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汉字资料
《语文园地八》·识字表
语文园地八:卫 刷 梳 巾 擦 皂 澡 盆
汉字
助记
解释
备注
卫 “韦”是“围”的本字。韦,甲骨文中间是城邑“囗”;三面有警哨巡逻,表示三面围绕城邑巡逻严守。有的甲骨文将三个“止”省略成一个“止”,加“行”,强调巡逻的行进含义;同时加“方”(发配边疆的守卒),强调士兵的守“卫”角色。造字本义:围绕城邑巡逻守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左、中、右结构的甲骨文改成上、中、下结构。隶书综合甲骨文字形和篆文字形,写成“衛”。俗体楷书删减正体楷书中的字件“行、囗、止”,只保留“韦”上部表示脚趾的,并将趾形的变形成。
古人称警戒护城为“卫”,称警戒河界为“巡”,称有目标的巡视为“逻”。 卫,通宵值勤守护。字形采用“韋、帀、行”会义。 1.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
2. 防护人员:警~。后~。
3.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
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6. 姓。 会意
刷
刷,本义是清扫、清除。篆书写成。
shuā
1. 用成束的毛棕等制成的清除或涂抹的用具:~子。毛~。板~。
2. 擦拭,涂抹,清洗:~牙。~墙。~洗。印~。~耻(洗雪耻辱)。
3. 剔除,淘汰:~选(剔会意 一年级下汉字资料
除)。~掉。
shuà
1.
〔~白〕色白而略微发青。
2.
〔~俐〕形容动作很敏捷。
梳 梳,篆(木齿)(顺畅),造字本义:用木齿细密的工具理顺头发。
梳,理发。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疏”作声旁。 1. 整理头发的用具:木~。角~。
2. 用梳子整理头发:~头。~洗(梳头洗脸)。~妆。~辫子(喻把纷繁的事项、问题等进行分析归类)。 会意
巾 巾,甲骨文像是用带子系吊的一块下垂的布。造字本义:用布帛制作的系佩饰物。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围~。领~。枕~。餐~。~帼。 象形
擦
擦,本义是摩擦,篆书写成。擦是与物体接触或物体之间紧密接触作较快的相对移动。
扌表意,表示摩擦;察表音,有仔细察看的意思,表明擦要看准擦的部位。 1. 揩拭:~脸。~洗。~桌子。
2. 搽,涂敷:~粉。~油。
3. 摩,搓:摩拳~掌。~澡。
4. 贴近:~黑(傍晚)。~边。 形声
皂
皂的本义是黑色,篆书写成。从白从七,表示与白色断然不同的是黑色。 1. 黑色:~靴。不分~白(喻不问是非)。
2. 差役:~隶(古代贱役,后专以称衙门里的差役)。 会意
澡 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操”的省略,表示按步◎ 沐浴全身,引申为会意 一年级下汉字资料
骤进行。澡,篆文(水,清洗)(喿,“操”,按步骤进行),造字本义:按步骤漂洗。隶书将篆文的写成。
古人称浸身为“浴”,洗头为“沐”,全身冲洗为“澡”,洗手为“盥”,泡脚为“洗”。 澡,洗手。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喿”是声旁。 保持节操:洗~。~盆。~堂。~雪(洗涤使清洁)。~身浴德(砥砺志行,使身心纯洁清白)。
盆 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开,展开。盆,金文(分,展开)(皿,盛器),表示敞口盛器。造字本义:敞口宽底的盛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皿”写成。
盆:盎类的器皿。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分”作声旁。 1. 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用具:~景。~花。~栽。脸~。澡~。
2. 中央凹入像盆状的东西:~地。骨~。 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