8]齐双岩,谷颖敏.川楝子对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和原代培养 
肝细胞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59. 
[9]唐迎雪.黄药子古今I临床应用与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5,20(7):435-438. 
[1O]齐双岩,金若敏,梅彩霞.川楝子减毒配伍规律初探[J].四 
JlI中医,2009,27(2):9-11. 
[11]刘树民,李玉洁,罗明媚,等.当归对黄药子的减毒作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4):216 218. 
(责任编辑:姜付平) 

1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