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克比空难案

洛克比空难案

论洛克比空难案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
陈静
(法政学院10法学1班)
摘要:1988年12月21日,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航
班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这一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恐怖事件造成机上259
人和地面11人丧生。1991年11月,苏格兰总检察长和美国大陪审团指控两名
利比亚人费希迈和迈格拉希在飞机上放置炸弹,导致飞机坠毁,并要求利比亚
将被控嫌犯交付美国或英国审判。利比亚虽然拘留了费希迈和迈格拉希,但基
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坚持不肯将嫌犯引渡给英美审判。最后,利比亚迫于
国际社会的压力,同意交出两名嫌疑人,但同时也提出对两人的审判必须
在英美以外的第三国进行。1999年4月,两名嫌犯在位于荷兰的苏格兰法
庭受审。此次审判涉及多方面的国际法问题,如恐怖主义、引渡、管辖权
等问题。
关键词:洛克比空难案;国际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管辖权;引渡;1963
年《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东京公约》;1970年《关于制
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
法行为的蒙特利尔公约》

一、洛克比空难案
(一)事件简介
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
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丧生,其中包括189
名美国人。空难发生后,美英两国情报机构组成的调查组立即对空难展开
调查,并最终于1990年秋天认定这次空难系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
处经理费希迈和利比亚特工阿卜杜勒·迈格拉希所为。次年11月14日,美
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利比亚虽然拘留了费希迈和
迈格拉希,但拒绝把他们交给美英两国。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利比亚被
迫同意交出两名嫌疑人,但提出对两人的审判必须在英美以外的第三国进
行。1999年4月,费希迈和迈格拉希被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
兰的苏格兰法庭受审。2001年1月,法庭判处迈格拉希无期徒刑,后来将
刑期改为27年。费希迈被无罪释放。
(二)争端
1992年3月3日,利比亚政府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书,就利比亚与英
国和美国之间涉及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解释和适用的争端,对英美提起
诉讼。利比亚在请求书中称,英国和美国拒绝了其在国际法包括1971年蒙
特利尔公约的框架内解决争端事项的努力,违反了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请求书中提及,不可能通过谈判解决已发生的争端,争端各方也不能就进
行仲裁达成合意。请求书援引了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的第14条第1款作
为国际法院具有管辖权的法律理由。
利比亚基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坚持不肯将两名嫌犯引渡给英美审判
根据双方已无协商的可能,利比亚政府依据《蒙特利尔公约》第14条第1
款将此争端提交给国际法院。
(三)安理会第731号决议案
1992年1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31号决议案,对于调查结果
发现利比亚政府官员涉案,表示利比亚政府应负责任;对利比亚政府尚未
能有效制止恐怖主义行为表示关切,呼吁利比亚政府对于这些要求应予有
效回应,以帮助国际恐怖主义消除,且对被害者深表哀悼。1992年3月31
日,安理会通过748号决议,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决定利比亚必须立
即执行安理会731号决议,利比亚政府必须停止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行
为和对恐怖主义的任何援助。决议还呼吁一切国家于1992年4月15日采
取安理会决定的制裁措施,直到安理会判定利比亚政府已经执行了上述决
议。
二、洛克比空难案涉及的国际法问题
(一)恐怖主义
从20世纪30年代起,劫机事件不断出现。为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
国际社会制定了专门打击空中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即1963年《关于
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东京公约》;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
持航空器的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
蒙特利尔公约》,将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的恐怖主义行为规定为国际犯罪。洛
克比空难案中,利比亚两名嫌犯触犯了1971蒙特利尔公约,犯危害航空器
飞行安全罪,属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的恐怖主义行为。
(二)管辖权问题
洛克比空难案,其犯罪行为发生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根据属地主义,
英国有管辖权;犯罪行为人为利比亚公民,根据属人主义,利比亚有管辖
权;泛美航空公司是在美国登记的公司,被炸毁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航
班的登记国也是美国,根据登记的国籍国,美国也有管辖权;空难案的受害者为
多国公民,根据属人主义,受害者的国籍国也有管辖权。以上体现的洛克比空难
案的管辖权冲突问题。
(三)引渡问题
引渡一般是指一国应有管辖权的他国的请求,根据国际法和被请求国的有关
规定,将犯有可引渡之罪而他国通缉的域内之人送交他国进行审判或惩处。洛克
比空难案中,英美两国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利比亚根据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和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拒绝就爱那个犯人引渡到英美。这就造成了引渡冲突问题。
三、结论
洛克比空难案共270人罹难,是一次较为严重的恐怖活动。因犯罪行为人作
案后逃回利比亚,使该案不仅涉及到恐怖主义,而且有管辖权和引渡等方面的冲
突。但经过各国协调,最终该案在荷兰按苏格兰法律审理。1999年4月,费希
迈和迈格拉希两名嫌犯被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兰的苏格兰法庭受
审。2001年1月,法庭判处迈格拉希无期徒刑,后来将刑期改为27年。费希迈
被无罪释放。2003年8月,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协议,同意对洛克比事件遇难者
家属支付总额约27亿美元的赔偿。
虽然洛克比空难案已过去近三十年,但其影响深远,它严重危害了国际和平
与安全。对于国际恐怖主义的消除,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必须的。对此,需
要世界各国的支持。只有世界各国齐心协力,世界才会和平、安全,经济才能稳
步发展,人民才能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国际法》 邵沙平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3年《关于
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东京公约》;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
空器的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蒙特利尔
公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