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语文课堂充满魅
力。信息技术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而要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的优势,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才能够提高
课堂的有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强大的交互性,集
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如学习《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时,教
师在课前搜集资料,展示了梅花山梅花盛开的意境,是那样清新优美,在课堂上
学生既欣赏了花开的形态,又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梅花的美,一下子就把学生带
到了梅花山那秀丽宜人的美景之中。如此美丽的画面,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
充分感受到了梅花山的灵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
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有趣的动画、图片、声音等导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也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三亚落日》时,运
用多媒体技术,将落日的过程分成文中所描写的几个阶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极大地调
动起来,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析意象,
悟意境,品语言,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氛围丰富学生情感
信息技术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功能,生动地再现特定的环境和场景,营造
特定的氛围,加深学生对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激起内心的共鸣与感动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
记得在上《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上课时,只见学生围绕着老师的引导和心
中的疑难,在红军长征这个主题网站中主动认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或浏览文字
资料,或观看战斗视频,或查阅背景资料,或欣赏长征歌曲,每一个人兴致勃勃,
专心致志,不仅知道了飞夺泸定桥这一事件的相关背景,战斗地点地势复杂、险
要,泸定桥桥体构造的特殊性,更深入了解到红军战士在这一场硬仗中所体现的
精神以及这场战斗在长征中的重要意义。可见,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可以使
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调动自己的全部自我意识,开动自己
的大脑,主动地去探索,去分析,去鉴别。
三、?运用网络中丰厚的资源提升学生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网络信息技
术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自己操作,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选
择学习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材料,学生在探究、选择的过程中,加深了文章的
理解。自主学习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当他们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够产生
成就感,提升了自信心,同时也使学生的自尊有所增强。
如教学《说名道姓》一课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姓名相关的资
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因为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所以学生遇到困难后会尽量自己想办法
解决。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后,自然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锻炼
了自身的意志品质。
四、?运用网络平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依照学生的
特点,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人
际交往能力。
比如语文实践活动《多彩的民风民俗》,教师先安排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民
风民俗”的信息。再让学生利用网络彼此交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接着学生
对信息进行小组的研究整理,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归纳
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学生合作编写了一份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大胆交流,分工协作共同
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建立了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学生
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过程变得如此有趣,成为一种享
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产生成功感,愉悦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