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问题现状及趋势分析Reflections on Energy Issues in China关键词:能源;能源发展;能源安全;能源战略;能源政策;能源的利用效率引言: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4月3日电:“已卸任将近5年的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在其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透露了一个宏大目标,以“满足十几亿人民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
” 此篇题为《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Reflection on Energy Issues in China)的论文长约15页,低调地在最新出版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月号上发表。
文内诸多提法,显示这位退休高级官员的思考和判断。
文章较严谨地遵照学术论文格式,引用不少权威统计数据和图标、表格。
离职已久的江泽民的此篇论文,瞄准的是中国现实问题和未来隐患,思考根源和对策在何方?”中国退休元首,撰文讨论能源问题,似乎传达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个增长最迅速、人口最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饥饿性需求,业已成为全球焦点。
曾影响西方经济的石油危机的阴影,如今则对高速增长的中国亮起了预警信号……我们小组此次的论文课题是《中国能源问题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意在通过查阅资料,搜索网站,咨询老师等途径结合自身的专业及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以及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得出结论和相应的对策。
以期能使大家能从中得到些许思考和收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们的结论的确不能得到什么根本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相信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大学生的最起码的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定能得到优化和提高!针对问题我们并没有采取什么问卷调查的方法,因为我们的课题比较偏重于科技性质的调查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我们小组的同学主要求助于图书馆.网络老师等方式且我校以石化专业为特色在能源问题的研究方面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及研究资料。
本文主要从能源现状及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以及我国社会当今发展所面临的迫切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并指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望了未来能源的发展前景,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引子近年来能源及与之相关的环境成为全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热点,各国都在从自己本国的国情出发来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
对我国来说,由于人均能源资源短缺(尤其是油、气、水),环境容量(亦是资源)有限,西部生态脆弱,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它将极大的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生生息息留有生存空间。
近年来,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
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加重。
一.中国能源问题的现状及趋势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许多的能源。
我们中国号称“全世界的工厂”,工厂需要动力、需要能源。
所以事实上,我们替各国承造了很多产品,花费了很多的能源,我们有一半的能源是替国外的工厂、国外的厂商来间接做的。
所以,在发掘我们所需要的能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无名英雄,在海上、在陆地上,在各个地方去找油、找天然气。
以前我们形容祖国经常会用到“地大物博”一词,但事实表明我们的能源和资源总量并不丰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能源的占有量从世界整体水平看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严峻的形势让人触目惊心。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
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4%;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2.2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总量的1.2%;煤炭剩余可采储量114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2.6%等。
就可采储量而言,有关专家估计,若按目前的开采水平,我国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水力资源的开发也将达到极致。
就质量而言,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按各种燃料的热值计算,在目前的探明储量下,世界能源资源中,固体燃料和液体、气体燃料的比例为4:1,而我国则远远落后于这一比值。
目前,在世界能源产量中,高质量的液、气体能源所占比例为60.8%,而我国仅为19.1%。
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原油2.9亿吨,天然气415亿立方米。
从人均水平来看,2004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1.08吨油当量,为世界平均水平1.63吨油当量的66%,是美国人均8.02吨油当量的13.4%,日本人均3.82吨油当量的28.1%。
从能源结构来看,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6%,水电等占7.0%。
这些只是部分能源消费情况,其形势不容乐观。
单位: %表 1 中国能源在世界的地位表二中国能耗在世界中的比重排名以下是列举我国能源局势面临的五个严峻的挑战:1.总量需求的巨大压力从2000到2020年,国家规划全国GDP增长四倍,而能源消耗增长一倍,这意味着能源弹性系数应为0.5。
但是最近三年,这个系数为1.3以上,即能源需求将远远大于规划。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工业已进入重化阶段,按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能耗迅速增长阶段似不可逾越。
问题是这么大的一次能源需求我们是否能够供应,其所引起的污染是否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怎么解决?2.液体燃料短缺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度将从40%增加为50%和60%,能源安全如何考虑?如何加速石油的替代?我国的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如何用创新的发展模式来适应这个形势?在车用替代燃料方面我国应以此为契机走出自主创新的道路。
3.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是SO2、NOx、PM2.5-10、Hg和CO2,这些污染物的80%是由于化石能源的应用,尤其是煤的直接燃烧所引起。
目前我国有30%—40%的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出现酸雨现象,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增加。
4.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全球每年排放250多亿吨CO2,空气中的CO2浓度,从工业化150多年以来,已从280ppm增至380ppm,目前以3ppm/年的速度增长。
温室气体对地球将形成的灾难性后果,在经历了长期的争论后,全世界的学者已有共识。
所以,全世界都在采取多种措施减排CO2,我国已于2002年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第37个签约国。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不远的将来必然要承担一定量、甚至大幅度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
因而,从战略高度、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认真考虑我国CO2如何分阶段减排的有关战略技术和政策问题,否则的话,在今后几十年我国将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
5.八亿农民及城镇化所需能源的供应到目前为止,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得到良好的能源服务,他们仍依赖当地的农业废弃物(秸秆、柴草等)作为主要能源,有些地方甚至仍在砍伐森林和破坏生态。
此外,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在增长,每年有将近一千万人口进入新的城镇。
据统计,每个城镇居民人均所消耗的能源是农村人均的3.5倍。
这部分份额巨大的能源应来自何处?怎样才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给广大农村和新建中、小城镇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能源服务,以减少生态破坏,减少室内污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是整体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这五点是我国能源面临的严峻的挑战,能源战略、能源科技、能源政策都应以解决以上五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际能源危机的背景现状及趋势21世纪之初,国际环境对能源安全的影响更为突出。
能源安全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关系更加密切,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之一,是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和平稳定的占率问题。
在新的世纪里,总体而言,大国之间仍以合作和协调对话为主流,处于良性互动中。
但由于占率利益不尽相同,彼此关系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在国际政治领域,美国坚持其主导的“单极领导世界”。
与此同时,各个主要国家仍在复杂的矛盾和分歧中寻找利益契合点,并促使多极化加速发展,积极构筑对自己有利的21世纪新型国际战略关系,世界正在朝相互依存的时代大步迈进。
这依然是新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
从经济层面上看,“9.11”事件对美国和全球的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
就能源领域而言,油价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连锁反应往往是敏感而又迅速的。
“9.11”事件之前,国际油价比较平稳,但事件发生之后,形式急转直下,石油价格暴涨暴跌,成为海湾战争之后最为动荡的一次。
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动荡的局面。
专家认为,全球经济速度放缓是导致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未来一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工业依然对“9.11”事件的后续影响以及美国的后续行动十分敏感。
从总体上看,在相当的一段之间内世界石油的消费仍然不会很了乐观!全球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的经济恢复状况。
世界石油供求关系依然能维持平衡。
但各国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石油消费大国之间,消费国和资源国之间以及资源国和资源国之间的矛盾会更加复杂。
由此,引发的政治,经济,军事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具体而言,国际能源领域将出现以下发展大趋势:1. 能源领域的全球化程度大大加深,能源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和竞争并存。
一方面,全球化将各国经济捆绑在一起,产油国和消费国的利益更加密切。
如果油价过高,可能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另一方面,竞争甚至对抗的一面也在加剧。
欧佩克国家企图控制石油供应和油价的努力与主要石油消费国要求确保石油以平稳的价格无障碍地流入国际市场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下去,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冲突。
2. 欧佩克对国际能源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所下降。
如今,欧佩克虽然仍是最有竞争力的生产者,但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作用明显下降,对世界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所削弱,要想单独左右市场几乎不可能。
(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西方主要石油公司投资转向欧佩克产油国。
(2)随着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发展,几个国家或几个公司联合起来对市场实行垄断和控制的卡特尔形式正在逐渐削弱。
二:中外能源管理体制对比(1)中国能源的管理体制的现状近日全国的重要报纸和多家媒体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位院士,“不约而同”地为我国能源问题“把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的看法。
习裕平在演讲中提到的首个重要问题。
他说,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像法国那样真正意义上的能源规划,没有持续的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以及为满足这些要求所应采取的措施或必要的准备,因此我国能源政策在短期内都会有很大的变动。
而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制定结合本国特色、科学的能源规划及稳定的能源政策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