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2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mal of ethnomedieine and ethnophannacy 护理研究 

Nursing Research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陈琼 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湖北浠水438200 

【关键词】:静脉输液;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9—0214一O1 

前言 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器的机能逐渐减退, 

防御功能也13渐降低。患病后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 

症,如处理不当,往往会威胁老年人的生命。 

1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5例, 

年龄65~85岁。所有患者都患有多种疾病,如心脏病、高 

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且 

病程较长。输液时间均在2周以上。 

2护理 2.1 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 

心理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存在的心理问 

题,适当应用语言、夸奖技巧使患者放松,或用肢体语言 

促进交流沟通,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提高信任感,给患 

者以心理支持,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对相关知识 

的认识程度,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尽早解决 

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 

2.2滴速调节的护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液的 

总量也逐渐减少,细胞内液常处于脱水状态,这在正常情 

况下,是可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的。但当机体发生异常 

情况时,特别是感染伴有高热或导致中毒性休克时,因机 

体有效血容量的不足,各重要脏器及组织严重脱水,则急 

需补充液体,否则可导致昏迷,危害患者生命。然而对患 

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储备力及排出量降低 

的老年患者,即使是轻微的内外因素刺激也有诱发急性心 

力衰竭的可能,而输液时滴速不当,又常为诱因之一。根 

据临床实践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2.2.1要根据病情控制滴速,一般无心、肾、肺功能不全 

的老年患者,滴速可控制在5O滴/分左右,输液时要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如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有明显心肌缺血,心 

电图有ST—T段改变者或有肺原性心脏病及其它心脏疾患 

的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控制滴速在3O一40滴/分,否则 

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2.2.2要根据输入液体的总量及种类控制滴速,如从静脉 

滴入药物溶在200—250 ml葡萄糖内者,滴速可按上述原则 

适当调节。如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则对老年患者要特 

别注意控制好滴速。因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较小,它 

虽有改善微循环,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但能扩 

充血容量,如滴速过快、血容量骤增,则加重心脏负荷, 

有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故开始输入时,滴速可控制 在20—30滴/分左右,经观察无心率,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时,再将滴速调节至4O一45滴/分。大量补充液体每日在 

1000—3000 ml时,除了要控制好滴速,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外,还应注意钾离子的丢失。因大量液体进人体内,体液 

稀释,渗透压改变,可导致细胞内、外液电解质的对换, 

造成尿量增多及钾离子的丢失。为了防止低钾性碱中毒, 

要严密观察血清钾、钠、氯的改变。 

2.3静脉的选择及穿刺方法老年人的表浅静脉多有血管 

硬化,几乎所有的静脉,特别是下肢静脉的血管壁都发生 

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变化。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凝血酶 

原时间缩短,自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度降低,血管壁的脆性 

也增加。又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减少,有的甚至完全无活动 

能力,因此,血管细而又不明显。体型瘦的老年患者,皮 

肤干燥、松驰、皮下脂肪少,静脉充盈度和弹性都较差, 

血管细而滑,不易固定;肥胖型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 

深而细,这些都常常造成我们在选择血管和穿刺时的困难。 

选择合适的针头也很重要,细而表浅的静脉,一般选用7 

号针头,针头宜细而短,针尖斜面短而锐利,进针时不要 

过深,只要有回血即可固定。要善于保护和有计划的选用 

静脉,对一些需长期输液患者,应从远端细小静脉开始使 

用。滴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甘露醇、氯化钾、红梅素 

等或直接推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时,除注意药物稀释的浓 

度外,还应选择较粗的静脉为宜。另外,对老年患者尽量 

采用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应用静脉留置针,要有计划 

地使用血管,使用留置针一般不超过1周。 

2.4预防静脉炎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有三点: 

①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浓度较高的液体; 

②输液过程,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③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 

静脉壁的化学炎症反应。 总之,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血管条件,心理特 

征,并根据病情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认真做好血管 

保护。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 

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护理,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提高抢 

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严莉.浅谈静脉输液滴速调节的重要性、实用护理杂志,1989,8 (2):26. [2]陈伯祥.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观察、中国实用护理学,1992,9(1):32. (收稿日期:20l0.03.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