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意外伤院内死亡原因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统计笔者所在医院车祸伤院内死亡伤员的
伤情特征,在临床上把握伤员不同阶段的抢救重点,制定全面救治
的抢救方案,以有效降低汽车车祸伤院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
析近5年笔者所在医院车祸伤院内死亡患者的资料,采用triss创
伤评分法和ridit法分析新权重值标准,计算生存概率,进一步分
析汽车车祸伤院内死亡原因。结果:近5年院内车祸伤致死人数明
显增加,死亡原因大多为全身多发复合伤,来院时伤情较重,且以
头颈外伤死亡率最高。结论:急诊抢救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复合
伤和头颈外伤者的救治工作,降低此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关键词】 汽车车祸伤; 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
13-0145-02
21世纪以来,因汽车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200万[1]。在
美国,每年有14万以上的人因汽车交通事故创伤而致死[2]。在我
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机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数据显
示2008年机动车较1978年增加27.37倍,其中摩托车增加240.01
倍,而公路及车道仅增加了0.44倍。汽车车祸伤已成为城市居民
和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3]。因此,对近5年笔者所在医院急
诊收治的汽车车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明确汽车车
祸院内死亡原因,为加强院内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
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
科收治的387例汽车车祸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90例,占74.9%,
女97例,占25.1%。年龄最大81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38.6
岁。
1.2 方法
采用triss创伤评分法及ridit统计学分析法,计算生存概率。
按icd-9cm国际疾病分类中创伤外部原因分类(e分类)归于e811~
e816、e818~e819和e826中的死亡病例,不包括未入院即死于运
送途中或事故现场者。资料采集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
业、籍贯、住院号、事故时间、急救方式、住院天数、车祸地点、
事故类型、事故分类、事故原因、icd-9cm(e)分类、致伤因素、
损伤分类、致伤部位、gcs分值、收缩压、呼吸频率、死亡诊断等。
分析387例患者中死亡病例的致伤原因及死亡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ridit分析:以死亡时间(伤后天数)为序变量,死亡原因
为分类变量制成单向有序多组等级列联表,以合计频数为标准组,
计算伤后生存天数的加权平均参照单位值(r),其95%可信限有重
叠既为相应天数伤员死亡原因无明显差异,可归并为一组,反之既
为相应天数伤员死亡原因有明显差异。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tata统
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创伤严重度评分
2.2.1 人为因素 伤者来院急救后,一些医护人员一开始被体表
ais值较低的创伤吸引注意力,从而忽视ais值较高的头部、腹部、
内脏等部位的第一时间检查,从而导致伤者在进行早期抢救过程
中,出现漏诊、误诊的忽视现象,这种医护人员检查不全面是导致
伤员在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2.2.2 时间因素 车祸发生后,伤者受到创伤后出现通气不畅、
失血过量、大脑缺氧等情况,医学界通常将受到创伤后第一小时称
之为“黄金救命期”,一旦伤者没有及时救治,部分伤者的头部、
胸、内脏等受到重创后,会产生大出血、气道堵塞、呼吸困难等临
床表现。受到重创的伤员如果能够及时送进医院进行抢救,则伤者
能获得气道通畅,确保输血量等基础生命技术支持,从而能够进行
对应手术,最终提高伤者的存活率。因此,车祸之后没有及时将受
伤者送急救中心或医院进行抢救是导致院内车祸伤死亡的另一主
要原因。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每年因交通事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3200
万人。在美国,每年有14万以上的人因汽车交通事故创伤而致死
[2]。在我国,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高,数据
显示:2008年机动车较1978年增加27.37倍,其中摩托车增加
240.01倍,而公路及车道仅增加了0.44倍。汽车车祸伤已成为城
市居民和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3]。目前,交通事故至人死亡
已成为普通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近5年笔者所在医
院急诊收治的汽车车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汽车车祸
伤院内死亡原因,为院内急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笔者通过研究,汽车车祸伤院内死亡率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进行
控制,院内死亡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人为因素,一些
年轻医生和护士处理急性创伤患者经验不足,忽视了一些ais值较
高的头部、腹部、内脏等部位的第一时间检查,从而导致伤者在进
行早期抢救过程中,出现漏诊、误诊的忽视现象,这种医护人员检
查不全面是导致伤员在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此种现象,急诊医
护人员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处理急症创伤患者的能力。第二
是时间因素,部分患者送达医院时已超过了黄金抢救时间,且没有
做好院前有效的抢救工作,致使患者院内抢救成功率下降,造成患
者死亡[4]。针对此项问题,应加强院前急救措施的宣教工作,使
普通人群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为院内急救措
施提供一定的基础。
医院针对车祸的伤者实行分层救治,对于头部、胸部、内脏等情
况受到严重损伤的伤者建立应急外科抢救制,避免繁琐的程序,直
接进行全面的检查,安排急诊抢救手术,在病情复杂的情况下联合
其他科室采取联合会诊,从而形成“全面检查——抢救急症——(联
合会诊)——安排手术——重病监护——住院观察——康复出院”
绿色抢救通道,从而能够消除因检查不全面以及分科处理的弊病,
防止在医院内出现误诊、延诊等。另一方面,当发生车祸外伤时,
应当将伤者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一旦最佳救治时间耽搁,伤者
的病情会更加复杂,甚至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等情况,危及生命,从
而增加了在院内车祸伤者死亡的概率。最后,人们应当提高道路交
通安全意识,改善道路环境,避免出现醉酒驾驶、疲劳驾驶、超速
驾驶等车祸,从根源上减少车祸伤者。
参考文献
[1] lam c, lin m r, tsai s h,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acute spinal trauma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versus falls in northern taiwan[j]. asia pac j
public health,2011, 23(6): 957-966.
[2] andersson l. road traffic accidents - a cause of death
and trauma[j]. dent traumatol, 2011,27(1): 1.
[3] 陈亚东,王丰,王萧枫,等.温州市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138
例原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5):347-349.
[4] 章亚东,侯树勋,王予彬,等.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51-53.
(收稿日期:2013-02-06) (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