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勋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马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霉玉米中毒的鉴别诊断 孟文斐 (吉林省通化农业学校吉林通化134001) 在马的饲养过程中,通常有以下3种疾病在临 床诊断上容易混淆,分别是马传染性脑脊髓炎、马流 行性乙型脑炎和霉玉米中毒。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又称肝脑病是由马传染性脑 脊髓炎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急性传染病。马流行 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某种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虫 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动物病。马霉玉米中毒又称马脑 白质软化症,是以中枢神经机能紊乱和脑白质软化坏 死为特征的高度致死性马属动物真菌毒素中毒。 1流行病学 1.1易感动物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多发于6~1O岁的使役马匹, 3岁以内的幼马发病较少,而驹、老马及骡、驴也很少 发病。马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幼驹中发生较多,而壮龄 马、老马很少发病。除马、骡、驴外,牛、羊、猪、和人也 能感染。3岁以下的幼驹及新调入疫区的马骡最易 感。马霉玉米中毒在驴、骡及使役较重的成年及老龄 马中发生较多,以驴最多发,吃奶的幼驹不发病。 1.2发病李节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发病的季节性不明显,但以 7-9月发病较多,个别地区也有在冬季大批发病的情 况,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以散发为主,也有密集发 生的。马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于7~l0月份,以9月 最多,其流行形式多为散发。马霉玉米中毒多发生于 秋季9—11月,如果阴雨连绵,玉米和饲草发霉变质, 可引起大面积集中发病,一般以零星散发为主。 1_3传播途径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一般通过蚊虫、蟀等的叮咬, 经皮肤和消化道传染。病畜和隐性感染的人畜,是马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来源。本病由蚊虫传播(蠓也 可能传播),病毒能在蚊虫体内繁殖,还可以经卵传 给下一代。马霉玉米中毒通常是由于饲喂发霉饲料, 尤其是霉玉米,根据霉玉米发霉程度、镰刀菌产生的有 毒物质的多少和毒性强弱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 2临床症状 2_1体温 患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马体温一般正常,有时 微升高。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的病马初体温升高。患 霉玉米中毒的病马体温一般无变化。 2.2血液及血清学检查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血液粘稠,血沉很慢,红、白 血球总数明显增加,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多, 并呈直接反应或双相反应。血清学检查中补体结合 反应为阳性。 马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沉稍快,白血球总数略 增,血清中胆红素稍多。血清学检查中补体结合反应 为阴性。 马霉玉米中毒。血沉变化不规律,白血球总数减 少,血清中胆红素无明显变化。血清学检查中补体结 合反应为阴性。 2_3病程和死亡率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潜伏期为5 40天,病程 2—3天,死亡率高。马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约为 7~l4天,病程4—7天,死亡率较低。马霉玉米中毒的 病程短促,死亡率甚高。 2.4病源体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病原体是马传染性脑脊髓炎 病毒。马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源体是乙型脑炎病毒。马 霉玉米中毒病源体是镰刀菌。 2.5其他临床症状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病马肠音减弱 或消失、便秘,尿少呈红黄色。马流行性乙型脑炎的 临床表现为病马局部脑症状明显,病愈后常有后遗 症,经数月才能恢复。马霉玉米中毒的临床表现为病 马无肠音减弱,粪便常有潜血。妊娠后期母马往往发 生早产或流产。早产幼驹,可视黏膜蓝紫色,齿龈、舌 下有出血点,耳尖及四肢末端发凉,不能起立,轻的 可以治愈,重症的患畜很快死亡。 3病理变化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为黏膜、浆膜及 皮下组织黄染。胃内积食,大肠积留多量干涸粪块。 肝脏呈中毒性肝营养不良,有轻度的非化脓性脑炎 的变化。马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为脑膜充血、 淤血,多有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即血管周围 有大量的圆形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变性,神经胶质细 ,工,^rU/ /、H‘jH ‘ ■J■LL、 血点和溃疡,并有胃肠道 淡症。 调 养殖技术顾问201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