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艾弗瑞·格雷
20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兵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21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
就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蒙哥马利建议将《孙子兵法》 作为世界军事教材
22
B·H·利德尔·哈特: 这本著作堪称兵法之精华,在过去所
有的军事思想中,唯有克劳塞维茨可以与 孙子相提并论,然而它著书立说的时间虽 然比孙子晚二千年,但它在观点上都比孙 子落后,而且有些观点已经过时,相比之 下,孙子看问题更加敏锐更加深刻,它的 学说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37
英国
北海 荷 兰
比
德
利
时
国
法国
巴黎
38
英国
北海 荷 兰
敦刻尔克 比 利
B
德
时
国
A
法国 总兵力 坦克 飞机 火炮
联军
巴黎
108 3100
2372 14500
德军 141 2445 3960 7378
C
39
庙算取胜 ……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 之,胜负见。
现代军事思想
4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为: 1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 系为前提 2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 实践 3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4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5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5
6
7
8
23
詹姆斯·克拉维尔: 我真诚地相信,如果我们近代的领导人 研究过这部天才的著作,猪湾登陆就不会 发生,越南战争就不会是那种打法,伊朗 人质的惨剧就不会出现,我们就不会有朝 鲜战争的失败,大英帝国也不会解体;而 且完全有可能,两次世界大战会予以避免
24
詹姆斯·克拉维尔: ……我希望把孙子兵法列为自由世界所 有现役官兵、政府官员、大中学生的必 读之作。如果我是统帅,或者当上总统 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用法律的形式规 定,全体军官,特别是全体将官,每年 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考试,及格 线定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立即自动罢
战”。
69
蜀军 秭归
宜昌
夷陵
夷水(清江)
枝城
吴军
70
备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 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 有所不可攻也。
71
135-140m 170
湖北
宜昌
三峡大坝 枝城
荆州
湖南
72
思考题: 一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二 《武经七书》是哪几本? 三 孙子的“五事”指的是什么? 四 孙子的主要军事观点是什么?
11
公元前770--前221年(春秋 战国) 奴隶-封建
《 《孙孙子膑兵兵法法》》原、《因《吴尉子:缭》子、》《、司《马六法韬》》、 1、社会变革 2、 战争频繁 3、 文化普及 4、 诸候重视
12
特点: 1、 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 2、 总结出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3、 总结出一套治军之道
13
《武 经 七 书》
3
(二)军事思想的特征 •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 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 • 按阶级来划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
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 按国家划分:外国军事思想和我国军事思想 • 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划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
《火攻》《用间》 地形应用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63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选择作战地区 陷之死地然后生
64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火攻战法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65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34
第一篇 《计》 五事、七计 诡道、庙算
35
五事七计
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 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36
诡道取胜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 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 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 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 而劳之,亲而离之。
60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随机应变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 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61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火攻》《用间》 行军、驻扎安营、相敌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62
《军争》《九变》 《行军》《地形》《九地》
43
战而胜之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
44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而胜之
知彼知已
相敌 用间
45
济南
莱芜
临沂
徐州
46
《形》《势》《虚实》 “形”是运动的物质 “势”是物质的运动 “虚实”是形势运用
47
第四篇 《形》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 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
40
地中海
埃 及
叙 利 亚
加沙 以
约
色
列
旦
沙特
41
第二篇 《作战》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速战速决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
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是谓胜敌而益强
42
第三篇 《谋攻》
战争目的:“兵不顿而利可全”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而胜之
53
平壤
仁川 汉城
美
韩
群山
军
54
麦克阿瑟:
至于各位所列举的缺点,却正是 取得奇袭效果的理由所在,因为 敌方的司令官一定没有料到我们 竟会这样进行鲁莽的作战,奇袭 是战争中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55
第六篇《虚实》 李世民:致“人朕而观不诸兵致书于,人无出孙
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
实》。” 避实击虚 勇强治饱逸众有备为实 怯弱乱饥劳寡不虞为虚
75
1、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
萌芽(15和16世纪): 马基雅弗利为的《论军事艺术》
高潮(17-18世纪 ): 拿破仑的战争艺术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
76
2.、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宣告诞生
针对1848-1849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以 及19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地的战争和武装起义, 马恩及时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应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军事问题的认识论 和方法论的科学原则,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 理论,建立了关于城市工人武装起义、无产阶级 军队和人民战争及其张略战术原则的学说,为无 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免,并不准上诉……
25
曹操: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
武所著深矣”。
茅元仪: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
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26
孙中山:
“就中国的历史研究, 2000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 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 的古代哲学。”
27
毛泽东:
“前买回的书,大多不合用, 我要的是战略和战役的书, 特别要买一本《孙子兵法》”。
28
刘伯承在军事学院讲授孙子兵法 1989年后有五次孙子兵法研讨会
29
文学家:“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 哲学家:“人生的哲学” 政治家:“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 医学家:“治病之法尽之矣” 商人和管理学家:必读教材
30
跨时代 跨国界 跨领域 杰出之作
31
二、孙子兵法
(一) (二) (三)
兵法影响
必可胜。
48
胜于易胜
见胜不过众人之智,非善之善 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 之善者也。古之所谓善战者, 胜于易胜也……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 者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49
唐
汉 水
淮水
柏举
蔡
凤台
大 别山
江陵 楚 武 汉 50
山
16
一、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17
二、孙子兵法 (一) 兵 法 影 响 (二) 孙 子 生 平 (三) 军 事 价 值
18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 一卒,但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 却亲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他就是2500年前中国的孙子。
19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因为每一个美国海军陆战军 官的背囊里,都装有《孙子 兵法》的英译本和一盘解释 性的录音带。
一、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9
一、发展概况 (一)初步形成阶段 (二)趋于成熟阶段 (三)丰富发展阶段
10
公元前21--前8世纪(夏 商 西周) 奴隶社会 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2、以“刑”和“礼”为治军的基础 3、迷信墨色彩劓明显剕 宫 大辟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 《军政》 《军治》
79
3、“总体战”理论 代表为德国鲁登道夫的《总体战》 战争具有全民性,主张实施国民经济军事 化,重视统帅在总体战中的作用和战争的 突然性。
江陵 楚 武 汉 51
第五篇《势》
有勇勇有怯谋,势也胆:识过人 “勇怯在谋,强弱在势。谋能 势成,则怯者勇;谋夺势失,则 勇者怯”“故善战者,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