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濒危野生药材岩黄连人工栽培技术

濒危野生药材岩黄连人工栽培技术

濒危野生药材岩黄连人工栽培技术

韦忠福 , 王冬梅 , 杨得坡 , 蒋 林 , 韦贵剑。 , 唐 志 , 陈元生。 , 陆建强。

( 1 . 广西东兰县农业局, 广西 东兰 5 4 7 4 0 0;

2 . 中山大学药学院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 1 0 0 8 0 ;

3 .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南药研究室, 广东 广州 5 1 0 6 4 0 )

摘要: 岩黄连C o r y d a l i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g 为石山地区特有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在桂西北地区常用于消炎止痛、 拔毒、 治疗疥疮中毒, 亦是治疗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等疾病的中草药, .目前, 岩黄连的野生资源日渐减少, 已无法满足生产之急需。文章总结了作者十多年来对岩黄连进行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繁殖试验的研究成果, 对岩黄连的生态生物学以及种植栽培、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等种植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为开展岩黄连的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 A P ) 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岩黄连; 种植栽培; 生物学特性; 病 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R 9 3 1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0 8 0 5 ( 2 0 0 6 ) 1 2 - 2 4 0 4 - 02

Cul t i v a t i o n Te c h no l g y o f Co r y d al i s s a xi c o l a Bun t i ng

WE I Z h o n g - f u ,WA N G D o n g — l l l e l ’ ,Y A N G D e i - p o ,J I A N G L i n ,WE I G u i — - j J a n ,T A N G z h i , C H E N

Y u a n -

s h e n g , L U J i a n. q i a ng

( 1 .B u r e a u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D o n g l a n C o u n t y ,G u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D o n g l a n 5 4 7 4 0 0 ,C h i n a ; 2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h a r m a c o g n o s y a n d N a t u r a l Me d i c i n a l C h e m i s t r y ,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8 0 ,C h i n a ;3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r o p s R e s e a r c h ,G u a n g d o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5 1 0 6 4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C o r y d a l l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a p e r e n n i a l h e r b a c e o u s me d i c i n a l p l a n t g r o w n i n t h e l i me s t o n e h i l l

s , i s us u al l y u s e d a s a n a n t i —i n f l a mma t o r y a n d a c e s o d y n e a g e n t .a n d t o t r e a t t h e i t c h i n l o c a l a r e a .0 s a

x i c o l a i s a l s o e mp l o y e d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B—t y p e h e p a t i t i s ,h e p a t o c i r r h o s i s ,a n d l i v e r c a n c e r .Ho w e v e r ,t h

e n a t u r a l s o u r c e s o f t h e p l a n t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d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t e e t a n d u h e r i o r l y d e v e l o p C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g, we h a v e b e e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t h e p l a n t f o r o v e r 1 0 y e a r s ,a n d h a v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s e t u pa c u l t

i v a t e d b a s e i n Do n g l a n C o u n t y o f Gu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we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i n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s p e c i f i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ma i n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o i n t s o f p l a n t i n g ,f i e l d ma n a g e m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s i n 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C.s a x i c o l a.

Ke y wo r d s: C o r y d a l i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g ; C u l t i v a t i o n; B i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s

岩黄连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石生黄堇C o r y d a l i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一 t i n g的干燥根或全草, 是黔、 佳石灰岩山区名贵中药材, 性凉味苦, 具有清热解毒、 利湿止痛、 散淤消肿等功能。 。 ~I 。临床上用于治疗疮疖肿毒、 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等疾病 。随着对岩黄连有效成分 、 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开展, 其临床应用也在逐步扩大, 用量逐年增加。以岩黄连总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岩黄连注射液 、 片剂等中药制剂和相关产品也已被相继研制出来, 并投入. 业化生产, 原料的需求量口益加大, 而岩黄连原植物分布局限于石灰岩I石穴等恶劣环境中,自然繁殖率低,资源蕴藏量十分有限。多年来由于人们大量采挖和收购, 导致野生资源濒于枯竭, 为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进行引种驯化、 人工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 2 0世纪 9 0年代初开始,对岩黄连的种质资源、 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开展 了野生岩黄连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到目前为止, 已完成 l 0代人工种子连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到目前为止, 已完成 l 0代人工种子繁殖驯化栽培过程, 并从中选育了抗病力较强,

且能够在秋 、 冬、春季露地栽培的株系, 并建立了约3 3 3 . 3 h a的岩黄连种植基地。本文就岩黄连植株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与人工栽培、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等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岩黄连的 G A P大规模栽培、 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岩黄连为多年生草本, 全株无毛。实生根( 非移栽) 呈类圆柱状, 稍扭曲, 下部有分枝, 肉质黄色。初生茎节极短, 抽苔后茎节逐渐伸长, 伸长的茎萎软或近匍匐, 株高 1 0—4 0 c m, 叶片肉质, 羽状复叶。茎叶极脆嫩, 大雨冲击易损伤。花淡黄色, 总状花序顶生或对生, 长7—1 4 c

m, 萼片2 , 花瓣4 , 雄蕊6 , 柱头2裂。蒴果有种子 l 5~2 2粒, 种子扁圆形, 极细, 每克种子 1 7 0 0—2 0 0 0粒。岩黄连分布于广西、 贵州 、 云南 、 湖北、 四川等省, 在广西多见

于桂西及桂西北等地,东兰、 巴马、 凤山等县较多, 野生资源很 . 1 I 区, 属石…特有种 ] , 牛 在石缝 , 性喜阴凉气候条件 , 生长温 度为0—3 0 ℃, 最适温度为 l 0— 2 O o c, 高于 3 0 ℃生长停止, 高于

3 3 ' E, 植株受伤害, 故夏季因气候不适而被迫休眠。岩黄连具有

较明显的趋光性, 盆栽的岩黄连在人工没置的强弱光照区放置 2

h , 植株向光照较强方向倾斜, 如将已向强光方向倾斜的植株反转

至弱光方向, 两小时后 , 植株同样向强光方向偏移。因而在温度

不太高和少有大雨的晚秋、 冬季及春季, 采用露地栽培更能满足

其对光照的需求。岩黄连适宜在富含有机质 、 土壤质地疏松 、 中

性偏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较耐旱, 忌积水, 在生 期间, 保t 【 E 水分均衡供应, 植株生长加快。植株于 1月中旬以后陆续抽苔, 2

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开花, 3月下旬至 4月盛花, 就单花而言, 从开

花到蒴果成熟为3 0 d 左右。开花结果期为 2— 5月, 6月份以后

植株休眠渡夏, 至9月份天气转凉, 植株逐渐恢复生长, 1 1月至

次年 4月为植株旺盛生长期。

2 . 1 生产基地选择与整地 根据岩黄连的生长特性,应选择排

水良好、 土壤疏松 、 土层深厚、 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 忌在土质

粘重、 地势低洼、 易积水的地块栽培。在种植 ( 或播种 ) 前 1~ 2个月翻耕土壤, 按 1 . 6 m划线起畦, 畦宽 1 . 2 m, 沟宽0 . 4 m,

沟深

3 O一 3 5 c m, 起畦后 , 在畦面撒施经充分沤制腐熟的农家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