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况项目名称:上引法无氧铜杆。
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第一节项目介绍一、15万吨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项目简介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新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引进、消化国际先进科技成果,改进、创新的一项成熟工业技术;与传统连铸连轧、水平连铸连轧等铜杆制备技术比较,具有产量高、质量稳定、能耗低、无环境污染等优势;其中单位能耗与生产线设计规模密切相关,合理的生产线设计规模为每条线年产吨。
上引法无氧铜杆主要用途包括:纯铜线(电线、电缆、电话线、电脑线)、铜合金线(汽车配线、高架电缆)、铜制品(机械类铜轴/铜套/封管/阀门、配件类铜管接头/弯头)、电子产品类(原器件、焊接件)等工业领域。
上引法无氧铜杆制备的核心技术是连铸机组,由组合式连体炉、连铸机、速度控制器、收线机、水冷却系统、测温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
上引法无氧铜杆工艺流程示意图二、股东构成有限公司独资设立,投资总额万元,注册金额万元。
三、组织机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生产经营需要,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设置销售部、生产部、办公室、技术部等部门。
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等各项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管理团队公司主要管理团队人员构成如下:1、企业负责人:2、总经理:3、工程负责人:4、财务负责人:五、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主导产品为无氧光亮铜杆,投产后预计年产15万吨。
第二节项目背景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新技术是国内近年来引进、消化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的一项成熟工艺技术;与目前国内传统的铜杆制备技术比较,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新技术优势如下:1 与传统的连铸连轧技术比较:连铸连轧法产品品质低,多为低氧铜杆,且生产时环境污染,提高产量时产品规格调整难度较大;2 与传统的水平连铸连轧法比较:产品品种局限性较大,通常水平连铸连轧法只适用于生产铜合金杆;3 与国际上先进的浸涂法比较,浸涂法设备投资大、生产技术要求高,通常在发达国家生产。
国内引进、消化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新技术的衡量标准,一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二是产品单位能源消耗;其中产品单位能源消耗与生产线设计规模密切相关,合理的生产线设计规模每条线年产吨。
第三节项目概况一、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地点为。
二、建设规模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万吨无氧光亮铜杆。
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
三、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为个车间的建设,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四、设备方案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本项目需要上引法无氧铜材连铸机组及拉线机等生产及辅助设备合计270台(套)。
本项目设备清单如下表所示:表1-2 设备清单设备组成公司设备采购应进行统一规划: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高标准高质量配置设备;2、遵循满足需要、够用为度、科学计划的原则配置设备,建设期间需要一次性配套到位的圈定设备要保障高效配套,随着业务区域、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增大而新增的设备等根据实际需要配套:3、设备采购实行阳光采购和比价采购,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大型和规模化的设备采购实行招标投标。
五、劳动定员根据公司规划,本项目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将全部新增,所需人员由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并根据业务特点和具体情况统一调配并实行统一管理。
公司应遵照《劳动法》和劳动部门有关用工和福利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就业协议,实行规范化管理。
六、产品方案1)按产品形状分:铜杆、铜管、铜排等;2)按单条线生产能力划分:年产吨、吨、吨、吨;2 产品用途1)纯铜线:电线、电缆、电话线、电脑线;2)铜合金线:汽车配线、高架电缆;3)高速铁路触划线3 产品制备工艺原理4 上引法8㎜无氧铜杆连铸机组机组由组合式连体炉、连铸机、速度控制器、收线机、水冷却系统、测温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
1)组合式连体炉主要由双芯工频感应熔化炉和单芯工频感应保温炉组成。
2)连铸机主要由机架、结晶装置、牵引机构和升降机构组成。
其中结晶装置是整套机组的关键核心部位。
工艺原理是将结晶器上的石墨模插入铜水中一定的深度,靠液体静压力使铜水进入石墨模中,通过插入结晶器中的引出杆在牵引机构的作用下将铜杆逐渐引出,在铜杆引出来的过程中,铜液在结晶器内冷却水的作用下逐渐冷却结晶成固态。
3)速度控制器由压轮、摆杆、电位器、交流变频和PIC 组成速度控制器,来实现自动跟踪上引连铸铜杆的速度并完成收线成圈。
4)收线机由收线机架、电动机、减速机、收线盘和收线小车等组成。
5)冷却水系统主要保证以0..2-0.4MPa的冷却水供结晶器、水套、线圈冷却。
6)测温系统测温系统由铜液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两大部分组成。
7)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炉子电气控制装置和上引连铸机控制柜组成。
5 配套设备1)拉线机2)其它辅助生产设备6 建设条件(单条线)1)厂房m×m;2)变压器视生产规模KV A;注:需有两路电源或备用电源KW;3)用水供水压力:0.2-0.4MPa,流量:60m3/小时;供水方式:半封闭循环方式;注:备用水源为供水塔(高10-15m,容量15m3)。
建设单位在本项目上马前,已具备先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和工艺受到市场的一致好评,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得建设单位产品和技术都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建设单位应通过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内涵扩大生产能力、工艺技术水平,建立人才培养和创新机制及保障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使得公司保持并加强技术优势,形成技术核心竞争力。
七、项目进度本项目建设进度主要包括土建施工、设备询价采购、设备安装和调试、试生产和竣工验收等阶段。
本项目建设期为个月,从年月开始至年月结束,预计年月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八、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总投资万元,所有资金均由公司自筹。
九、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表所示。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第四节编制依据及内容一、编制依据l、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3、《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4、其他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5、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6、现场考察;7、其它。
二、编制内容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精神,本项目编制的内容包括:1、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2、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3、资源综合利用分析;4、节能方案分析;5、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方案分析;6、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7、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分析;8、经济影响分析;9、社会影响分析。
对于本项目不涉及的资源开发内容,不作分析。
第二章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第一节分析依据本章分析依据如下:一、《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7年)(征求意见稿)二、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企业规划控制》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第57号令)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五、《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二节规划分析一、符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时期,以园区建设开发为重点,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纲要》进一步指出,坚持把开发园区建设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增强龙头拉动和辐射带动作用。
进一步明确各开发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支持园区产业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打造园区品牌。
其中,开发区重点发展精密机械及部件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器件及设备制造业等。
二、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指出,按照“分区集中,成组配套,成块发展”的原则,分片集中布置:冶金、机械、小石化(控制发展);本项目属金属制造业,位于产业园,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本项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第二节产业政策分析一、产业、行业政策1、本项目工艺、产品均不在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的淘汰落后产品、落后生产能力、落后设备及工艺范围内,也不在《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及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的目录》中。
综上,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行业政策。
二、自有资金比例依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规定,本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为100%。
符合《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的要求。
第三章节能方案分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规定》(国发[2006]2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28号)、江苏省发改委《关于加强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耗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工业发[2006]1197号)、《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苏发改工业发[2007]l 137号)规定及《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分析专章编制大纲》(苏发改工业发[2007]1138号)要求,编制本项目节能分析专章。
第一节用能标准与节能规范一、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5、《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6、《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6】152号;7、《节约能源条例》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1、《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2、《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7号;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4、《综合耗能计算通则》GB/T2589-1 990;5、《企业耗能平衡通则》GB/T 3484-1993;6、《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7、《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第二节能耗供应情况本项目拟建于产业园,开发区内供电、供水、供气、热力、排污、排雨水、有线电视、通讯、道路等“九通一平”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一、供电本项目供电由国家电网引入,建设单位原有电站容量KV A,此次预计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变压器容量KV A。
二、供水本项目用水由通用自来水公司供水,市通用自来水公司水水源,供水管线为主干线150~300mm供水管,供水管管径DN800,供水压力 3.69kg/cm。
本项目无生产用水,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其他辅助用水,项目用水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