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摘要】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
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将消失,它们被人们遗弃或
被其他的文化所同化。然而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
能引领时代的潮流。龙江人的文化包含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文化,改变或脱
离这些原有的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大大丧失,其特征也会逐渐被磨灭。黑龙江是个多种
文化共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作用,如
何处理好原有文化间的融合,并保留各自的特色是构建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持的关键。
【关键词】地域精神 民族精神 新龙江人的精神 文化大融合

【正文】
地域辽阔的黑龙江,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因
此北国冰城,黑土地,北大仓,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
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中俄交流文化,以及文革时期的南北融
合文化,以及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
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有
着极大的区别,从而使黑土区域文化也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缘,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
在黑龙江省境内。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
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
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
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
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
之称。发端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曾统一黄河流域一百多年。鲜卑人的后裔契
丹人建立的辽政权也统治了中国北方二百多年。古肃慎人的另一支黑水靺鞨建立的金政权先
后灭辽和北宋,强大一时。元和南宋联合灭金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改族名为满
洲并建立后金,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东北的少数民族发端于黑土地,
体格强悍、精于弓马,在一次次史诗般的战争画卷中展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次
次碰撞和交融,同时也使得东北地域文化有了厚重的积淀。在一次次冲出东北的过程中,黑
土区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虽有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仍难挽颓势,这是封建制
度衰落的必然规律。《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密约》等一些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
失了大片土地,同时也使得俄罗斯人进入了中国东北。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这片土地无奈
的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以哈尔滨为例,至今仍然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欧式建筑,优美的建筑
后记录着俄国人侵占中国东北的那段历史。之后东北又沦为日本的占领区,并一度成立伪满
洲国,日本人对于中国东北的掠夺和残害更是肆无忌惮,哈尔滨的日军侵华第七三一部队遗
址就是对那段历史的无声控诉。这一百年的黑暗历史随着二战的胜利而结束,哈尔滨遂成为
中国第一个光复和解放的城市。众多的民族以及与外国人的深入交流,共同铸就了黑土区域
文化的多元和开放包容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
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
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大庆油田的开发为标志,黑龙江产业结
构进一步改变。随之兴建了一批石油化工厂,新建了铁路和输出原油专用的大连新港,并修
筑了较完备的输油管道网,从而改变了全国的能源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及出口贸易结
构。从1952年到1975年,机械工业始终位居工业各部门之首。石油工业由第10位升至第
2位,化学工业由第6位升至第4位,冶金工业由第4位升至第3位。
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
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
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区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
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
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区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说用一种精神概括龙江人的精神,这就是闯的精神。如今的龙江人遍布于大江南
北,有二锅头的地方就不乏龙江人的豪气,一口烈酒,管他是烈日寒冬,来过这片土地上的
人都干试它一试,创它一闯。一千年前的女真人从这里出发,越过千里冻土,凭着海东青一
般的精神闯出了一个王朝,一百年前的闯关东人在寒天雪地中闯出了龙江子孙得以生存的黑
土地,五十年前,老一辈铁人,用身躯在冻土中闯出了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资源—石油,现
如今,新的一代龙江人,继承老一辈的闯的精神,闯荡在世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大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的地区都失去了其特有的地区
精神,民族特色,在大融合中随波逐流,文化被蚕食殆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
其民族特色,国家精神,这是十分危险的。中华民族、龙江人如果要在时代的大潮中,引领
潮流,其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龙江人的闯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结束语: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若缺少了本地文化底蕴和特色,就反映不出独有的精神内涵,就会失
去它强大的吸引力。地域文化是发展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灵魂,更是旅游业突出特色的关键
所在。
我国已经步入加速城镇化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千城
一面的城市形象,逐步认识到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包括城市中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广场
空间等一切可视对象都应在规划中得以重视,而城市景观特色的体现是以当地景观资源为基
础建立起来的。黑龙江省景观资源丰富,其中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各具特色,对城市景观风
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知网空间--《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筑龙网—园林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