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两个概念; 2、使学生明确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意义,懂得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网络课程的构成和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3、使学生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主要形式; 4、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优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2、教学难点:网络课程开发与网络教学的形式 三、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的概念、性质 2、意向目标:利用、开发、设计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3、技能目标:开发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的技能 四、教学内容 一、网络课程概述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一)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意义 当前,大力开发网络课程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目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需要开发大量的网络课程。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人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即引起某种创造动机所表现的创造意向和愿望。 (2)具有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如下的特征:思维方式的求异性;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运行的综合性;思维进程的突发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 (3)具有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具有如下基础: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文化知识;一定水平的信息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而网上教学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兴趣浓厚、操作使用方面、交互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开发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 开发网络课程,离不开各种理论的指导,除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以外,主要还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面简要概述这三种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指导意义。 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在网络课程开发中,要体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指导,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强调教与学的结合; (2)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 (3)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 (4)重视可操性。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当学习符合学生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同伴学习和小组学习,可促进学习。 应用上述的观点,在网络课程中应体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 (2)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主动性的调动; (4)协作学习的设计。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在网络课程中应体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情境的创设; (2)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体现; (3)教师作为主导作用的体现; (4)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的呈现。 二、网络课程的构成 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教材,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如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帐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 (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 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的提供等。 三、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网络课程在设计上应体现如下的教学策略: 1、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2、重视问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5、实现软件的超链接结构,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为实现上述教学策略,考虑网上教学的特点,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提出如下几条原则: 1、个性化原则 网络课程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首创精神,如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实现学习路径的自动记录功能,设计供学生随堂使用的电子笔记本等。 2、合作化原则 根据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个别学习、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类型。他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彼此之间的学习成就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学生达到他的学习目标时,其他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注意设计两类合作和协商关系: (1)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的合作互动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的设计:问题(任务)的提出、回报的获得、小组的状态、交互的技巧等。 (2)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 3、多媒体化原则 由于Internet和Intranet向宽带、高速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交互性原则 将课程内容以超文本方式呈现,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和功能,赋予学生串联知识和网络浏览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练习和训练内容,提高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5、开放性原则 提高软件结构的开放性,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对多样看法进行交叉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闪光的思想火花。 四、网络教学概念 网络教学并不单纯指只有网络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不是传统教学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它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把教育思想融入到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去的活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以整个现代教育传播平台为基础,而现代教育传播平台是由从过去到现在的所有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传播媒介共同构成的。就是说,现代教育传播平台不仅包括网络媒介,也包括从最基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以及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网络教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名词,它不仅描述纯粹基于网络的相对狭隘的教学活动,它还描述所有与网络发生关联的其他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将这样的教学活动用网络教学来表述,是取其进步、发展及其强劲的未来意义的网络文化精神。 因此,应该这样定义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就是在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介平台上所进行的教学,这个教学活动或多或少地与计算机网络发生联系。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开放的非线性分布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环境;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优化的教育时空,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化需求。 这是一个笼统的定义,若要仔细观察网络教学,至少还要作以下划分,从网络教学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以网络为主的和以网络为辅的两种类别。 五、网络教学的特点 (一)网络教学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 网络教学使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范围内学习的自由。网络拆除城乡教育篱笆,打破学校建筑边界,突破了以教室为中心而形成“同一时间和地点内教与学”时空的限制,建构起了天围墙无时空的“虚拟教室”和“虚拟学校”,使人们可以共享网络上最好的教师和课程而接受教育。 (二)网络教学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教学 网络是一个文字、声音、图像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与教材,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教学是“信息本位教学”,它将通过已有的和不断完善的功能,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知识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知结构之中,在有限的学习期间使个体认知水平迅速达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 (三)网络教学是一种真正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 网络教学结束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虚拟现实的产生,则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师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学生亲自参与,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它将改变教师的施教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焦点将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将是学生的怎样学习,而不是教师怎样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四)网络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 网络世界把无数学者的最好劳动聚焦起来,使优秀教师在广阔的平台上传播知识,让所有的学习者共同分享。网络教学不受环境的限制,覆盖面广,成本相对较低。这将使专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