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数的概念说课--王伟芳

导数的概念说课--王伟芳


设计意图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 学中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加深学生对导数内涵的理解,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
设计意图 分组合作体现在学生分为每八人一组,每组按照异质分 组即每组均有各层次水平学生,由相对较差的学生担任 组长,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好学生一言堂,给学习后 进的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四、精讲点拨
循环渐进 拓展延伸
例1: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料等不同产品,需对原油进行冷却 和加热。如果在第x h时候,原油温度( c )为 f(x)x2 7 x 1 5 (0x8பைடு நூலகம்)
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则 4、反馈矫正原则。进行信息反馈,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 的矫正和补救,是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当堂达标 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交往和互动的积极性和有 效性。
四、 教学设计
学思静悟 (10分钟)
目标引领 (3分钟)
交流互动 (12分钟)

“目标教学”教学模 式
1、目标中心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 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特别是对于完不成的 教学目标要及时补救,实现堂堂达标。
基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并且应时时把学生放在
本 主体地位,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原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议论、精讲、评价等环节,
(1)计算第2h和第6h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的意义。 (2)计算第3h和第5h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的意义。 步骤: ①启发学生根据导数定义,再分别求出 ②既然我们得到了第2h和第6h的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分别为-3与5,大 家能说明它的含义吗? ③大家是否能用同样方法来解决问题二? ④师生共同归纳得到,导数即瞬时变化率,可反映物体变化的快慢
环节二、学思静悟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思考题: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水面的高度h
(单 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 数关系h(t)4.9t26.5t1.0计算运动员在 0 t 6 5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4 9 (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是静止的吗? (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 么问题吗?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 1.1.2导数的概念
山东省沾化区第一中学 王伟芳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 模式
4.教学 设计
5.板书 设计 6.课堂 评价
7.资源开发
说 课 内 容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当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时,运动物体在 某一时刻附近的平均速度趋向于一个常数,并且这个常数 就是物体在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使学生通过运动物体瞬时速度的探求,体会函数在某 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 并由此建构导数的概念; 3.通过求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实现求导数的 基本步骤; 4.通过导数概念的构建,使学生体会极限思想,为将来 学习极限概念积累学习经验; 5.通过导数概念的教学教程,使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 般的过程是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过程.
情感保障
•学习积极性高,已经基本具备了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三、 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教学模 式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
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
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
基 本 理
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 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目标1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导数模型.目标 2是教学重点,是本节课要花近一半时间去完成的目标.目标3 体现了算法思想,这是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的方面.目标4和5 体现了数学育人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二、 学情分析
学情说分教析材
认知基础
•通过对高一物理中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前节课中平均变化率的学习, 学生已经对变化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和直观的认知,这些将对 本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环节三、交流互动
小组讨论
二、借助其它实例,抽象导数的概念
问题五:气球在体积时的瞬时膨胀率如何表示呢? 问题六:如果将这两个变化率问题中的函数用来表 示,那么函数在处的瞬时变化率如何呢?
在前面两个实例的铺垫下,进一步提出导数的概念 f(x 0 ) lix m 0 y x lix m 0f(x 0 x x )f(x 0 )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认识到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高台跳水运动员在某段时 间内的运动状态. (2)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有必要知道高台跳水运动员 在任意时刻的速度.
环节二、学思静悟
初步探索 展示内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概念的形成分了两个层次: 一、结合跳水问题,明确瞬时速度的定义
问题一:请大家思考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如t=2时刻的瞬时速度?
问题二:请大家继续思考,当Δt取不同值时,尝试计算 的值?
vh(2t)h(2) t
问题三:当Δt趋于0时,平均速度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问题四:运动员在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如何表示呢?
设计意图:1、理解导数的内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层层设疑,把
学生推向问题的中心,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帮助学生体会从平均速度出发,“以已知探求未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 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本环节中不提及极限概念,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逼近思想来定义时刻的瞬时 速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方法。
教学设计
精讲点拨 (10分钟)
目标达成 (10分钟)
环节一、目标引领
学习目标: 通过对高台跳水实例的分析,借助计算器 计算两串平均速度并观察、讨论平均速度的 变化趋势,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 率的过程,最后抽象出导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自身 需求出发制定,表述一般使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词语, 力求通俗易懂具有吸引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航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