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2.5矿体特征
区内产出稳定的矿(化)体有两层,从下 至上的编号为I、Ⅱ矿(化)体(图2),位于 清虚洞组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瘤状白云岩中,
厚度9.64m.一般2.O一6.Om。各矿(化)体特
征如下: I矿(化)体:分布在F1和F,断层形成的 断夹块之间,位于清虚洞组第一段顶部瘤状白云 岩中,距清虚洞组第段顶部15—40m,呈似层状

区域成矿背景
五指山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段,南邻右江造
系,其中铅锌矿床(点)主要分布在震旦系和 寒武系中。
Fi91训ogicd“呻0f∞≈岫inwuzlliah曲岫
1一大冶组;2一粱山组;3一大塘组;4一样摆组;5一娄山关组;6一陡坡寺组;7一清虚洞组第三+第=段;8一清虚洞组第一殷 9—金硬山组;lo—灯影组;11一地质界线;12一断层盈编号;13一岩层产状;14—船锌矿点盈编号;15一找矿远景区
第三段(E1q3):上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 纹状细晶白云岩,中上部为灰色薄层细晶自云 岩,下部为灰、暗灰色薄层砂泥质细晶白云岩问
万方数据 ຫໍສະໝຸດ 第4期谭华: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255・
曲线反映较好,在F,断层附近视极化率值较高, 逐渐靠近F1断层时,视极化率逐渐下降达背景
值,以异常下限2.O%圈定该异常,异常长约 2200m,宽约600m,面积约1.5km2。
布方向大致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与五指山背斜出
露的震旦系和寒武系套合较好。
2典型矿床——那雍枝铅锌矿
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出露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 (图1),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和地台内部裂陷沉 积。区内主要含矿层位为寒武系清虚洞组,清虚 洞组(t,q)根据岩性组合不同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E191):分布在工作区的北水大坡 一那润一带。上部为暗灰色中厚层颗粒白云岩; 中部为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瘤状白云岩;下部为泥 质自云岩。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层之一。厚80
产出,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向130一180。, 倾角8—20。,容矿岩性为一套瘤状细晶白云岩。 淡黄色、高粱色闪锌矿呈块状、浸染状分布,矿
石中见大量的细粒黄铁矿,矿层的直接顶板为含 炭泥质白云岩。矿(化)体走向长大于1300m.
浸染状分布,矿石中分布有少量的细粒黄铁矿, 顶、底板均为浅灰色细晶白云岩。矿(化)体
组合。以上岩石组合常能形成似层状铅锌矿体, 是区内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2)构造标志:区域断裂旁侧的北东向次 级断层构成的断夹块之间,往往是铅锌矿主要赋 存场所.构造是区内铅锌矿的重要控矿因素,亦 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3)地球物理标志:在该区开展激电梯测 量,较好反映一定深度的矿化带的分布及其高极 化率分布区域,其异常地段。常具有铅锌矿体存 在,是区内的问接找矿标志。 (4)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根据岩石地球化 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出的铅、锌异常是很好 的找矿标志。
夹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底部为6m厚的薄层砂泥 质细晶白云岩。厚110—160m。
2.2构造
位于五指山背斜的南东翼,受区域大断裂的 影响,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可分为北东向组和北 西向组,描述如下: 北东向断层组:主要有F。、F:、B、L、 F7、F9、F,。等,总体倾向北西,倾角一般45— 65。,断层性质表现为逆断层,破碎带一般宽20 —50m,局部可达150余米,可能具多期活动性
层倾向一般300一40。,倾角一般5—25。,南东
翼地层一般90一260。,倾角lO一30。。由于褶皱 作用,在背斜轴部形成容矿空间,成为铅锌矿的 赋存场所。 根据l:20万安顺幅和1:5万坪上幅水系 沉积物资料分析。区内地球化学背景表现为Pb、 zn元素具有明显的高背景、高度富集和高度离 散的特点。zn元素一般含量194×lo一一l
・257・
单件样品最高达12.77%,一般O.13%一 1-13%。闪锌矿的颜色主要以淡黄色为主,其次 为高梁色。 2.6.2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见白形一半自形一它形结构;矿石 具有星点状、网脉状、浸染状、层纹状、脉状、 团块状、角砾状等构造。 自形—半自形一它形粒状结构:闪锌矿、方 铅矿呈不等粒自形一半自形一它形粒状晶体不均 匀分布于白云石碎块之间,粒径一般为0.5
Ⅱ矿(化)体:分布在F,和F7断层形成的 断夹块之问,位于清虚洞组第二段暗灰色中厚层 纹状细晶白云岩中,距I号矿体之上45~70m,
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周岩基本一致,矿体倾向
130一1800,倾角8—20。,容矿岩性为中一厚层 瘤状白云岩,淡黄色、高粱色闪锌矿呈星点状、
万方数据
第4期
谭华: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皿找矿远景
表2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计量单位:10‘6)o
TabJe2^呼y矗cal嘲uh ofMk鼎helrIis婶test(IO‘5)
①测试单位:国土资源部贵用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A.A别乌斯,c.B.格里戈良的研究认为铅 锌矿原生晕组分分带序列为:头晕指示元素组合
zn)一尾晕指示元素组合(Mo、sn),作为由 浅人深的三个组分带序列Ⅲ。根据分析结果,
—2Ⅲ。
星点状构造:矿石矿物闪锌矿呈星点状沿围 岩裂隙充填并局限交代围岩。 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闪锌矿呈网脉状沿围 岩裂隙充填并局限交代围岩。 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闪锌矿不均匀分布于 围岩碎块、碎基之间,并对围岩碎块、碎基起胶 结作用及局限交代作用。 层纹状构造:矿石矿物闪锌矿与泥质白云岩 互层产出。 脉状构造: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沿岩石 裂隙充填并局限交代围岩,形成细小的脉状矿。 团块状构造: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在矿 石之中呈团块状产出。 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呈网 脉状沿围岩裂隙充填并局限交代围岩。 2.6.3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石化。次为黄铁矿 化、重晶石化。次生的白云石颜色较浅,呈白 色、灰白色.呈脉状、团块状分布于白云岩中 及岩石的裂隙中。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在 矿石中,与铅锌矿紧密共生。重晶石仅在少部 分样品中见。
走向大于900m,倾向大于800m。矿体厚在1.20
—5.80m之间,平均厚3.06m;矿石含锌2.07% 一12.39%,平均含锌4.59%,含铅O.09%一 0.99%,平均含铅0.85%。
倾向大于900m。矿体厚在lfl3~9.64m之间,
平均厚5.77m,矿石含锌3.19%一13.74%,平 均含锌7.80%,含铅0.12%一4.05%,平均含
表l物性测定统计表
Table l
鼬iBdc耳howi曜t1.e physical p掣rty m帆sm吐∞
2.3.2
1.(视极化率)异常推断
引起,结合的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推判该异常为 矿致异常。通过钻孔验证,在异常区域发现了两 层隐伏矿体,证实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该区的物性特征为硫化铅锌矿表现为低阻高 激化,围岩为高阻低激化,据物性特征结合该区 地质。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解释,在异常段选择 部份点进行电测深对异常进行埋深解释。 为了对上述异常的埋深进行解剖,分别在 407、410、412线上布置对称四极测深进行测 量,测深结果显示,407线测深曲线转折点在27 —50m处,410线测深曲线转折点在50一120m 处,412线测深曲线转折点在320m处,说明极 化体顶板埋深北东端浅南西端深,顶板埋深27 —320m,与激电中梯异常吻合较好,根据激电 中梯及测深工作,初步判断该异常为深部地质体
150
质,破碎带由断层角砾岩和碎裂白云岩组成,角
砾大小不等,一般在l—locm之间,呈次棱角 状、次椭圆状分布,破碎带中自云石化强烈。该 组断层旁侧常可见闪锌矿(化)体,是区内控 矿和导矿构造。其中F。F:断层为区内的主要
×lo一,其高含量地段在那润一新麦一屯背后一
杜家桥一线附近,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向该线两 侧含量逐渐降低。Pb元素一般含量126×10~一 748×lO一,其高含量地段总体与zn元素一致,
6 845—55
2660.M。由统计结果可知。铅锌矿
第二段(E,q2):灰、暗灰色中厚层纹状细 晶白云岩.间夹瘤状自云岩,底部有3m厚的薄 层砂泥质白云岩。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层之一。厚
100—180m。
与围岩的极化率差异明显,是围岩极化率的5一 15倍,电阻率是围岩的l/4一l/2。 通过激发极化法测量,在区内发现了一个激 电异常,分布在F。和F7断夹块之间,大致呈北 东向带状分布,异常浓集中心在406线一413线 之间,靠近F'断层的下盘,一般视极化率值 2.0%一3.5%,最大值为7.15%,异常的特征
围2那雍枝铅锌矿床A勘探线综合剖面图
Fis 2
I咖弘£l"pr曲1曲for山e。Iplo眦i代bne^0fN町邮曲iled一五眦deI哪it
l一灰岩;2一白云岩;3一泥质白云岩;4一泥砂质白云岩;5一瘤状白云岩;6—铅锌矿体;
7一逆断层及编号;8—钻孔及编号;9一矿体编号;10一视激化率曲线;1】一视激化率≥2.0%
2007年24卷 第4期(总第93期)




VoL 24
Nn4(1乩93)2007
・253・
GUIzHOU
GEOLOGY
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谭华
(贵州省地矿局104地质大队,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本文在简述那雍枝铅锌矿床的地层、构造特征基础之上,重点总结分析矿(化) 体、矿石质量、图岩蚀变、岩石地球化学、激电中梯等方面的特征。总结控矿因素反找矿标 志,依次对找矿远景区进行划分.认为五指山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五指山 [中图分类号】P6l 8.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07】04—02岛一∞ 山带…。该区地层出嚣有震旦系、寒武系、奥 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
一130m。
2.3地球物理特征
2.3.1
岩石物性参数及异常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