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机械化工作和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抓好农机社 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做好农机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机技术推广、 质量 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五个体系,具体包括农 机作业、油料供应、农机整机和配件销售、农机修理、新机具和 新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就必须抓 住重点,解决难点,促进农机化水平全面提升。

1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 社会及农民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不足,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投入力度较弱,支持短缺等原因, 部分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难以全面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具体表现在:

1.1 硬件建设滞后导致服务效率低 长期以来,部分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财政支持力度较弱, 使得农机教学设备和宣传器材陈旧、 落后甚 至短缺。从而影响了农机监管的有效开展, 农机培训的持续进行, 以及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工作滞后, 无法满足农机化日益发 展的新形势。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 目前,部分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着队伍老化严

重,人员结构失衡等情况。 主要原因是非农机专业人员在整体队 伍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社会服务尤其是信息宣传人员大多 是兼职, 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信息宣传人员, 影响了社会服务的 宣传效果。同时,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服务部 门管理权下放, 基层农机管理推广体系出现了体制不顺、 缺少经 费、工员和工作缺位等严重问题, 极大地影响了农机社会化服务 的快速发展。

1.3 农机服务市场不完善 当前,部分地区的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 市场化程度不高, 无法满足农机作业服务需求。

其中, 作为新时期的有效服务方式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缺乏活力和潜力, 需要进一步提升 发展水平。 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范围小, 跨域作业业务 少,信息服务滞后,导致农机闲置现象严重,降低了农业机械的 效益。而且,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还无法提供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同时,农机专业合 作组织的运行机制、 管理水平和成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 济的需要,阻碍了其进一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现代化 机械服务。

2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主要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应紧密围绕“三增”目 标,培植新型服务组织、改革和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完善政策法 规体系,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品牌化 程度,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益。

2.1 做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建设 各在农机服务组织是进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基础, 只有健全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体系,

提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建设水平, 才 能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各地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健 全管理机制, 理顺运行机制,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 科学指导和有效服务。 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 大力发展包括技术 推广、农机推广、产品销售、农机维修等服务在内的服务主体,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发挥其示范推广、 带动农民致富的 作用,使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敢于尝试,易于接受;同时,扩

大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范围, 促进农机与农艺、 农机与农技的结 合,把更多的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开来。

2.2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

加强科研开发工作。 加强农机化技术的开发力度, 抓好农机 化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围绕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开展技术 攻关,研制适应性更强的机型;创新搞活推广手段。各级农机管 理部门尤其是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应利用与农民和农业生产联系 紧密的优势, 结合本地实际, 通过开展进村到户指导、 发放资料、 开办培训班、制作电视讲座等形式,把新机具、新技术的优势直 观地传达到农民和农机手当中, 提高推广力度; 增强农机培训机 构的培训能力。 通过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 动员社会各界投 入等方法,增加活动经费,改善培训机构的办公条件、教练场地 和教学设备,使培训机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2.3 强化安全监理工作

加强“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的装备水平 和监管能力, 建立完整的农机驾驶员考试机构, 加强对农机驾驶 员考试的监管, 严格执行农机年检制度, 从整体上强化安全监理 工作的开展。

2.4 健全农机信息化服务网络

各地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 广播、电视、报刊、 横幅、明白纸等媒介,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服务体系,从农 机化生产、农机管理、新技术推广、农机具供应、跨区作业等多 个环节,为农民和农机手提供快速、有效、准确的技术信息、生 产信息。同时,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机 安全生产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