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

操作规程

编号:

版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 录

一、 清理工序

二、 浸泡工序

三、 玉米破碎与胚芽分离工序

四、 精磨及纤维洗涤工序

五、 淀粉与麸质分离工序

六、 淀粉干燥工序

七、 榨油工序

八、 蛋白粉干燥工序

九、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十、 附录: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

清理工序

为了生产高质量的淀粉,必须对玉米原料进行清理,我们采用干法和湿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玉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净化。

1、清理工艺指标及参数

1)清理筛工艺参数

分离小杂效率≥65%

分离大杂效率≥90%

风选除杂率≥60% 筛孔不堵塞率≥80%

大杂中含粮≤3%

吸风道风速6—8M/S

碎玉米≤3%

小杂中含粮≤0.5%

清理后玉米含杂≤0.3 %

2)去石机工艺参数

砂石去除率≥90% 砖瓦、炉渣、泥块去除率≥60%

除去砂石中含粮粒数≤100粒/Kg

3)去石旋流器工艺参数

石子去除率≥95% 石子中含粮粒数≤50粒/Kg

2、操作规程

1)

开机前应检查振动筛、提升机是否正常;

2)

漂浮槽放入工艺水并确定流量;

3)

然后开机均匀下料。

3、注意事项

1)

在运转中应及时清理去除物,以免发生堵塞现象;

2) 避免送料系统缺水。

二、

浸泡工序

为了使玉米适合淀粉生产加工的需要,必须通过浸泡软化玉米,降低籽粒机械强度,分散玉米胚体内的蛋白质网削弱保持淀粉的联结健,浸出玉米可溶性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和清洗玉米,以达到加工顺利进行的目的。

1、

浸泡工艺指标及参数

1)

H2SO3浓度0.25—0.35%

2)一般玉米浸泡温度50±2℃

3)

干燥霉变玉米浸泡温度50—55℃

4)稀玉米浆浓度≥2.5Bé,SO2<0.03%

5)浸后玉米酸度≤70ml (0.1N.NaOH溶液滴定100克玉米干物)

6)浸泡时间48—72小时

7)浸后玉米水份42—45%

8)浸后玉米可溶物2—3%

9)浸玉米用手指挤开,手感较软。

2、

操作规程 1)

浸泡罐上完料后,距罐顶部1.2米导入浸泡液,并高出玉米面20公分以上,开始单罐循环,升温50±2℃保温。

2)

浸泡用H2SO3 调整到SO2含量0.25—0.35待用。

3)

采用全封闭逆流浸泡,料罐程序如下:

第一天:08∶00 1号罐投料 加新酸

20∶00 2号罐投料

加新酸

第二天:08∶00 3号罐投料 加新酸

20∶00 4号罐投料 加新酸

第三天:08∶00 5号罐投料

5号←1号←新酸

20∶00 6号罐投料

6号←2号←新酸

第四天:08∶00 7号罐投料

7←6←5←4←3←2←1

1号出料

7号排浆 新酸

20∶00 8号罐投料

8←7←6←5←4←3←2

2号出料

8号排浆 新酸

第五天:08∶00 9号罐投料

1←8←7←6←5←4←3

3号出料

1号排浆 新酸

20∶00 2号罐投料

2←1←8←7←6←5←4

4号出料

2号排浆 新酸

第六天:08∶00 3号罐投料

3←2←1←8←7←6←5

5号出料

3号排浆 新酸

20∶00 4号罐投料

4←3←2←1←8←7←6

6号出料

4号排浆 新酸

3、

注意事项

1) 过于干燥或病变、霉变的玉米浸泡温度为50—55℃温度过低浸泡效率降低,杂菌易生长繁殖;温度过高(如超过55℃)就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超过65℃,淀粉糊化、蛋白变性,造成分离困难。严重影响收率和质量,造成生产事故,应杜绝这类现象发生。

2)

质量正常的玉米只需浸泡50小时左右,硬质玉米需要较长的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否则蛋白质网分散程度差,淀粉与蛋白分离困难,也影响淀粉收率。储存时间久的玉米较新玉米难浸泡。

3)

SO2对蛋白质网的分离作用,主要是由于其还原性;其次是酸性,其分散作用随SO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SO2浓度≤0.1%时,不能产生足够的分散作用,SO2浓度在0.35%以上时,能抑制乳酸菌发酵,使玉米颗粒不能很好软化。

4)

玉米浸泡过程不仅是物理的扩散过程,更重要的是乳酸发酵过程,乳酸菌繁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浸泡后玉米的加工性能,但也应避免乳酸菌过度繁殖。

三、

玉米破碎与胚芽分离工序

玉米通过浸泡后具有较高的弹性,胚芽、胚乳和表皮之间的联结减弱,经过破碎,将胚芽分出,为下工序精磨作准备。

1、 玉米破碎工艺指标

1)

进磨玉米水份42—45%

2)

进磨玉米与工艺水之比约为1∶1.5~2.5

3)

一次破碎齿盘间隙25—30mm,破碎粒度5 —8瓣、整粒率<1%、浓度7—9Bé、漩离胚芽率≥95%、释放淀粉25—30%、破碎胚芽≤0.5%,连结胚量≤0.13%。

2、

胚芽分离工艺指标

1)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1-6 15:11 只看该作者

胚芽旋流器进料压力≥0.5Mpa

2)

一级旋流器溢流口流出量占进料量的20%

二级旋流器溢流口流出量占进料量的30%

3)

物料温度约为35℃,提胚率≥98%

4)

胚芽洗涤后游离淀粉含量≤1.5%

3、

胚芽烘干工艺指标 1)挤干前胚芽含水约75%

2)挤干后胚芽含水约55%

3) 干胚芽破损率≤5%

4) 烘干后胚芽含水≤5%

5)

管束干燥机工作汽压0.3—0.6Mpa

6) 干胚中淀粉含量≤10%

7) 干胚含油率≥45%

8) 干胚中烧焦胚率≤1%

4、

操作规程

1)

开车前先将齿盘松开,开车进水进料后调整齿盘间隙待破碎底物:一破整粒数≤1%,二破无整粒时固定齿盘间隙。

2)

胚芽旋流器进料压稳定在0.5Mpa以上时,调整溢流口流量,一级溢流胚芽无联结淀粉,二级底流含胚芽率≤1%,固定溢流量。

3)

胚芽洗涤脱水约≤55%,进管束干燥。

4)

胚芽烘干到含水≤5%时出料,待榨。

5、 注意事项

1)

运转时应经常检查破碎底物,及时调整齿盘间隙。

2)

根据出胚芽的质量情况和二级旋流器底流情况,及时调整溢流量。

3)

一破应均匀下料,保证工艺用水,避免卡盘。

四、

精磨及纤维洗涤工序

玉米经破碎和分离胚芽之后,进行精细磨碎,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淀粉,蛋白质和纤维,为后工序各组分的分离创造良好的条件。

1、

精磨工艺指标

1)

进磨物料浓度>13Bé,游离淀粉含量≤10%

2)

磨后物料粗细渣比例为2.5∶1,物料温度升高6℃

3)

磨后物料联结淀粉含量≤20%

2、

纤维洗涤工艺

1) 细淀粉浆浓度5—8Bé

2)

一级洗涤筛洗液浓度约为3Bé

3)

末级洗涤筛洗液浓度<1Bé

4)

粗渣中总淀粉含量≤14%,游离淀粉≤1%

5)

细渣中总淀粉含量≤15%,游离淀粉≤6%

6)

洗水温度为40℃

3、

纤维脱水工艺

1)

洗涤筛分后纤维含水85—90%

2)

挤出纤维含水60—65%

3)

挤出液干物含量约0.1%

4)

干燥后纤维含水≤13%,含淀粉≤18%

5) 管束机工作压力0.4~0.6Mpa

4、

操作规程

1)

起动针磨,平稳运转后,保持均衡进料

2)

根据纤维洗涤效果,确定洗涤水用量

3)

注意曲筛筛分效果,及时清理筛面

4)

观察筛分纤维淀粉联结情况及时调整针磨进料量

5)

纤维经洗涤后经挤出机脱水,入管束干燥至含水≤14%后出料装袋

五、

淀粉与麸质分离工序

分离纤维后的淀粉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灰份和细纤维等非淀粉类物质经过分离,才能得到洁净的淀粉和副产品蛋白粉。

1、

分离工艺指标

1)

DPX445型分离机

进料>15m3/h 进料压力0.05~0.2Mpa,且压力必须保持稳定

进浆浓度5—7 Bé 底流浓度>10 Bé 蛋白含量<3%

溢流压力≤0.2Mpa

洗涤水压力为0.05~0.10Mpa,最大不超过0.15Mpa温度约为40℃

2)

旋流器工艺指标

进料浓度11~17Bé 底流浓度>20Bé

进料温度40~45℃

洗水温度40~45℃

进料压力0.6~0.7Mpa

溢流浓度2~3Bé

洗水量≤2.95 m3/吨淀粉

末级蛋白含量<0.7%

3)

淀粉乳工艺指标

细淀粉乳 精淀粉乳

蛋白质含量

6~8%

0.4~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