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新兴的微课教学形式以简短精悍、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特点
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其模式改善了传统物理教学课堂的枯燥与乏味,营造出和
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
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学效率与质量的
提升。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物理作为初中理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高考升学考试的必考内容,
凸显出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下兴起的微课教学模式迅速在各大
学校流行并取得成效。
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物理实验更是对
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通过直观的画
面辅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与运用。
近年来,教育领域对微课这一教学模式投以
广泛关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更应该利用微课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微课有效导入新课
新知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在以往的物
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直接讲授的方式导入新知,这种导入方式比较生硬,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微课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利用短视频导入新知,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物理新知都能运用微课进行导入,教师应重点结合那些演示性较强或
实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科学制作微课导入视频。
例如,在“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该课内容具有很
强的演示性和直观性,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
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为深化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的理解,教
师在制作微课时可结合“鄂洛多克惨案”这一案例,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将这一故事
表述出来,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积极思考,加强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的
认知,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制作微课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物理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的一门课程,知识点多且杂,还具有较
强的抽象性和综合性,这对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
习难度。
如果教师直接采取讲授模式,仅向学生反复讲解题目,长此以往,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削弱,甚至产生畏难心理。
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将教学重难点知识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变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介
质是声音传播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师可据此制作“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必备条件”主
题微课视频,将视频时长控制在8~10分钟,要主题突出、内容精简。
之后,在
课堂教学中播放该微课视频,让学生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以便
后续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
最后,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结合章节后的练习题
反复观看视频,并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答,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运用微课科学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发展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但在当前教学中,一些物理实验受实验
条件所限,无法在现实中操作,影响了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效果。
对此,教师可在
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手段,将一些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以微课形式直观
呈现给学生,利用视频再现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满足他们
个性化、多样化的物理实验学习需求,进而增强他们的物理实验学习效果。
例如,在“光的色散”实验过程中,包含有红外线、紫外线等相关物理实验,
这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难以控制,如果运用传
统物理教学模式直接为学生讲解,学生又易因枯燥教学而产生厌烦心理。
对此,
教师可以搜集“红外线与紫外线”物理实验相关视频,筛选后进行合理剪辑,制作
成符合班级学生情况的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构建一个虚拟物理实验情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该物理实验操作流程与结果等形成深刻认知。
此外,为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反复观看视频,及时发
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四、引入微课载体强化个性习题训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也是关键一环,会对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培养
产生直接影响。
合理地运用习题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其实现学以致用。
在指导学生加大习题训练力度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微
课开展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结合该教学内容与
目标,为学生设计以下练习题:①在水中投入钢铁制金属块会下沉,但是用钢铁制做成的轮船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试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②潜水艇在海面下和江面下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③将某一质量为3kg的木块放入水中,发现木块的3/5体积进入水面之下,试求该木块在水中保持静止
悬浮状态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
(g=10N/kg)④针对“冰山一角”这一成语,试
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这些具有层次性的物理习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从基础
知识学习过渡到灵活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微课是一种有效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物理课
堂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要侧重导入新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科学开展实验教学和强化个性习题训练四个方面,力求充分发挥微课在提高
初中生物理学习效率与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家浪.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72-173.
[2]徐秋香.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例谈[J].名师在线,2018(12):83-84.
[3]徐卉,夏巍.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物理之友,2018,34(01):29-30.
[4]洪宏宇.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115-116.
[5]陈永柱.如何借助微课搞好初中物理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