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

12--

1

朝鲜近现代史期末复习

2012年6月12日

一、名词解释

1)势道政治 2) 大院君 3) 云扬号事件 4) ‘东学思想’ 5) ‘东道西器’思想

6) 三国干涉 7)俄馆播迁 8) 天津条约 9) 执纲所 10)日俄战争 11)乙巳条约

12)朝鲜总督府 13)海牙事件 14) 间岛问题 15) 金玉均 16)全琫凖

二、简答题、论述题

1)如何评价大院君的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同学对此评价标准是什么?

2) 论述在日本出现‘征韩论’的背景。(1)

3) 论述江华岛条约对朝鲜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4) 论述“开化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意义。

5) 壬午军人暴动的原因、经过、意义、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4)

6)甲申政变的经过、政纲内容、失败原因、历史意义。(7,6)

7)甲午农民战争的原因、性质、历史意义。(13)

8)文化启蒙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9)朝鲜灭亡对中朝日三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简16)

10)独立运动战争论。

11)独立运动的种类。

12--

2

一、名词解释

1)势道政治

势道政治是指受到国王委任而掌握政权的特殊人物及其追随者主导国家发展的政治形态。

势道政治原指“世道政治”,即以引导世道人心为正道;然后随着外戚权臣势力坐大,把持朝政的不公正的政治形态出现。该词演变成“势道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联合集团。 1800年,纯祖11岁即位,由于年幼,后党安东金氏掌权。以外戚安东金氏为中心,形成了六大家族。垄断国家统治机构,完全破坏封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最大的弊端是卖官鬻爵。

2) 大院君

李昰应是朝鲜王朝高宗的生父、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家。

他早年被封为“兴宣君”,1863年其子李熙即位以后晋升为“兴宣大院君”。由于高宗年幼,由大院君掌握实权,并且推动了一系列改革。 1873年,高宗的王妃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排斥大院君势力,夺取大权。 1894年,日本扶植大院君上台,成立亲日傀儡政府。1898年,逝世。 大院君执政时期是朝鲜近代社会的开端。他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维护封建统治,具有封建性质。但是由于违背历史潮流,以失败告终。

3) 云扬号事件

云扬号事件是1875年日本武装侵略朝鲜的一个事件。

1875年,云扬号军舰到江华海峡,向江华岛草芝镇发起武装挑衅,随后占领永宗岛要塞。云扬号武装侵入朝鲜江华湾,是无视和践踏国际法的海盗行为,是国际性犯罪。 以“云扬号事件”为借口,日本对朝鲜施加压力,强迫朝鲜于1876年签订‘江华岛条约’。这是朝鲜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朝鲜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4) ‘东学思想’

东学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在李朝封建社会危机加深,为了反对正统的朱子学和天主教而提出来的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的进步思想。

1860年,崔济愚融合了儒学的人伦大纲、仙道的清净自修、佛教的普渡众生,创立了民族宗教--东学道。东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乃天”思想,并倡导辅国安民、广济众生。 他主张人与人应当绝对平等,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封建等级观念。“人乃天”思想的哲学意义,抬高人的作用,以否定神的支配作用,从而把人从儒教和天主教的正统神学观念中解脱出来。 但是,他没有彻底否定神的存在,把自然现象和人的动作都归为鬼神的造化。

5) ‘东道西器’思想

‘东道西器’是产生于近代朝鲜的一种社会思潮。东道—三纲五常的儒学思想,万固所不 12--

3 变之理;器—器械之精,富国之术。欲变者,是器也,非道也。 与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的“和魂洋才”很相似。 主张外来之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反对政治思想上的变革。 力求在封建制度下实现富国强兵。 东道西器思想是开港之前,朝鲜内治外交的主要指导思想。

6) 三国干涉

三国干涉还辽是在1895年4月,俄德法三国为了维护各自的侵略权益,迫使辽东归还清朝的历史事件。

清朝政府与日本1895年4月17日签署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于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各国在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权益,于是在1895年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对马关条约中规定的辽东半岛进行积极干涉。最终,日本被迫答应将辽东归还中国,但是以3000万两白银作补偿。

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东北亚侵略中既充满矛盾又相互勾结,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由商品输出转向占领地盘和资本输出。三国干涉还辽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也发出了中国即将遭受列强瓜分的警号,日俄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7)俄馆播迁

“俄馆播迁”是1896年朝鲜国王高宗不堪忍受日本和亲日派欺凌,出逃到俄国使馆的事件。

1895年,日本发动乙未事件,刺杀闵妃;之后又迫使朝鲜政府发布剪发令,义兵斗争爆发。 在前俄国公使和亲俄派大臣的劝说与帮助下,高宗携王世子于1896年2月11日秘密出逃到俄国使馆。在“入御”俄国使馆后,下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沉重打击了日本扶植的亲日政权。 为了解决事态日本与俄国进行多次谈判,以平衡双方在朝鲜的利益,次年2月高宗还宫,事件结束。 俄馆播迁使俄国在朝鲜的力量进一步膨胀,从而使俄国与日本在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8)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甲申政变后的1885年伊藤博文、李鸿章分别代表日清双方签订的一个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是:a.双方同时撤兵;b.朝鲜的军队由朝鲜自己聘请的外国教官训练,双方不得派教员练兵;c.双方任何一方向朝鲜出兵必须照会对方通知。

《中日天津条约》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大失败。使日本逃避了罪责;使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发生根本动摇;成为9年后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借口。

甲申政变,清朝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却在外交上屈辱让步。日本通过外交讹诈,反败为胜,取得了与清朝相等的权力,侵略权益进一步加大。

9) 执纲所

执纲所是甲午农民战争期间所设立的的行政机关和自治机关。

甲申政变后,朝鲜的局势相对安定,但是横征暴敛、飞扬跋扈、卖官鬻爵,民众起义不断。1894年,全琫准在全罗道古阜郡发动起义,树起“保国安民倡大义”的旗帜。起义军发展迅速,

6月,农民军主动撤离全州。 与政府达成12条协议书,农民军要求改革的基本纲目。 为执行全州协议,决定建立执纲所。 由执纲总管一切事务。6月-9月执纲所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是,执纲所成员复杂,未能真正代表农民和贱民利益。12月,全琫准被捕。农民军改革中途而废。

12--

4

10)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4年,日舰突袭旅顺口俄国舰只,战争爆发。 主要战场在中国东北,由于清朝软弱无力,在列强的胁迫下竟然宣布局外中立,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在美国调停下,日俄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主要内容为: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南满铁路、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 日俄战争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政策和沙俄帝国主义“远东”政策相冲突的产物。

11)乙巳条约

“乙巳保护条约”是1905年日本以武力胁迫韩国大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迫使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 。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906年,汉城设立日本统监府。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

继甲午清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两次胜利之后,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进一步加强。

12)朝鲜总督府

朝鲜总督府是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对朝鲜实施殖民地统治的最高机关。

朝鲜总督直属于日本天皇,不受日本政府内阁的统制。 掌握朝鲜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权。总督拥有绝对权力,相当于专制君主。首相和总督通常兼任,因此朝鲜总督的职位常常成为他们追求个人的政治资本、政绩的工具,推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中枢院是总督咨询机关,多由亲日分子充任,实质上是完全的傀儡。 地方设道、府、郡、面等各级行政单位,朝鲜人可以参与,但是日本人把持了高级职位和行政、财政大权。

13)海牙事件

海牙事件是1907年,朝鲜派使前往荷兰参加万国和平会议失败的一次外交事件。

1907年,万国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大韩帝国皇帝高宗秘密派遣李俊等官员持其委任状及亲笔信赴海牙,向和平会议控诉日本侵略韩国罪行,同时表达独立愿望,呼吁国际社会声援。 但由于与会的列强已经承认了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和平会议以身份不明为由,拒绝这些代表出席。同时,和平会议向高宗询问的电报又落入了伊藤博文之手,伊藤博文以无派使之事复电海牙。此后日本威逼高宗让位,由其子继位为纯宗。

14)间岛问题

间岛问题是韩国提出的所谓了间岛主权领有问题。

“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1904年,朝鲜与清朝订立《边界善后章程》十二条,明确予以澄清,“间岛”主权属于中国,此时“间岛”范围仅限于图们江中滩地。 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中日两 12--

5 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之后,日本以边界未定为借口,扩大间岛范围,入侵延边。1962年和1964年,中朝两国两次确定中朝边界线。但是,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韩国的一些议员、学会和民间人士,多次提出对长白山无理的领土要求。

15) 金玉均

金玉均,是朝鲜近代史上的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朝鲜开化党的领袖。

金玉均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科举及第进入政界,学习了实学思想,1881年赴日本考察,之后与洪英植等结成开化党。 为了推翻守旧派的政府,金玉均于1884年12月4日发动了“甲申政变”,组织了新政府,并发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纲。 但由于清军的镇压, 甲申政变仅过三天便告失败。 金玉均逃亡日本,随后遭到守旧派的暗害。 此外,他不仅熟谙儒家经典和唐诗宋词、琴棋书画,还,金玉均参与设计了朝鲜第一面国旗—太极旗。

虽然,金玉均脱离群众而单纯依靠国王来夺取政权,对日本的侵略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不可避免遭到失败。但是,不可否认金玉均是朝鲜近代化的先驱,金玉均主导的甲申政变推动了朝鲜向现代化迈进的进程。

16) 全琫凖

全琫准是朝鲜近代的东学道的首领和甲午农民战争的领导者。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封建王朝腐败不堪。 1860,崔济愚创办东学道,倡导斥倭斥洋、惩贪。 1894年2月,全琫准打着“辅国安民”、“逐灭倭夷”的旗号,发动起义,发展迅猛。6月,清朝和日本相继出兵。朝鲜政府对起义军剿抚并用,农民军撤出全州,6月11日,农民军与政府达成“全州和议”,并设立执钢所。在官军日军联合镇压下,1894年12月,全琫准被俘,次年斩首,起义失败。 甲午农民战争是一场以农民为主,贱民、小官吏、东学教徒广泛参加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揭开朝鲜近代群众武装的斗争序幕;促进朝鲜社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