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 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工作的主流, 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 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 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 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 民族团结大局。 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知识整合 特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成因: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
考点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口多少和发展 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依法平等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 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 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 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七课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考纲点击
回归教材
考点突破
考卷评析
学习目标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难提示 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其优越性。
自主学习(5分钟)
构建知识框架
民族关系(成因 特点)
我国 处理 民族 关系 的基 本原 则
民族平等原则(表现) 民族原则 关系 民族团结原则(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原因)
2、(2014.全国卷)2010——2014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 (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 26 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D ) ① 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 基础。 (2)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对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 共同愿望。
3.在我国已经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但 是民族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不能认为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
4.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还包括政治、 文化方面的繁荣。
1、2011年9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会再次成功举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的395人,发展到 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了更好 的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是( D ) A.和睦相处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阅读课本以及《三维设计》90页知识点
一,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并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 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问题
1、我 国新型 民族关 系的特 点及成 因 2、我 国处理 民族关 系的原 则及其 关系
考点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民族平等的原则不等于事实平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民族还存在 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享有权利 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2.民族平等不仅仅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 方面的平等;不仅包括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依法平等地履行 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