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同时期的艺术美学及音乐特点
本学期我的西方艺术美学之旅即将走完,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表达,精彩的讲叙和展示,
让我领略到了西方艺术长廊的斑斓画卷。从古希腊艺术到文艺复兴巴洛克,从《蒙娜丽莎》
到《命运》、《田园》,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家们的精神都深深震撼着我。我开始领略艺术的
旖旎风光,我渴望走进更加深奥迷人的艺术世界。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和情感的需求,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
方式。在西方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伴随着诞生了不同的艺术。
一、西方艺术美学发展及其特色
西方的艺术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希腊艺术是西方艺术的奠基石,
在此期间建筑与雕刻是主要代表,而罗马艺术则注重突出个人和个性,肖像性是这一时期的
鲜明特色。
到了中世纪,西方艺术美学达到圣化,在此时期西方艺术进入基督教时代,。在此期间
诞生了拜占庭艺术风格、罗曼艺术风格、哥特艺术风格,作为早期基督教艺术奠定了基督教
圣像画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了艺术风格的独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潮流带动下,从意大利掀
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运动。此时期艺术美学与中世纪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处于思维中心的
不再是神而是人。建筑、雕塑和绘画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集中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最古典的标志,均匀和结构的和谐是完美的典型。雕塑艺术
则表现出一种不同的艺术感觉,磅礴朝气和逼真表现占据了则以感觉的中心地位。此时期的
绘画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发展,尤其在透视方面,油画的发展使得绘画艺术有了质的飞跃。文
艺复兴是一个大师群耀的时代,也是杰作丰产的时代,更是诞生了以达芬奇、拉斐尔、米开
朗基罗(文艺复兴三杰)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艺术家和杰出作品。达芬奇的作品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是一种承前启后,他关注人的内心世界,风格精确而标致。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
《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拉斐尔创造了一种非常博大的艺术,具有别致的诗情画意,
这在他笔下的圣母图和肖像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主要作品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椅中圣母》、《草地上的圣母》等。米开朗基罗的创造性光辉闪烁于
各个方面,一生追求完美,他是杰出的雕塑家和绘画家,艺术风格几乎影响三个世纪。代表
作有雕塑《大卫》、《摩西》绘画《末日审判》等。
十九世纪,西方艺术美学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首次出现古典艺术与浪漫艺术对阵
现实与印象对阵的局面。古典主义追求以绝对美的理论为基础的美学理想,艺术家追求的是
明确、平衡、和形的简洁。大卫和安格尔成为艺术的集大成者,大卫的《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马拉之死》成为经典之作。而浪漫主义抛弃了古希腊艺术的典范,变现为对新古典主义专
制的叛逆。它标志着与往西一切想法的破裂,宣告了人的个性优于一切的地位。德拉克罗瓦
和弗里德里希成为典型。有作品《自由女神指引人民》(德拉克罗瓦)、《橡树》(弗里德里希)。
现实主义注重在现实中寻找灵感的主要源泉去求真,印像派画家喜爱对景写生,确定
了一种越来越流动,具有空气感的绘画。后印象主张艺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重在写意而不
在写形。莫奈、梵高、高更是印象派艺术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其中的代表作。
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多元思潮,多级并存,混乱和无序成为常态,艺术运动呈现多极
性的特征。在此期间诞生了抽象主义(分为冷抽象和热抽象,冷抽象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热
抽象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立体主义(同时表现物体三度空间的特点,在两度空间的表面进
行切割,以毕加索为代表),未来主义(抵达完全的绘画,朝一切感觉以螺旋运动,以无虚
线和界限透明为特点,表现一个过程),野兽派(强调绘画的主观特点,代表人物马蒂斯),
超现实主义(朴素忠诚的表达一切细节)。
西方现代艺术繁杂多样,西方现代派美术是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
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 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
称。
二、西方音乐发展及其特点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
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巴洛克艺术虽然不是宗教发明的,
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乐句
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音乐的节奏
自由,律动鲜明、规整。 巴洛克音乐采用的调式采用大小调体系,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
式”;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情绪是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
对比.;力度上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古典乐派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
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
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
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力面貌。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
辑严密。曲风大都浑厚、严厉、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蕴藉内在,器乐曲多是
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叫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文体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
完美的基础。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
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豪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
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浪漫乐派的发展。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
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力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
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理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刻画、个人
生活感受的过细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
以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
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机动。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文体形
式。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
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
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汲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
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
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看和生活的音乐作品。
“现代乐派”这个名称是十九世纪未到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各种流派的总称。其中除了仍有
持续古典--浪漫音乐传统进行创作(包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外,专业创作出现
很多反浪漫主义的新流派。
印象派音乐是十九世纪最后一种富于特征的风格,它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变化的初步
迹象,是新世纪音乐的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
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印象派音乐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
彪西。
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
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选修完了艺术美学这门课,
我收获颇丰,我希望更多的去了解艺术,感受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