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市言情剧的特点 1.对爱情与婚姻的探讨: 婚恋生活作为电视剧的重要表现题材,受到人们的重视。琼瑶剧广泛流行,都市言情剧大多在婚姻生活中表现爱情,在爱情追求中探询婚姻,是爱情与婚姻的复合与交响。 《浪漫的事》底层情感关怀和民间婚恋定位的审美特征,为当下都市婚恋现象的浓缩版,富含生活气息和爱情哲理意味的语言对白是它的最大亮点,可以说该剧是一部“言情故事的百科全书”,也是 一部充满智慧和思辨意味的 “爱情宝典”。 2.对亲情的呼唤: 言情剧创作的题材实现了多样化,创作技巧和电视语言的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将叙事和审美的重心定格在回归与坚守家庭这一层面上。 婆媳关系、再组家庭、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都是与家庭温暖有关的题材,作品《家的n次方》正面强调了“家”的存在作用和“家”在婚姻爱情中的核心位置,警醒人们维护 “家”的完整与和谐是天大的事;没有了家的存在,不仅一切的情感黯然失色,而且所有的幸福追求都会付诸东流。主要通过长幼尊卑、孝悌文化、伦理温情等传统元素具体表现出来,在温情中提醒我们该坚守什么和留住什么。作品对幸福的阐释与理解也含有新意,在固有思维中家庭的幸福就是长辈对晚辈丧失自我与不求回报的付出。 3.对生活的追求: 都市偶像言情剧《奋斗》,作品主要讲述了一群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毕业后几年的奋斗故 事,对生活理想的热情拥抱与人生目标的不断追求是作品的主要基调,健康乐观且积极进取的人生哲 学是作品的主要价值和意义所在。主人公对人生理想与人生信念的坚守与追寻,与当下都市青年中追捧的放逐理想、消解信念、游戏人生的价值虚无主义 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社会性: 此外还有一些题材多元的都市言情剧,比如职场的竞争、医患关系、家族斗争等等,一系列的反映当下社会的电视作品。
《非常静距离》是安徽卫打造的一档具有李静特色的深度访谈节目。 从2009年6月开播,主持人随意,幽默,风趣辛辣的谈话风格更是深得观众的喜爱。节目名字中包含了主持人的名字,一个“静”字就是要让受众静品人生,享受节目。《非常静距离》节目主要是将嘉宾的人生故事,情感故事作为谈话的切入点,从主持人与嘉宾推心置腹的聊天中让受众得到他们想要了解的事情。这样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让节目有亮点。 一、李静自身的品牌效应 《非常静距离》节目的成功与李静自身的品牌价值是分不开的,李静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她创办传媒公司,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名人,这对于节目的影响力是有很大影响的。李静的好友很多都是娱乐圈的人,她熟悉并了解娱乐圈的运作,这对于节目的制作是非常有利的,到访的嘉宾很多也都是李静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明星主持人的品牌效应。 二、内容形式的独特创新 《非常静距离》节目的录影现场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微黄的灯光,简单的家具,绿色的植物,给人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主持人和嘉宾在一起聊天喝茶,畅谈人生。演播厅的大屏幕也随着节目的需要进行变化,这就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 《非常静距离》的开场是别出心裁的,开场是由两个DJ用说唱的方式交代当期嘉宾的情况,挑起了受众参与的热情,带动了现场的气氛。如果嘉宾也是喜欢玩音乐的人,主持人会让嘉宾在DJ台感受一下,自己进行一次说唱的尝试,例如在采访邓超的那期节目中,邓超就在DJ台上过了一把瘾。 在节目的进程中,现场的音响和画外音也会随着节目的进度和需要不断的变化,恰到好处的出现。例如当做客嘉宾聊到最近的专辑时,背景音乐就会适时的变成嘉宾自己的歌来提醒观众。 三、李静主持风格与众不同 李静是一个不做作很随性的主持人,她幽默诙谐,随性大方又不失辛辣的主持风格在节目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她采访的很多嘉宾都是她私下的圈内好友,所以在节目中她能够以最放松最真实的方式,与嘉宾进行交流访问。李静善于引导嘉宾将回答问题变成聊天。所以大家坐在一起做节目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而绝非是一种古板的访问。 李静与其他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例如在聊到演员邓超的爱好是跳舞时,她会不由自主的和邓超一道跟随音乐跳起来,甚至还会邀请观众一起上台参与,这些即兴的表演将现场的气氛瞬间带动起来,也给节目增添了欢笑和人情味。
《锵锵三人行》节目的风格特色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于1998年3月创办的一档电视谈话类栏目,至今已有10年时间。这档栏目一直坚守在晚间11点30分(首播)和中午12时(重播)这两个冷僻时间段,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一期,播出频次极高,制作成本极低,但取得的成绩不俗。影响力不断增加,在众多海内外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锵锵三人行》仍将其叙事风格定位于朋友间的轻松交谈,抛弃了看上去行之有效的音响叙事,使节目内容更加连贯,一气呵成且淋漓尽致。事实上,受够了无谓的煽情风之后,更希望看到一些观点明确、客观又不失风趣的谈话。毕竟,谈话内容本身才是访谈类节目的生命所在。
关于《锵锵三人行》及主持人风格特色 1、关于《锵锵三人行》的定位 当初节目的定位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说到底,窦文涛把私人间的侃谈搬上了电视。这种将娱乐元素注入时事节目的路线,开辟了另类新闻漫话节目的先河。访谈的方式有很多种,这个节目不想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就是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享受聊天的乐趣。“有人觉得这个节目很另类,认为我说话很大胆,但其实回过头来你会发现,我们的话题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平时在饭桌上说过的,恰恰这才是最真实的。”窦文涛曾经这样说过。 《锵锵三人行》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国大众在社会转型期的这种渴望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社会心理,应运而生。在处理谈话氛围时,《锵锵三人行》很少进行过多策划与包装,而对于每周五次的节目播出量,对每一期谈话内容事前都进行周详的策划也不太可能。 2、节目中主持人的风格特色 幽默是窦文涛风格中的的主调,在保持幽默风格的基础之上能用深邃的、思想严谨的态度把握节目,使幽默更有深度、更有品位。就谈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而言,因为节目调制本身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发展特长和独特个性的广阔空间;他们在节目主持中又发扬了他们自身个性的优长,使之于灵动鲜活间摆脱统一样式的桎梏和束缚。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主持人的风格造成和促进了电视名牌栏目(节目)另样风格的形成。窦文涛说,很多人是太想把节目做好了,嘉宾说着说着就哭了,感动了很多人,制作人就会认为这样的效果好,于是就刻意追求催泪弹的效果,其实观众能察觉到你的做作,用多了就对观众不起作用了。 3.《锵锵三人行》的场景分析 《锵锵三人行》的画面构成很简单。一块虚拟的幕布、一张桌子、桌上的三个水杯以及周围围坐的三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谈话者可以漫不经心、可以插科打诨、可以无所顾忌„„从而让观众也能轻松愉悦地加入到他们富有个性的谈话中。《锵锵三人行》定位于以精英话语剖析时事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它的场景布局有别于凤凰卫视其他两档同样知名的访谈、谈话类节目——《一虎一席谈》与《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的特点是就一个问题的两方面进行群体性讨论,因此,其场景设置具有开放性及冲突性。这也正是叙事者将演播室场景分割为两个对立区域的原因。《鲁豫有约》则主打“情感”牌,以挖掘不平凡的人或者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为节目宗旨。在此前提下,其场景以温馨为基调,选用了柔软的黄色沙发作为场景的主要构成元素。而《锵锵三人行》则倾向于营造一种客观、深刻、风趣及私密的谈话氛围,其场景选用了夜晚都市风光为背景,恰如其分地烘托了节目主题。 4.对访谈话题进行文化解读 《锵锵三人行》聊天话题很广,可以谈谈政治,如台湾大选与陈水扁;也可以聊聊社会热点话题如华南虎照片事件;或是讲讲情感类话题婚姻与爱情;还可以“八卦”一下,评论一下娱乐界人物,如陈冠希的艳照门风波等等。话题虽然是不断变换的,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聊天内容全部是新近受众们最为关心的新闻事件。显然,这是所有谈话节目都在做的一件事,但《锵锵三人行》切入新闻事件的角度非常独特,在怎么谈,从什么角度谈论这些新闻事件方面,《锵锵三人行》能够将社会通俗现象进行文化解读,注重从中西文化及两岸三地的不同文化视角进行信息的加工,从而引起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军旅题材电视剧特点 《士兵突击》 (一)人物身份地位之普通化 当代军旅剧军人形象的最大变化体现在主人公身份地位的变化方面,从表现高级干部的指挥才能转变为着重表现普通士兵的成长历程。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完美化、脸谱化的部队干部形象让人们出现审美疲劳,观众更愿意接受日常普通人群在电视剧中“接地气儿”的表演。2007年《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这一普通士兵形象的成功演绎为典范,基层士兵群体逐渐成为当代军旅剧的主要诠释对象。表现普通基层士兵群体的不普通事迹,展现当代青年军人的新风貌,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条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也理应成为当代军旅剧叙事的重点。 (二)人物性格塑造之丰富性 世纪之交,当代军旅剧中军人形象多数被塑造得更为沉稳、谨慎。《士兵突击》把丰富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推上了高潮,塑造了一个个优缺点明显的军人群体。如许三多,他有着木讷、呆板、一根筋的性格,但又有着善良、坚忍、执著的一面。人物性格的饱满使故事情节真实完整又不失生动有趣,摆脱了军人完美性格的巢臼,使人物更加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三)人物生存状态之真实性 在世纪之交的军旅剧题材中,作品主要以中高层领导在军事演习和部队建设中的突出表现为叙事重点,较少涉及军人个体的生存现状。《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看到坦克大炮时定格的投降姿势,因怀揣热鸡蛋给班长留早餐把军事演习搞砸,坐坦克车呕吐等桥段,生动地把科技强军下许三多初入部队时的种种不适应展现了出来。在《士兵突击》中,伍六一因运动过度导致韧带断裂失去了一条腿,得到部队照顾任命其为司务长时被他断然拒绝,因为他铁血男儿的军人气质无法接受组织的特殊照顾,毅然决然要靠一条腿走出精彩的人生。电视剧通过将邵笛、伍六一等人物的价值选择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侧面反映了他们作为军人崇高的价值选择和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 《亮剑》 《亮剑》中的英雄人物则是在创造着历史大潮的人,后者相对来说会更加酣畅淋漓,敢做敢当。这样也就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