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报道中的民生新闻

新闻报道中的民生新闻

浅谈新闻报道中的民生新闻
摘要 民生新闻是以人为本的新闻,做好民生新闻,就是在关注
民生,贴近百姓。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增强民
生新闻的贴近性;如何获取有价值的民生新闻线索,找到新闻的切
入点;如何办好民生新闻;怎样使民生新闻有特色,是每一个新闻
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民生新闻做一些
粗浅的体会,目的就是更好的促进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避免垃圾
新闻,真正地办好民生新闻,做出真正给人看的新闻。
关 键 词 新闻 报道 民生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
(2011)45-0006-02
1 民生新闻的界定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
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辞海》中对于
“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
怀的词语,渗透着一中大众情怀,在现在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
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
态,文化模式等物质、精神双重的整体特征,当“民生”与传媒结
合时,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百姓生活无小事,百姓利益无大小,柴米油盐是民生,衣食住
行是民生,政治经济也是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以
百姓视野关注百姓生活,更多地通过媒体表达群众的话语权。新华
社播发的《12道民生考题待解》,总结了民生新闻的12大主要内容,
它们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
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
土地征用等,这些基本上能涵盖百姓生活的主要方面,从以小见大,
百姓身边的事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上来体现民生新闻的特点
与价值。所以,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
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
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2 民生新闻线索的获取
2.1 民生新闻线索获取的原则
在获取民生新闻线索时,要在“群众关心的,关心群众的”原
则下进行。所谓“群众关心的”就是指我们在生活中选择的新闻应
该是群众关心的事、关注的事,是群众感兴趣的话题,乐意谈论的
话题;而“关心群众的”则是指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有利于广大市
民的利益,能起到服务市民的效果。民生新闻选材标准与我们以往
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突出一个“民”字,新闻
报道有没有价值,价值多少,首先要看群众爱不爱看,欢迎不欢迎
看,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民生新闻线索的收集挖掘时,要树立以普通
市民为主体的观念,将“群众关心的,关心群众的”的原则充分的
运用到民生新闻的采集报道中,做好、做实民生新闻。
2.2 民生新闻线索的收集挖掘要建立在对民生新闻准确定位的
基础上
民生新闻应广泛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把老百
姓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能够显现出来,真正地体现百姓生
活,贴近百姓生活。但这种贴近并不是新闻选材上的平民化贴近,
更多的是新闻解读立场与视角的贴近,把阐述新闻内容与百姓生活
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这种标准下去收集挖掘民生新闻素材,才能体
现民生新闻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良知和责任,同时也能体现新
闻工作者应有的眼界,胸怀和气魄。
2.3 民生新闻线索获取的渠道要遵循“广而多”的原则
做好民生新闻,首先要有充足的新闻素材,要有多的收集渠道,
比如我们常用的常规途径。新闻热线:这主要包括媒体常设的新闻
热线,政府设立的便民服务热线,市长热线,通过这些渠道来倾听
民声,收集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形成相应的新闻线索,还有网络
话题:信息时代的网络给予民众充分的话语权,民众可以通过这个
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意见,而我们则可以通过网
络平台来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将网络话题变为民生新闻报道话题。
以上的这些渠道都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多的新闻素材,随着经济的发
展,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我们收集新闻线索的渠道也会出现多元化,
只有遵循“广而多”的原则,才能不断适应媒体传播新发展的需要,
才能报道出更多“出彩”新闻,为民新闻。
3 怎样做好民生新闻
3.1 新闻素材的采集者——记者角色的转变
角色的转变首先要从理念转变开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就
要求记者要以平民视角、用人文叙事的方式来阐述民生内容。所谓
平民视角就是要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上去思考新闻的采集和报
道,做到老百姓乐意看、看到懂,而不是为了做新闻而去“做”新
闻,从上到下的强硬指导,甚至命令老百姓如何去做,如何配合做
新闻。要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做、去讲述新闻故事,更多地报道普
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空间和喜怒哀乐,只有报道的理念发生
了变化,记者的角色就会自然地发生了转变,成为民意民声的代言
人。
3.2 选题的转变
民生新闻归根结底是一种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新
闻,主要以贴近百姓生活的实事为报道对象,关注群众关心的、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记者抱着人文关怀的态度去报道
普通人和普通事,关注平凡百姓事,记录百姓的生存状态、生计方
式和生活空间,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需求,向群众提供
娱乐轻松,幽默的民生新闻节目,才能起到扎扎实实服务群众的作
用。
3.3 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新闻报道是时政化的新闻报道,呆板、程序化、模式化、
趣味性不强是这类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更要
注重现场化,有现场感,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能够体现本土化
的叙述风格,能够处理好独家报道、独家分析与现在时政新闻报道
的关系,这样才能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本地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要
求,才能在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中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4 结论
当代新闻事业飞速发展,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多的民生领域,做
好做实民生新闻,树立起这个理念以后,才能对新闻报道进行一个
科学的统一统筹、不断完善采访制作的实际操作流程,才能作出有
深度、有公信力、有说服力的新闻报道,才能使民生新闻的报道从
庸俗化、零碎化向趣味性强,易于百姓接受的新闻报道转变,使得
民生新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规范,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
间,做好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引导职能,真正地为经济发展、和谐
社会的构建服务。
参考文献
[1]汪黎黎.电视民生新闻反思与提升[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付志新.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d].郑州大学,
2007.
[3]董王芳.民生新闻研究[d].山西大学,2007.
[4]沈里一.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的可持续性发展研
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李奇夫.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取向[j].新闻爱好者,
2010(5).
[6]王春玲.论民生新闻价值理念的提升[j].安徽文学(下半
月),2010(3).
[7]杨晓云.亲民——民生新闻价值之所在[j].记者摇篮,
2010(3).
[8]黄尚建.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
刊,2010(4).
[9]曹多胜.拓展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j].新闻爱好者,
2010 (5).
[10]赵彤.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j].记者摇篮,2010(3).
[11]刘盈盈.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应以公共利益为重[j].视听
界,2010(1).
[12]张秋.电视民生新闻平民化理念的实践[j].记者摇篮,
2010(3).
[13]张鹤.从“表达民意”到“引导民心”——电视民生新闻突
破的途径选择[j].新闻战线,20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