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三天没雨苗发黄,下场急雨地冲光,地里上肥地边流,冲走肥土剩石头。
”是昔日太行山土石山区穷山恶水的真实写照。
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四大流域的干流或支流的发源地,共有土石山区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
地面组成物质是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长治针对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石头多,春季少雨、多风,蒸发量大等干旱立地条件,积极抗旱造林,探索总结出一系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做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里,看一下他们具体怎么做的。
长治市太行山地区,大多是土石山区,山高、坡陡、石头多,植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
尤其是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造林所剩的地类中阳坡、半阳坡、石多土薄、远山深山等造林地块的比重越来越大,给造林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要求。
太行山土石山区植树造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干旱缺水,“水”是土石山区造林遇到的“瓶颈”,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关键是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那就是克服干旱的制约。
而解决干旱问题,主要通过四条技术途径:一是选用耐旱植物材料,就是要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
二是集流,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长发育。
三是保墒,就是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四是增加植物的抗旱能力和对水分的有效利用。
围绕这四条技术措施,长治总结推广了六项主要技术。
下面,就逐一道来。
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不读)“栽树有巧,树种选好”。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要根据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水资源短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差的特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来选择树种,并考虑树种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树种的选择以耐干旱、需水量小、水分利用率高、寿命长、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中,常见而且比较耐旱的树种,主要有乔木类、灌木类两大类。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乔木类抗旱树种。
乔木类抗旱树种(不读)乔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刺槐、火炬、臭椿等。
这里我们选择抗旱效果比较好的油松和侧柏为大家做一介绍。
油松(不读)油松为阳性针叶树种,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绿,油松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深根性的特点,它的根系发达,蒸腾强度较低,所以耐土壤干旱,油松对土壤养分条件要求不高,而且抗严寒,在-25℃时仍可以正常生长。
但油松怕水涝、盐碱,在重钙质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侧柏(不读)侧柏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各地还保存不少千年以上的古柏。
它属常绿树种,喜光,适生范围广,适应性强,抗盐碱,耐瘠薄。
既耐寒,又耐干旱。
侧柏耐贫瘠,可以在微酸性到微碱性土壤上生长。
侧柏生长缓慢。
寿命极长。
主要造林地多选中低山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以及轻盐碱地和沙砾地。
对乔木类抗旱树种有了一定了解,我们再去认识一下灌木类抗旱树种。
灌木类抗旱树种(不读)灌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山桃、山杏、沙棘、荆条、连翘等。
这里,我们就选择山桃和山杏介绍给大家。
山桃(不读)山桃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它既耐干旱又耐瘠薄,怕涝。
山桃多产生于石灰岩山地,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一般土质都能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
山杏(不读)山杏树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它耐寒、耐旱、耐瘠薄,易成活。
多生长阳坡、根株萌芽性强。
有了抗旱的树种,就需要进行种植了。
这种植方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
径流林业整地作为一项随地形巧整地的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不读)径流林业整地技术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长发育。
它可以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植树造林工序中非常关键一个环节。
径流林业整地主要有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和回字型整地三种方式。
鱼鳞坑整地(不读)鱼鳞坑整地适合石质山区山高坡度大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把天然降水进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
鱼鳞坑整地的方法是,随自然坡形,沿等高线水平放线,品字型定点,按一定的株行距挖近似半月形的坑,坑底低于原坡面,保持水平线或者向内倾斜凹入,穴面里低外高成反坡。
随后,再用石块垒坑,土壤回填,并筑埂垒堰。
每亩地可以整大鱼鳞坑60~80个,每个坑两个栽穴点每点一株苗。
一般情况下,在阴坡、半阴坡等墒情相对比较好的地段,造林的时候,可采用中小规格鱼鳞坑整地,也就是挖长60cm~80cm,宽50cm~60cm,深40cm的鱼鳞坑,对于阳坡、半阳坡等墒情比较差的地段,可以采用大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
规格为长150cm~200cm、宽100cm~130cm、深40cm~60cm,然后在坑的两侧向斜上方再各挖长100cm、宽20cm、深15cm的槽,形成两翼,汇集地表径流。
鱼鳞坑整地适合山高坡陡,植树难度比较大的石质山区,而水平阶整地和穴状整地适合丘陵山区。
水平阶整地(不读)水平阶整地适用于坡面比较整齐,坡度较缓的低土石山地或者丘陵区。
一般情况下,就是沿等高线挖深40cm,带宽1m,长度根据地形来确定的水平阶。
水平阶外缘培修土埂,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成反坡,以防止水土流失。
需要注意的是,水平阶整地培修土埂时,要用专用的工具将水平阶地埂压实拍硬,以增加土壤黏结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埂垮塌。
回字形整地(不读)回字型整地适用于丘陵平台地块。
首先,按整地规格及密度要求挖好栽植坑,栽植坑一般为0.6m×0.6m×0.4m。
然后,再在栽植坑间整修地埂,形成网格化回字型的整地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回字型地面要修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漏斗式,以方便集流。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外,对于没有土质的特殊立地条件,客土回填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客土回填整地(不读)挖好的石坑、半石坑,需要客土回填,以保证坑内的活土层深度,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土壤条件。
具体办法是:采用直径为20cm的PVC管,上端开口,方便适合栽植用的土壤进入,下端伸入已经挖好的石坑内,然后从上端逐渐添加客土,直到坑内的土壤深度达到40-60cm,能保证苗木成活。
在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中,除了整地以外,容器苗造林技术也富有特色,有效地改变了往日“栽成啥算啥,成活多少算多少”的局面。
容器苗造林技术(不读)“过河要有桥,栽树要有苗”,这造林要育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容器苗技术就在土石山区造林中功劳卓著。
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
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也快,造林后缓苗期短,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
同时,容器苗造林技术实现了一季育苗,全年造林。
这里,我们首先对容器苗造林中,对容器袋、基质和容器苗的要求做一介绍。
容器袋要求(不读)容器袋要选择能降解的塑膜或者轻质筒装无底膜袋,因为这样移栽时,就不需脱掉容器。
实现了根系完全穿透容器,没有阻碍地水平生长。
容器袋的规格一般为小袋5×20cm,大袋15×20cm。
基质要求(不读)容器苗造林,对培育苗木的基质也有一定要求。
基质主要成分是林地土、草地土和玉米秸杆粉碎物等天然有机物质,配制比例为3:4:3。
配制好的基质要求重量轻,疏松透气、不板结。
容器苗要求(不读)顾名思义,既然是容器苗造林,那么对容器苗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一是选择生命力强、主干明显的苗木。
二是选择主根发达、须根多的苗木。
三是选择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苗木。
造林一般选用2年苗龄或者3-4年苗龄的容器苗。
做好了准备工作,就需要种植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容器苗的栽植方法。
栽植方法(不读)种植以前,首先要保护好苗木。
栽前保苗(不读)应该在育苗地将容器苗全部浇透水,使基质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起苗前2—3天,采用喷水或灌水的办法增加基质的湿度。
起苗时,要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适当修剪,并注意选优质壮苗,提高抗旱能力,及时将弱、小、坏苗清除,确保苗木质量。
在搬动和运输容器苗时,不要使培养基质松散,以免破坏根系。
栽植(不读)栽植时,栽植坑大小要依据容器袋规格大小来定,坑底要平,不要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底与坑底接合紧密。
随后,将容器苗带容器完整地栽植在坑中央,并把容器四周的回填土压实,使土壤与容器紧密接合。
填土时,不要从上面踩容器内的基质,以避免出现窝根现象;不要使容器薄膜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水分的渗入及容器内基质的透气。
栽植完以后,还要用杂草、枯枝落叶或碎石覆盖穴面,以利保墒。
容器苗抗旱造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它的成本相对比较高,运苗也比较费工费时,为了降低造林的成本,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像土层比较厚,土壤水分比较高的阴坡,用裸根苗造林也能实现不错的效果。
为了使裸根苗造林取得比较高的成活率,可以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应用(不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生长素、赤霉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它具有促进细胞分类、伸长和分化,延迟器官脱落等作用。
为提高裸根苗的生命活力和抗旱能力。
可采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根宝两种药物进行处理。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读)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成分是苯肽胺酸。
造林中,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缩短苗木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使用方法(不读)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是水溶性的,可以不用酒精溶解,使用时,直接用清水稀释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少量多次加入,并充分搅拌到全部溶化均匀后,再大量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易生根的苗木按照30毫克/千克的浓度,浸根1-2小时,难生根的苗木按照50毫克/千克的浓度,浸根4—8小时。
根宝在对裸根苗处理中,也发挥着不错的作用。
根宝(不读)根宝为树木、植物保活助长剂,主要成分是促根活性物、氨基酸及高活性有机质等。
它能使苗木早生根、多生根,增强苗木自身吸收能力和抗病、抗旱、抗寒能力。
它的适用范围为油松、侧柏等针、阔叶树种。
用于带根植物栽植后,可以提高成活率、生长量和产量。
一般情况下,使针叶树和阔叶树提高成活率15%—20%,提高生长量和产量15%以上。
使用方法(不读)根宝主要用于浸根造林,浸根前,需要先在苗圃地附近挖一个宽60cm,深30cm,长根据苗木量来定的水池,坑底和四周先用塑料薄膜垫好,然后将坑口处的薄膜用土块压实,防止脱落。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苗木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了,这个时候,先用少量水稀释溶液然后倒入浸泡池中,按浓度要求定量加水,边加水边搅拌,充分搅拌均匀后,将苗木放入池中浸根1~2小时,就可以运往造林地造林;一般每瓶根宝用于针叶苗可以浸根造林60亩,用于阔叶苗可以达到300—5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