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贷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
摘 要:P2P网贷在我国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因缺乏规
范和监管,其潜在的风险逐渐危及行业发展和市场稳定,探
讨P2P网贷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
义。
关键词:P2P网贷;信用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等网络工具的发展,互联网
金融近两年迅速增长,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
形式也发展迅猛。 P2P网贷(网络借款)是英文peer to peer
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
发展到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其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
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
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
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一、我国P2P网贷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监管风险。从网贷平台的业务性质来看,可以将
其归类为网络化的民间借贷中介,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网络
借贷的相关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中国人
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此外还有相关司法解释,但并没有
专门针对个人之间贷款的法律规定,有关民间借贷中介的法
律法规更是空白,因此,网贷平台作为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
性无法得到确认。
(二)操作风险。P2P网贷平台因中间账户资金缺乏监
管,资金的支配权仍落在网贷平台自己手中,在时间差和合
同条款未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卷款跑路、挪作他用等中
间账户资金沉淀引起的操作风险极易出现。
(三)个人信用风险。个人信用风险指借款者未能履行
合同,无法按期偿还利息和本金而给网贷平台及借出人经济
利益带来损失的风险。虽然很多平台为防范信用风险,对借
款者的个人信用等级进行划分,但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
并不对网络借贷平台开放,全国性的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又尚
未建立,平台仅提供一套信用评分系统,由借款者向平台提
供信息,由平台做出信用等级的评价。由于平台中的借款人
很可能错报、漏报或故意隐瞒自己的债务,信用评级系统将
无法正确预测贷款的实际情况,影响借出人的判断而发生决
策失误,造成借出人资金损失 。
二、规避网贷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一)明确P2P网络平台的合法地位。政府有关部门应
尽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并对网贷平台
的经营性质、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及范围等予以
明确规定,对P2P借贷进行规范化引导,剔除其中对经济发
展不利的行为,界定合法借贷行为与非法金融行为的边界,
保障合理正当的P2P借贷行为自由和借贷主体的利益,充分
肯定P2P网络借贷在繁荣经济上的积极意义。
(二) 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确定了P2P网络的合法
地位后,将其纳入法律法规管理范围,加强网络平台的有效
监管。
确定网货平台的监管主体。我国的P2P网络借贷一直没
有明确监管部门,从事金融业务的P2P大多由不具备金融监
管能力的工商部门负责管理,增大了平台信用风险发生的可
能性,因此要构建以央行为核心的多层次监管体系,银监会、
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齐
抓共管的网贷监管体系。
(三)要不断强化网贷公司的内部管理,提高网贷公司
的风险管理水平。网贷平台主要为借、贷双方进行借贷活动,
如果不对网贷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规范,则可能很容易
发生借款人携款"跑路”的现象,给资金借出人带来损失,也
给网贷平台的持续经营带来了障碍。只有不断强化网贷公司
内部管理,网络平台的经营风险才可能得到长期有效的规
避。
(四)建立风险准备金。建立资金的风险准备金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平台开业时股东可先投入一部分资金,平台运
作过程中再将盈利的一部分按一定比例放入资金池,同时该
资金池要对外进行公示。如果出现逾期或者坏账,可以第一
时间动用这部分资金对投资人进行垫付,在一定程度上补偿
出资人的经济损失,这项举措既能增加平台抗风险能力,又
能增加投资人投资的信心。
(五)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对
于防范个人信用风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中国人民银
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记录了
全国的个人信用信息,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也
是各大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然而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并不对网贷平台的用户开放,因而实现央行征信系统与网络
贷款平台的对接就很有必要。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
用,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合法性,同时,对于已建立的个人
信用信息进行跟踪处理,及时更新以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
性。
(六)增强网络平台的赢利能力,保证平台正常运转。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的产生部分是由于赢利能力低造
成的,因而,为了保证网站的良好运转,必须要提高网站的
赢利能力。首先网站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会
员注册,增加撮和成功的几率,增加收入;其次,可以拓展
新的业务,增加网站收入来源;此外,网站管理水平的提高
也可以有效减少网站的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郑蓓.P2P网络贷款模式及其风险管理.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 2014.6
[2] 马运全.网络借贷的发展、风险与行为矫正.新金融.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