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剖析与对策思考
【关键词】职务犯罪;原因剖析;对策思考
湖北省秭归县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大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库区涉农工程项目投入力度的加大,部分村干部在涉农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务犯罪也逐渐浮出水面,且呈现出高发频发态势和办一案、挖一窝、带一串的现象。村干部职务犯罪直接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诱发群众上访信访,造成不稳定因素,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本文拟从秭归县院近年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入手,对“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进行一些探讨性的思考。一、“村官”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2009年至2011年,秭归县院共查办9个村18名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其中大案14人,大案率为77.78%;窝串案16人,窝串案率为88.89%。影响较大的有归州镇屈原庙村村干部受贿窝案、茅坪镇庙河村村干部受贿窝串案、郭家坝镇擂鼓台村村干部受贿窝串案、茅坪镇兰陵溪村村干部贪污窝案、茅坪镇松树坳村村干部贪污窝案。
从涉案罪名来看,主要是贪污和受贿,贪污的5人,占27.78%;受贿的13人,占72.22%。
从涉案领域来看,主要是涉农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有17名村干部涉嫌职务犯罪。在涉农工程项目建设中,许多工程承包人通过贿赂村干部,采取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方式从中渔利;或村干部勾
结工程承包人通过虚报工程量,套取国家涉农专项资金予以贪污私分,以致于涉农工程建设领域成为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从涉案人员来看,共有10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2名村委会副主任、3名村委会财经委员、1名村委会治调委员、2名村委会妇女计生委员涉嫌职务犯罪,其中男性16名、女性2名。涉案村干部年龄最小的33岁,最大的56岁,平均年龄44.5岁,其中40岁以下的4人,占22.22%;40-50岁的11人,占61.11%;50岁以上的3人,占16.67%。其中高中文化的6人,占33.33%;初中文化的12人,占66.67%。二、“村官”职务犯罪的共同特点
从秭归县院近年查办的18名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分析,当前“村官”职务犯罪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犯罪主体较为固定,窝串案比例较高
犯罪主体为村两委干部,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财经委员为主。村两委干部多利用职务便利,协同谋划,共同贪污受贿。在秭归县院查办的18人中,16人为窝串案,窝串案比率为88.89%。(二)作案手段单一,主观恶性不大
作案手段一般都是直接收受贿赂或套取国家涉农专项资金予以私分,没有其他特别的作案方式。涉案村干部的主观恶性不大,大多数涉案村干部都是农民,其本质朴实,且在案发后都有强烈的悔罪表现,积极退缴涉案赃款。(三)涉案金额较大,大案率较高
涉案金额最小的2万元,最大的45万元,5万元以下的4人,5万至10万元的7人,10万至20万元的3人,40万元以上的4人。
涉案金额5万元以上的14人,大案率为77.78%。(四)法律处罚较重,震慑效应明显
18名涉案村干部中,判处免于刑事处罚的2人,占11.11%;判处缓刑的9人,占50%;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7人,占38.89%,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部分村干部在法律的威慑下投案自首,以求宽大处理。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剖析
剖析“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犯罪的主客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自律意识不强,错误心理作怪
一是自律意识不强。涉案村干部普遍缺乏自警、自律、自醒意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管不住自己,守不住清白,经不住诱惑,经常接受他人的宴请和烟酒,后来逐步发展到收受贿赂或贪污,最终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二是错误心理作怪。涉案村干部均有吃亏补偿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工作非常辛苦、待遇低,应该从村集体中找点补偿,或认为工程承包人在村里承接工程赚了钱,给他们搞点钱是合情合理的。在审讯时,有的村干部诉苦说:“我们辛苦死哒!每天在田间地头跑,起早摸黑,风吹日晒,不知道流了多少汗、跌了多少跟头,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小组长比我们都强,他们还有点误工费。后来村里又来项目了,我们都认为机会来哒,于是有了好好捞一把的想法。”涉案村干部均有侥幸心理,他们初次贪污或受贿没有被查处后,便逐渐放松了警惕,自信不会被查处。在这种侥幸心态的驱动下,他们的思想被麻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放松,贪污、受贿次数越来
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当然牢狱之门离他们也越来越近。涉案村干部均有人之常情心理,他们“人情主义”、“面子文化”、“与人为善”观念根深蒂固,有些工程承包人和他们都是熟人,工程承包人向他们行贿时,他们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怕伤和气,正是在“人之常情”、“盛情难却”等辞令的掩盖下,他们的心理防线被击破,于是心安理得地大肆收受贿赂。(二)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文化素质不高。涉案村干部中,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极少数还是当地的流氓地痞,有的甚至还有劣迹和前科。村干部长期在最基层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继续教育和必要的培训,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
二是法律意识淡薄。涉案村干部对职务犯罪不够了解,一般都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但是在收取所谓辛苦费、误工费、感谢费时,对正常的人情往来和收受贿赂划不清界线。在审讯时,竟有受贿的村干部为自己辩解到:“是他自愿给我的,我又没有找他要,我拿的又不是国家的钱”、“我们关系好,他给我搞点钱很正常”、“我给他办事帮了忙,他给我搞点辛苦费是应该的”。有的村干部勾结工程承包人虚报工程量套取国家涉农专项资金予以贪污私分,案发前将钱退还给工程承包人,在审讯时辩称:“我始终认为这是工程队的工程款,我已经退给他们了,没多大个事。”可见,法律意识淡薄是村干部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工作繁重待遇低,家庭经济压力大
一是农村事务纷繁复杂。村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管理本村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村民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协助政府从事计划生育、移民、扶贫、救灾等工作。客观上讲,他们虽然工作繁忙,但是经济待遇较低,每年工资只有10000元左右。
二是家庭经济压力大。村干部的家庭收入以农业为主,家庭经济一般比较困难,家庭支出较大,还要应付各种人情往来等,若家庭中有子女上大学或亲属患重大疾病,则家庭经济十分拮据。面对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部分村干部心理失衡,进而贪污公款或收受他人贿赂。(四)民主意识不强,监督制约乏力
一是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难以取得实效。在相关涉农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乡镇的任务也非常繁重,因而抽不出足够的人员对每个村的项目进行现场监督。乡镇、县对涉农工程项目是采取抽查的方法进行验收,在抽查时,村委会指鹿为马,糊弄抽查人员,抽查人员难以发现其中的虚假,导致乡镇的监督失效。
二是村民民主意识不强。农村群众忙于致富奔小康,对村级事务很少关心,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普遍不强,多数群众放弃了知情权、参与权,或知情权、参与权被变相剥夺,就更不用说行使管理权和监督权,民主形式形同虚设。按照相关涉农工程建设的要求,在施工前后要对工程量进行张榜公示,每次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并接受群众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村委会公示资料和上报资料不一致,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或者将公示资料粘贴上墙,照完照片后立即撕掉,然后向上谎报已公示。村委会变相剥夺群众的知情权,导致群众不知情,无法监督。四、预防“村官”职务犯
罪的对策建议
村级组织作为国家管理的“末梢神经”,它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处在农业生产工作一线的“村官”,则承担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枢纽作用。因此,加大对“村官”职务犯罪的查处和预防力度,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目前查处的情况,特提出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几点对策:(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村干部职务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身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质变。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村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解决好人该怎么做、权该怎么用的问题,加强自律,增强拒腐防变意识,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防线。
二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法制警示教育。秭归县院驻乡镇检察服务站主动送法下村,选择适合村干部的内容与方式、结合办案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教育活动,对村干部进行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利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增强村干部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受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
一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选拔、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为官清廉、百姓信赖的村干部队伍。积极选聘、培养大学生村官和村级后备干部,加强退伍军人、私营企业主、返乡务工人员
等新生代村官的培养和选拔,以改变目前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经村民讨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工资数额,尽快落实村干部“三险一金”政策。制定村干部奖惩制度,将奖惩与村干部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奖励先进者,惩处落后者。积极引导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兼营他业,通过创业来获得更高的合理合法收入。组织人事部门可适当放宽招考村主职干部为乡镇公务员的条件,适当增加招考村主职干部为乡镇公务员的数额,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报考乡镇公务员,通过这种途径解决部分村干部的编制,提高其经济待遇。(三)强化监督制约,提高村民参与村务管理能力
一是乡镇要加强对村委会人、事、钱的监督。即乡镇加强对村干部个人行为的监督,加强对村里工程建设等事项的监督,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有效杜绝“真空地带”。
二是要充分发挥乡镇联村干部的作用。乡镇联村干部要敦促村干部之间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避免村干部相互勾结、协同谋划,共同贪污犯罪。乡镇联村干部要密切关注村干部的思想动态、了解村干部的家庭经济情况和社会关系,防止村干部思想动摇、交友不慎、沾染恶习等。
三是加强村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和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
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将群众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四)强化惩防措施,构筑制度反腐“防火墙”
近年来,秭归县院加大对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惩处打击力度,做到主动出击,有案必查,深挖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窝串案,同时针对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具体个案及类案,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帮助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障惠民资金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有效地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
当前,农村经济活动日渐活跃,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农项目建设、土地改革等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在缺乏管理经验,缺乏财务知识,缺乏规范操作的情况下,更凸显出农村制度建设的短板问题,这已经成为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多发环节。因此,要把制度建设作为着力点,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善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督察制度、追责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帐镇管等规章制度,从而推动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纵深发展,从根本上遏制村干部职务犯罪,为秭归新农村建设和三峡库区移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