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
之出身。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特别简单,以戏曲为主,将本来只在舞
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法主要
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直播场地只能是剧场舞台。导演一般采
用三台摄像机联机,面向舞台,放置在左、中、右3个位置,运用不
同机位的镜头角度、风景变化进行现场切换,使观众观赏全剧。那一
时期转播过许多戏曲艺术家的剧目,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荀
慧生的《红娘》,周信芳的《四进士》等。早期的电视戏曲培养了中
国第一批电视戏曲工作者,练就了他们严正的工作作风和深厚的艺术
功底。同时,戏曲节目标剧场实况转播也为后来的电视文艺的实况转
播和专场录像,积存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随着电视技术的更新,电视手段不断丰富,电视戏曲导演为了
加强电视表现力,不再满足照搬舞台,他们积极参与节目创作,将戏
曲演员请到演播室,运用电视的独有视角,从舞美、灯光、现场调度,
到剧本的修改、演员表演、化妆,都重新设计和安排,这便是专场录
像。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评剧《双玉婵》、川剧《燕燕》,地
点台播出了昆曲《十五贯》等,它比原有的舞台剧节奏更加紧凑,画
面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电视录像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彩色电视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
的引进,使电视节目不再是转瞬即逝,而能制成磁带得以保存、交换
和重播。由此产生的后期,又为电视戏曲的再加工和再创作,供给了
一个宽敞的空间。专场录像为戏曲节目标电视化,探究出一条路。至
今,它依旧是电视戏曲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戏曲也在人们怀旧和期盼复苏中迅猛发展,
盘踞了电视节目相当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的电视戏曲节目,既保存了
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的形式,又浮现了形式多样、作风各异的发展趋
势。这一时期的节目从内容上能够分为两类:观赏类和专题类。

1。观赏类戏曲节目,是指以观众观赏为主旨,以展现戏曲剧目
标故事和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的电视戏曲节目。这一类的节目主要有
实况转播、专场录像、综艺晚会中戏曲节目、电视戏曲晚会、电视戏
曲艺术片等等,而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电视戏曲晚会的出现和电视戏
曲艺术片的兴起。

电视戏曲晚会:编导不但在演播室搭上舞美、灯光,请来主持
人和各剧种优良演员,表演和串联,而且运用电视手法,对戏曲音乐
创作,节目现场编排,进行了整体构思,使晚会节奏明快,观赏性大
大增加。从“元宵戏曲晚会”“南腔北调大汇唱”等,到90年代每
年的“春节戏曲晚会”,电视戏曲晚会虽不像综合文艺晚会那样大红
大紫,但它一直具有固定的观众群,博得了一批观众。

电视戏曲艺术片: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为戏曲
这一传统的艺术摆脱危机,探究了一条可行的路,而且拓展和丰富了
电视艺术领域。电视戏曲编导们,先是在演播室将专场录像继续深化
扩展,进行电视化处理,接着又将演员搬出了演播室的人工舞台,放
在实景里拍摄,一种电视艺术的新样式——电视戏曲艺术片由此形成。
从浙江电视台《桃子风波》和上海电视台的《孟丽君》,到《秦淮梦》、
《膏药章》、《四川好人》、《曹雪芹》、《遥指杏花村》、《璇子》
等一大批电视戏曲艺术片的相继产生,标记着编导队伍的壮大,电视
戏曲片的制作程度的提高和成熟。

2。专题类戏曲节目,指以介绍戏曲专题为主,以知识性、信息
性、趣味性、观众参与性为节目形式的电视戏曲节目。这一时期,此
类节目有综合戏曲栏目、比赛类戏曲节目等。

综合戏曲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九州戏苑》,上海电视台的《大
舞台》,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福建电视台的《闽海观剧》等节
目,内容从剧目剧种介绍,戏曲人物专题,到演员表演赏析,专[文
秘站:]家评论访谈,主持人介绍评论,穿插着台前幕后的轶事典故,
无奇不有。节目标形式也日趋开朗新鲜,在有限的时间内,聚合了最
大的信息量。

比赛类戏曲节目:1987年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
视大选赛”,1988年上海电视台的“沪剧中青年声屏大奖赛”、四
川电视台的“泸州老窖‘金鹰杯’川剧大奖赛”等节目既满足了观众
的观赏需求,又普及了戏曲知识,吸引了观众的参与,同时推动了戏
曲自身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类节目在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和观众
参与性上取得了成功。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级电视台戏曲频道或栏目标开设,电
视戏曲节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节目时间大批增加,节目更加多
姿多彩。

这一时期电视戏曲节目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更加重视
对老艺术家遗产的爱护和继承,如增加了“音配像”栏目;第二,更
加重视观众的参与性,如中央电视台的“过把瘾”。栏目,集比赛性
与趣味性于一身,将一般观众推向舞台,给了戏曲爱好者一席之地;
第三,更加重视节目标艺术性,如福建电视台的“闽海观剧”,思路
生动,大胆创新,将内外景结合,制作了特别多精美的戏曲MTV。

一代一代的电视戏曲工作者在寂寞中默默努力,创作了一个又
一个作品,在电视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探究不息的脚印。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