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1 选题
选题的研究现状: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充分肯定了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
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阐述了我国现今产业发展中存在
的某些弊端,并为其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指导。
根据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理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
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社会经济阶段,在这个
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初级产业特别是农业以及服务业为支撑,速度很慢。大量
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农村中,劳动效率低下,他们还没有向高技术、高效率的工业
部门大规模转移,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大致就属于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
阶段,它主要以高速发展的工业制造业为支撑。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劳
动力大量的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并由此引发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主
导产业部门不断的代替旧主导产业部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致
就在经历这个阶段,并已经开始初步向第三阶段过渡。第三个阶段是指经济发展
进入了发达的阶段,它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贡献比例下降,而服务业、信息产业、
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劳动力大量流入
与医疗、教育、文娱、旅游等相关的服务业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处
在这个阶段,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努力奋斗实现的阶段。
现阶段尽管我国经济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从整个国际的劳动分工来看,
我国工业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依然处于世界劳动价值链的低端,处于世
界经济产品加工厂的地位。因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努力转变我国经济的
增长方式,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已经成了现阶
段十分重要的问题。正是鉴于此,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深化我国产业结构调
整、提高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走创新型新工业道路作为了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重
要目标。
正是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致力于研究如何以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为
指导,寻求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突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为社会主
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然而,自信息革命以来,尤其是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纯粹的体力劳动在经济发展中所贡献的力量越来越小,于是马克思理论无用论的
错误思潮又开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抬起了头。产生这种错误思想的原因在于有些
人片面、静止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此我们要用发展、
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它与我们经济发展的当下实际有机的结合起
来,从而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当前情况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的当务之急。马克思平均利润理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流动与重组
的基本规律,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它同样存在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市场
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同样起着对资源的基础配置性作用,平均利润在我国应该是
一个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的范畴。
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流动与重组的基本
规律,同时,强调了竞争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作用,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结
构最终平衡发展。平均利润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在
马克思看来,平均利润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首先,平均利润的形成
离不开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只有在市场经济阶段,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不同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形成不等量的利润,这就要求剩余总价值在
各生产部门平均分配。其次,自由竞争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直接原因。通过竞争,
会使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和投入,进而引起各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及价格的
变动,不同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再次,平均利润的形成,要求构成生产的各
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等能够迅速自由流动,不受地区和行业封锁以及
各种垄断限制。在当前情况下,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我们的市场中缺乏合理的竞争机制,从而各产业之间不能实现平均的利润。这同
时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选题意义:
本文的选题的意义可以从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两个方面来考虑:
(1)理论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飞
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纯粹的体力劳动在经济发展中所贡献的力量越来越小,于
是马克思理论无用论的错误思潮又开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抬起了头,且历经近二
十年的沉浮,一直没有退出人们的视线。产生这种错误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些
人片面、静止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只是用马克思的理论去机械的套用经济
现实,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于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要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它与我们经济发展的当下实际有机的结
合起来,从而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本文的写作把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
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对现实的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际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科技实力竞争日益加
剧,我国依然处在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因此,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平衡、增加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已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的写作正是立足这一经济事实,以马克思平均利润
理论为指导,探讨产业调整的合理方式。因此,本文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内容
基本的研究思路:第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对利润本质
的解释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机制两部分的内容。第二,我国产业结构演化的
特点,包括我国产业结构演化的历程和现阶段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弊端。第三,
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从国家、市场、企业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主要观点:第一,对世情、国情的分析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的调整。第二,正确引导和调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从封闭调控到开放干预
的转轨。第三,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健全正确的市场竞争机制。第四,
建立完善独立的企业主体,形成优化产业调整的微观动力基础。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采集、信息跟踪、比较分析、数理分析的分析方法,运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平均利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中国经济产业结构
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了对
策和建议。
3 预期的价值
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阶段的发展中依然面临着
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国际方面,新形势下,国际
分工更加深入,为了抢占国际高端市场,提高自己发展的后续力,我们必须要深
化产业调整和产业重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国内方面,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
胜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压力。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巨
大,人民贫富分化严重,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此外,
大量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存在,依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鉴于国内外面临
的一系列的压力,我国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并在十二五规划中给予
了足够的重视。
造成我国产业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行业之间不能实现平均利润。马
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解释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运动和重组规律,它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以此为指导,调整我
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贫富差
距的缩小、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进而提高最广大人民的
生活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研究基础
相关成果:无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鲁从明.资本论的思想精华及伟大生命力[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
1998.
[3] 刘平.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青年政治学
院学报, 2001, (5).
[4] 田 晖.对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及趋势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5).
[5] 陈佳贵,黄群慧.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
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J].工业经济(人大复印资料),2005,(10).
[6] 李 岩.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责任的变迁[J].环境经济,200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