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摘要:本文是从国际战略视角来研究中国公共外交,论述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公共
外交的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战略模式、战略布局和战略评估,并提出了推动中
国公共外交的对策性建议。文阐述了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三大战略目标,即夯实
内外政策的社会基础、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认同。
关键词: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一、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战略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际
地位日益提升。然而,由于冷战思维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中国崛起的
担忧,国际上散布着各种“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对中国
的这些误解和怀疑,以及不利的国际舆论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限
制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空间。为了消除这种不利的负面影响,塑造
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中国迫切需要开
展广泛的公共外交,全面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二、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
从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上来看,整个目标主要分为夯实
内部政策的社会基础,以及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最后就是在促进国
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文化的发展上的多元化理解。诚然,正是因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的多元化发展不断体现了更多的效益,需要凸
显出整个当前建设的有序性。
(一) 夯实内外政策的社会基础
从夯实内外政策的社会基础角度来看,引导正确的公众认知,对
于整个当前的国外的发展和国外正确的认识中国有着极大的意义。正
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确保整个当前的社会基础能够更好的
得到落实和发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促进全中国的世界形象,也是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主要是呈现出国际形象在当前的国际形象
中的作用,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集中在依靠当前的技术性改进来呈
现的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必须要不断的按照当前的国际形象的基本发
展来呈现出更多的发展性环节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当前发
展的有序性。另外,在对公共价值进行深究的时候,我们也同时能够
看到整个价值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正是在这样的差异性的基础
上产生了更多的发展能力和构建能力,这样才凸显出整个当前的建设
和发展的新目标。
(三) 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认同
增进国际社会与中国的认知和认同,主要是宽约文明的差异
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个国际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另外,在
依靠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时候,需要改变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
核心价值理念的变化性发展,要有理解的态度去形成整个当前的发展
性作用。至少能够从国际社会上得到整个当前的国际认同,这样才能
够确保整个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三、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对策建议
(一)加大战略投入力度
从加大战略投入的力度上来看,能够不断的促进整个发展过程中
国家多于战略实施本身的作用。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作用机制下不断的
开展相关的研究,才能够更加凸显出整个当前发展和建设的多元一体
性。不断的发展和建设能够更加全面的促进整个未来的发展,而未来
的发展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体现能力,才构建出战略实施
力度的有效性。
(二)完善公共外交战略
公共外交战略的完善一方面要靠人民本身的作用,另一方面,还
需要国家对于外交理念坚持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上来做战略规划和部
署。正是因为多元性的构建了整个这样的发展能力和作用,使得未来
的发展不断呈现出的是面对这样的发展的多元化公共外交战略的实
施。
(三)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
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是在体现民间外交的多元化,是让整个社
会投入到民间外交的过程中,这样就能够促进整个文化本身的传递
性。诚然,从整个国际社会的交流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民间外交是
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和作用机制起到的最为关键的部分,正是在
这样的部分体现出了当前的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整个当前的现代外交战略实施内容的扩展,进一步确
定了民间外交在整个基础性建设和发展中的思路。一方面,现在外交
更多的是文化交融和发展的过程,在能够凸显出整个当前的外交基础
上的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出民间非政府外交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
更加完整的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只有在后期的发展中呈现出
更多的能量化发展,才能够完全的确保未来建设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以确保整个建设能动性上需要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红. 国家治理现代转型的依据和路径思考[J]. 人民论坛,2014,08:34-36.
[2]郭原奇. 德国文化外交的治理机制与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J]. 中共济南市委党
校学报,2014,01:113-118.
[3]冯莎,颜俊儒.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党的治理能力提
升为视角[J]. 理论探讨,2014,02:133-136.
[4]公冶民.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体育治理[J]. 首都体育学院学
报,2014,04:292-297.
[5]刘祖明. 试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治理能力的提升[J]. 国际研究参
考,2014,05:14-19.
[6]高振华. 公共外交视阈下的“中国梦”[J]. 改革与开放,2014,15:13-14.
[7]崔涵冰. 冰山的一角:自媒体开启媒体外交新纪元[J]. 才智,2014,24:285-286.
[8]杨紫翔. 民国时期的“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J]. 理论界,2014,08:103-106.
[9]舒梦. 中国外交资源的差序式管理探析[J]. 国际展望,2014,05:30-44+151.
[10]何章银. 中国救灾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