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快拆体系施工工法

模板快拆体系施工工法

1 模板快拆体系施工工法 1 前言 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规定,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板底模、模板跨度≤2.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模;跨度在2.0m~8.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模;对于梁,拱壳跨度≤8.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跨度大于8.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模。这就说明,结构梁、板跨度的大小,对结构梁、板的内应力大小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如果将梁、板和拱的跨度减小,其结构内应力亦相应减小,则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可以降低,再根据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快的规律,拆模时间可以提前。从而最终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

2 工法特点 2.0.1 施工过程规范化。模板早拆支架杆件构造尺寸及结点连结方式规范化,减少了搭设时的随意性,避免了出现不稳定结构和结点可变状态的可能性。 2.0.2 材料周转快,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 2.0.3 支拆快捷,工作效率高。模板早拆支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施工工艺容易掌握,支拆快捷,缩短施工工期。 2.0.4 利于文明施工及现场管理。模板支架整齐、规范,立、横杆用量少,有利于文明施工及现场管理。 2.0.5 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良好。模板材料用量减少,减少了树木、竹林的砍伐,有利于绿色植被的保护;同时,运输量的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减轻及有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等,使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6 功能多,适应能力强。

3 适用范围 3.0.1 适用于住宅、公共建筑及工业厂房楼板、梁;桥梁、涵等工程的模板支撑体系。 3.0.2 适用于标准层或标准房间较多的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模板支撑体系。 3.0.3 适用于单层面积较大,模板支撑体系不易周转的建筑物楼板支撑体系。 2

3.0.4 适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多种类型的建筑物楼板支撑体系,尤其是跨度较大的建筑物。

4 工艺原理 4.0.1 模板早拆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施工阶段把结构跨度人为的划小,降低其内力,使模板能够早拆,而结构的安全度又不受影响,以加快材料周转,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的目的。 4.0.2 它是将φ48的钢管与键式插头、插座分别焊接成横杆、立杆,再将横杆类、立杆类杆件通过承销锁,形成结构尺寸精度高,坚固耐用,稳定性能好,装卸灵活便捷的脚手架。 4.0.3 支撑体系由立杆、顶杆、横杆及可调型组装式模板早拆柱头组成,通过插头插座承插配合,形成结构尺寸规范的模板支架。支撑架的联结结点,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冲剪及扭矩,使模板支架形成具有自稳及整体稳定的空间结构支架。 4.0.4 脚手架立杆为基本受力单位,通过横杆拉结组成支架,早拆柱头大丝杠插入支架立杆孔中,形成模板早拆支架,龙骨放在早拆柱头托架上,其上铺设模板而形成模板早拆体系。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工艺流程 5.1.1 工艺流程。 支模工艺流程:放支撑杆件点位线→搭设支撑体系(先搭设标准四边形支承格构,按互相垂直或顺直的原则支完剩余的支承格构)→安装早拆柱头或U托→主次龙骨安装、标高调整→铺模板→模板预检 拆模工艺流程:混凝土达到设计拆模强度等级时,上层墙体或柱子结构模板拆除并运走→按顺序轻轻敲击早拆柱头的插销,并下调早拆托架、u形顶托的螺母→主次龙骨及模板降落一定高度→除保留的立杆及部分横杆外,拆除其余的主次龙骨、模板、立杆、横杆、三角架等→到常规拆模时间时再拆除剩余的立杆、横杆、早拆柱头

5.2 操作要点 5.2.1 模板施工图设计 1 模板工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模板、方木及支架在新浇注混凝土和施工操作等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支架的稳定。也就是在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 3

用材料,以减少投入,便于操作,以提高工效及利于文明施工及现场管理。 2 模板工程设计前,要备齐所需的各种资料,如有关结构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等。 3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模板木方所用材料,并备齐有关施工规范、设计规范及技术资料,以确定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如弹性模量、强度指标及计算截面力学特性等。 4 模板施工图绘制前,应进行各种必要的计算,为模板施工图的绘制提供各种控制数据。 5 模板施工图的绘制及其内容。 1) 根据结构施工平面图,对各房间的平面尺寸进行计算分析统计归纳编号,平面尺寸一样的房间编相同的号,并绘制出总平面图。 2) 根据计算确定的水平支撑格构及各房间的平面尺寸,绘制各房间施工(支模)大样图及材料用量表。

房间支撑体系及模板图

保留带保留带保留带模板排列尺寸

注:为早拆头,为普通U托。 阴影部分模板及支撑体系不拆除,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再进行二次拆除。 4

材料用量表

3) 绘制竖向剖面图及结点大样,注明模板,方木及支架竖向支撑的情况。 5

4) 绘制规范化竖向施工模式图,标明不同施工季节所需支撑层数及模板材料的施工流水。

5) 为了掌握资金的投入数额及材料总供应量,要进行总用量分析计算,并编出材料总用量供应表。 6) 根据工程特点,编制简易施工工艺,以指导施工。 5.2.2 支模 1 认真阅读早拆方案,看清方案内平面图中的房间编号,按照每层每个房间的模板配置图及各房间材料用量表备齐各房间构配件的用量。 2 立杆下需铺设250×50×4000木板,并且上下楼层立杆对齐,保证荷载有效通过立柱进行传递。 3 立杆在房间内的定位方法:以房间的任意一个墙角为起始点,根据方案中立杆到墙面的距离用尺子设定立杆,另沿十字线或T字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立两根立杆,用所需要长度的两根横杆将三根立杆插卡连接起来,然后在四边形的第四个角立一根立杆,再用两根横杆将四根立杆插卡连接成四边形。安装三角架时必须用榔头敲击到位。(最忌讳的:就是立杆和横杆未形成四边形及未调方正,即垂直度未调准以前,用榔头敲击插卡!)按上述方法完成支架的支搭。

立杆定位示意图295此处为第

一根立杆1000

1551370

4 支架支完后,放置早拆托架及早拆头,并使插销、托架就位,然后在早拆头及托架两侧各放一根方木(100x100),按传统支模方式将主次龙骨上标高调到所需位置,主龙骨与墙体顶紧。 5 主次龙骨就位后,将早拆头上的顶板调整的高度比次龙骨低1-3mm,因为木方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收缩,绝对不可超过次龙骨方木高度。然后从一侧铺设模板,模板板带的方向和主龙骨的方向一致。 6 模板及支撑体系支搭完后,必须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绑钢筋及浇 6

注混凝土)。 7 注意事项: 1) 检查早拆头顶板是否顶在模板下,早拆头顶板和模板的距离不超过3mm,如距离太大不可早拆。 2) 早拆柱头及U托的调节丝杆插入立杆孔内的安全长度不小于200mm,严禁任意上调。 3) 混凝土试块应增设不少于一组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检验第一次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 5.2.3 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拆除 1 当混凝土浇完并终凝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试块试压)时(上层墙体混凝土浇注、大模板拆除并吊走以后或上层墙砌体到标高),可将三角架、托架、模板、方木同时拆除。 2 大模板不吊走千万不可拆除,因为大模板在掉走过程中会对楼板产生冲击力。 3 早拆后,剩下的立杆及早拆柱头,待支撑到正常拆模时再拆除,即:一直保留到混凝土强度增长到足以在全跨条件下支持自身重量和施工荷载时,再进行全部拆除,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梁拆模时须从中间向两边拆模。拆除后,将立杆及早拆柱头运到正在支模施工层。 4 拆除横杆时,用榔头均匀敲击横杆两头,使横杆两头同时抬出。注意,不可猛敲击横杆一头。 5 拆模时千万不可把早拆头丝杠松动,如果松动,受力支点改变。 6 支撑结构在模板早拆前应形成空间稳定结构。在第一次拆模前,不应受到拆除拉杆一类的扰动,更不能使结构先期承担部分自身荷载。模板第一次拆除过程中,严禁扰动保留部分模架及构配件的支撑原状,严禁拆掉再回顶的操作方式。

6 材料与设备 6.1 基本构件 6.1.1 插卡型多功能脚手架 1 由专用检测工具检测达标的模具控制精铸而成的整体式插头、插座,在装配工艺生产线上装配形成立杆、横杆等脚手架的杆部件。 7

2 脚手架的立杆、顶杆与横杆、三角支架通过插头、插座插卡配合,形成结构尺寸规范的支承格构——模板支架。该支架的联结点,能够承受弯矩、冲剪及扭矩,使之形成具有自稳及整体稳定性能良好的空间支架结构。

3 脚手架的立杆分两个系列,一个是由通用立杆及顶杆(立杆可以接高)形成的任意高度的大空间模板支架;而另一个是由2.0m、2.1m专用立杆(不能接高)形成的只适应层高为2.6m至3.0m建筑的空间模板支架(下部可加可调底座)。 6.1.2 可调型组装式模板早拆柱头 1 早拆柱头是由不同功能的铸件,大、小丝杠,经过在工装胎具上焊接装配而成。

立杆 连接插座 横杆

模板支撑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