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摘要] 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健全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
的育人合力。本文拟通过方式的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造做
出初步的探讨,从而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方式 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但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出现,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
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教
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秀
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对青年大学
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
内容所采用的方式或手段,它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青年大学生之间双
向交流的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传统的灌输
方法。虽然也会运用新的方法,但是仍不能在新的思路指导下给人以亲切、生
动的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往往过于形式化,难以深入。没有充分发
挥实践教育的作用,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文件学习,偶尔的实践活动也是按着固
定的要求和计划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这让受教育者难免产生厌倦情绪。
2、隐性课程不够完善。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课程为主,大部分的
教育信息都是通过理论灌输传递给受教育者,隐性课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和改进,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有利于教育实施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
得隐性课程变的形式化,没有实际的内容,自然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3、教育者自身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虽然接受过专门的课
程学习,取得了相应的学历和学位,但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素质,有
些人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不高,且缺乏人格影响力。个别教育者
自身不能端正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能正确认
识,这样就很难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达到预期的教育
目的。
4、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育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
姿态认定自己所灌输的观点和道理正确无疑, 并以他人需要自己所授的道德为
前提, 以自己能够完成道德灌输为己任, 这显然是一种虚妄的假设。灌输教育
忽视甚至是蔑视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 试图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促进
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动因, 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道德需要。灌输教育为了
完成道德灌输的任务, 又只有采取机械重复的简单化方式来进行。这就必然导
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5、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增多。近些年高校对学生管理的方式
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淡化班级管理,推行学分制、导师制、选课制等,原有的
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管理制度正初步实施或在磨合之中,
因而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盲点。因此,如何尽快解决这些“盲区”
和“空白点 ”的问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3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的对策:
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灵活地利用多种方
法,充分用好三大课堂,即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校园活动(第二课堂)和
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将这三大课堂内在优化、相互补充,增强思想政
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实践性。
二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和谐浓厚氛围。一是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
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和谐关系。二是构建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关系。良好校风
和学风,不仅能给学生教育和熏陶,也能促使整个学校师生员工保持积极进取
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三是
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即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关系。
三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1、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一方面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形
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
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
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改进
教学方法,把过去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
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
四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这一渠道, 切实开
拓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首
先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 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
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实现网络的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统一,以提高其生命力和
教育力。其次,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结合,推
动网络进思想政治教育,用网络这一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再次, 加
强网络监管, 引导学生文明用网。
五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要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
制,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有管理、有制度、有考评、有激励、有监督,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强
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感染力和示范性,
以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为铺垫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能力。
4
六要重视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
类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大学生通过与
社会接触,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
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自
觉拥护党的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
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高校还需着力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
效机制,保障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持久健康开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
作管理运行机制,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晓民.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源泉[J].教育与职业,2005.
[2] 蔡亮,周丽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
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