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第三部分 说明书 1 / 18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1 第二章 加油、加气站现状分析与评价 ................ 2 第三章 加油、加气站需求预测 ............................. 3 第四章 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 ............................. 5 第五章 规划管理及实施措施 ............................... 10 附表 .............................................................................. 13 1 / 18
第一章 概述 规划背景
本溪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是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东部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下辖两县四区,总人口157余万人,以钢铁、医药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2009年全年本溪生产总值68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4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59.50:34.91。本溪人均生产总值4425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3 %。
加油站是成品油流通的终端载体,是联结成品油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成品油流通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石油资源的相对不足,我国也在大力推广和加快发展应用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所以加气站的建设也需要列入议事进程。目前中国石油昆仑天然气有限公司已经进入本溪开展天然气加气站建设。为了优化加油、加气站布局,引导、推广使用清洁燃料,保障城市交通功能安全运行,促进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2 / 18
点,从而保障国家能源高效合理利用,方便人民生活需求,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0年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溪市处于沈阳经济区的重要位置,沈本一体化进程加快,沈溪新城,太子河新城、桥北工业园区、火连寨新市镇的建设为本溪市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基于上述原因,2002年所做的《本溪市市区加油(汽)站布局规划》,已难以适应我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由市建委指令我院编制《本溪市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2010-2020)》。
第二章 加油、加气站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基本情况
本溪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加油、加气站基本情况 目前,本溪市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共有加油站30座,加气站3座。按加油站资产权属划分:中国石油集团22座,社会8座。加气站全部为社会民营企业。2009年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成品油经营量共计110700吨左右,平均每座加油站成品油经营量3690吨,日销售量10.1吨。
二、分布特点 从现状图中可以看出,本溪市现有的加油站的分布特点为: 1.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城市主干道两侧。 3 / 18
2.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特点因素,造成了加油站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分布不匀的现状特点。
三、评价 现有加油站、加气站的设立,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用油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及原有政策不尽完善,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的地段加油站过于集中,布点不合理; 2. 有些加油站在道路一侧布点较多,另一侧则几乎没有加油站。
3. 一些加油站距离道路交叉口较近,影响交通,易发生交通事故。
4. 很多加油站未能按照规划、国土部门的要求,规范办理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报建、审批建设等手续;
5. 目前加气站全部为LPG(液化石油气)加气站,且数量少,无法形成完善的加气服务网络。
第三章 加油、加气站需求预测 一、加油站需求量预测
1、规范计算法:根据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推荐加油站服务半径0.9-1.2km,计算加油站的应有规模。 4 / 18
N=KS=(0.22~0.39)S 其中:S—计算统计面积(km2),宜扣除成片的山体、水体、农田等非建设用地;
K—加油站分布密度(座/km2),对于土地开发强度大且机动车较多的城市中心区宜取上限,而土地开发强度小的郊区宜取下限;中心城区取0.39,桥北工业区取0.22
N—公共加油站的数量(座)。 规范计算法预测的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加油站的数量 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97平方公里,桥北工业区规划建设用地20.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0.39 x97=38 桥北工业区: 0.22x20.5=5(座); 因此,本溪市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共需要加油站的总数为43座。
2、加油站数量确定 根据以上计算及预测,并考虑到本溪山地城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加油站总数控制在45座以内。
二、加气站需求量预测 加气站分为CNG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和LPG(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本溪市目前没有CNG加气站,只有LPG加气站,规划以5 / 18
发展 CNG加气站为主。CNG (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其显著的“排放低,改善能源结构”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被鼓励推广使 用。但受其“续驶里程短、建加气站投资大”的局限,世界各国都把发展 CNG 汽车重点放在城市公交车辆、出租车、环卫车和市区邮政汽车等主要行驶于城市市区的公共服务车辆上。因此本溪CNG加气站的规划以为公交车辆、出租车、环卫车加气服务为主。因为CNG加气站为新出现事物,国家没有相关的规划标准,本溪市现状也没有CNG加气站,所以对CNG加气站需求量的预测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确定。本次规划CNG加气站全部为加气子站。
1、加气站服务半径分析法 为保证加气站规模及效益,同时也保证车辆加气具有较好服务水平,加气站的服务半径按1.2km计算,单站平均服务面积4.52平方公里。
根据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规划用地面积,按单站平均服务面积计算,
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需加气站117.5/4.52=26座 2、加气站数量确定 根据以上计算及预测,结合现状实际情况,确定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加气站总数控制在30座以内。
第四章 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 6 / 18
从本溪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能够适应本溪市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车辆交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布局科学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成品油和天然气销售服务网络体系。
二、规划原则 1、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相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布局科学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加油、加气站服务网络体系。
2、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中心城区及桥北工业区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密切衔接,结合城市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量相适应,以适应城市车辆及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片区的用地性质及道路交通流量,依据科学的服务半径和分布密度,合理布局,同时避免对城市消防、交通和环保的影响。
4、加油、加气站规划应体现规划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必须有配套和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相对应,有统一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机构配套,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5、规划布点要满足消防,安全防护有关技术规范。 7 / 18
三、加油、加气站规划选址设置原则与要求 设置原则 1、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不能影响车辆通行。城市市区加油、加气站要沿主干道交通负荷重心两侧布置,宜靠近城市交通干道或设在出入方便的次干路上。同时,站址亦应有利于交通安全,有良好的视觉条件。站址应布置在主要车辆流向的右侧。
2、应有利于交通安全。避开交叉路口等交通过于集中的地段,以免加油车辆与过往车辆发生交叉堵车,影响路口的通行能力。在双向流量大的道路两侧,可错开一定距离对称选址,方便双向行驶车辆加油,减少车辆转弯加油对道路的横向干扰。
3、站址应避开人流密集区、重要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区,尚应避免在塌陷地区及泄洪道旁。
具体要求 1、加油、加气站出入口的行车视距 公共加油、加气站定点时必须保证站点出入口的行车视距,一般不小于100 米,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50 米的距离。
2、与道路交叉口的距离 8 / 18
加油、加气站应尽量安排在路段中间。一般要求离主干路道路交叉口不小于100 米,离其他道路交叉口不小于50米。如确有必要布置在距交叉口较近位置,应对加油、加气站的出入口进行合理布局,不应影响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与人口聚散点和重要公共设施的距离 加油、加气站出口与学校、医院和住宅生活区等设施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宜小于50 米,避免加油车辆对行人带来不便;加油、加气站出入口与桥梁引道口、隧道口、铁路平交道口、军事设施等重要设施的距离应在100 米以上。
4、环境保护要求 在风景名胜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居民住宅小区等区域内部不宜设置加油、加气站;加油、加气站与城市一、二级饮用水源保区及饮用水源汲水点的水域距离应不小于1000 米, 陆域不小于500 米,避免对水资源产生污染;加油、加气站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应降低当地的显著个性与质量。
5、加油、加气站及合建站的油罐、加油机、通气管管口、加气工艺设施等站内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需满足《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加油、加气站等级设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