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探究快速公交(BRT)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探究快速公交(BRT)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摘要】
快速公交(BRT)在国外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效果,近些年在我国
也逐渐兴起。本文对快速公交系统的现状以及设计中注意的问题进行
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快速公交;BRT;定义;现状;适应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交通的运力。快速公交(BRT)的应用能
够弥补传统公交的不足,使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高的服务效率,在我
国大城市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
2、BRT系统规划的定义
相对传统公交,BRT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是一个
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相对灵活的体系。BRT通过对传统公共汽车
在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上的改良,从而以较少的投资、较强的灵
活性实现较高的服务效率。BRT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与城
市自身特点紧密配合,寻求快速公交与其它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
合理结构模式,建立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因此,在快速公交系统决
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化的规划原则与方法,对快速公交系统的
规划、实施、运营、优化这一不断推进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
基于以上的考虑,BRT系统规划可以概括为:在对城市系统充分认
知的基础上,在城市交通一体化框架下,为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衔接有
序、出行舒适方便、兼顾运营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快速公交系统,实
现与各交通子系统相互协调、对城市土地使用提供引导和支撑的客流
运输体系,所采取的一系列交通规划与管理措施的综合。
3、BRT系统发展现状
在城市公共交通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的矛盾冲击下,快速公交
系统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绿色环保等特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成为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命性方案。巴西库里蒂巴
市的城市快速公交成功运营给世界各国上了生动一课。此后,美国、
哥伦比亚、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均有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
成功运营案例。
国内,在世界诸多城市BRT建设的影响下,特别是国务院出台
81号文后,国内许多城市开始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推到了缓
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BRT线路和系统。
北京市编制了中心城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并首次把BRT作
为公共汽(电)车线网的一个功能层次,融入公交线网整体结构中,
与常规公共汽车线网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很好的衔接换乘关系。
常州修建的第一条BRT线路,呈南北走向。北起京沪高速常州北站,
南至武进长途汽车站北边。沿线经过辽河路、通江路怀德北路、劳动
西路、兰陵路、武宜路、鸣新东路、龙华路,全长约23.77km,共设
26个站点(不包括首末站)。车道的布置方式为路中右开门。线路走
向与城市重点发展方向一致,可基本解决沿线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有
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2012年5月16日上午,盐城大丰市区至大丰
港区的BRT快速公交正式开通,创全国县级市开通BRT快速公交之先
河。据了解,BRT快速公交线路起始点大丰汽车总站,终点至大丰港
区管委会,全线票价6元。市区外中途暂时设立2个停靠点:“干河
大桥”和“朝荣村村部”。8台车全部采用自动化售票机为无人售票
车。
4、BRT适应性分析
4.1、我国城市的交通特点
土地开发强度大、人口密集、道路资源紧缺是我国大城市的共
同特点,而道路空间资源不足是制约BRT设置的最关键因素。我国城
市道路资源不足原因在于非机动车出行比重大及近来机动车发展迅
猛。非机动车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不可忽略的因素,不仅路段上需
要提供专用道,路口处也必须保障非机动车的安全过街,这给路段的
BRT专用道设置以及路口的BRT信号控制优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
近年来,据资料统计,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机动车保
有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5%以上,且未来10—15年将是小汽车快速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入家庭的关键时间。这使许多大城市的路网不堪负荷,尤其在市中心
区。
4.2、BRT的适用条件
BRT建设具有一定适用条件。首先在运送能力它仍属于中运量半
捷运公交系统,当大城市主要交通走廊断面客流规模超过2.5万人次
/小时,一般情况BRT是难以支撑的。此外,BRT对道路宽度、车道
数、交叉口间距等都有一定要求,而这些在某些大城市的中心区或繁
华地段难以得到满足。而轨道交通不受上述条件约束,因此,仅从这
一点看,BRT是无法取代轨道交通的。但BRT作为经济高效的公交方
式,当条件适宜时,应得到积极鼓励,尤其是处于以下环境中:中心
区有条件的干道上、连接中心区与外围地区的放射路上、连接中心城
与外围组团或卫星城的放射路上、大型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内部、远期
规划建设轨道交通但近期客流规模不足的交通走廊上。灵活性是BRT
较轨道交通最为突出的优势,不同城市或城市的不同区域、不同道路
都可以选择形式不同的建设模式。它可以选择传统公共汽车,也可以
采用新型的大容量公交车;可以是单一的公交专用道形式,也可以是
完全具备全部核心内容的BR,这主要由具体的环境条件和交通特点
而定。
5、BRT系统设计的问题分析
5.1、BRT的选择与功能定位
相对于轨道而言,BRT存在经济优势,但却要消耗能源和道路空间
资源;与常规公交相比,BRT虽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的优点,但却对客
流条件、道路条件、交叉口条件、站点条件等诸多因素有着较高的要
求。因此,全面系统分析BRT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城市
规模、类型、土地利用特性、道路条件和城市交通走廊客流需求特点
合理选择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模式。对BRT进行合理功能定位,对满
足居民出行需求、合理利用城市经济资源、引导城市健康发展都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5.2、BRT车站布置
5.2.1.车站布置间距
快速公交((BRT)车站间距一般在600—1000m之间,车站位置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根据沿线城市用地结构、性质、预测人流交通量等情况合理确定,在
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大型公建、车站、码头、公交换承中心等处需布置
BRT车站。
5.2.2.车站功能和分区
根据BRT车站的使用要求,车站包括售票区、检票区和候车区
三部分。售票区:主要供乘客进站上车前购票、信息查询等。乘客平
面过街站点应提供足够的乘客等待信号驻留空间。检票区:提供检验
票闸机布置和乘客检验票排队空间。候车区:提供乘客等候车辆的空
间、乘客上下车交换区域、老、弱、病、残、孕座座椅和一些必要的
乘客信息系统设备;当采用封闭式站台时,应提供设置空调和屏蔽门
等设施的空间。
5.2.3.车站布置形式
BRT车站布置形式一般为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在设计过程中
应综合道路空间条件确定。
①岛式站台
站台设在上下行线路中间,车辆停靠时左侧开门。站台供上下行
线路共用,站台宽度较大。岛式站台布置示意见下图。
图1岛式站台布置示意图
岛式站台各种设施可以相互利用,可以减少站台设施布置空间,
节约投资,站台利用率高。岛式站台以设在路段为宜,结合人行过街
天桥、通道综合考虑。当上下行方向的车辆不同时到达时站台可以相
互调节,并方便乘客中途折返换乘。当相反方向的车辆同时到达时,
两个方向的乘客同时下车易造成交错混乱。岛式站台站务管理比较集
中,使用工作人员较少。岛式站台由于进出站客流多,一般需要专门
的过街设施,如天桥或者人行通道。
②侧式站台
上下行线路站台分开设置,每侧各设一个站台,车辆停靠时左侧
开门或右侧开门。每侧站台仅供本方向车辆停靠,站台宽度相对岛式
要小。侧式站台仅供一侧乘客使用,两方向乘客不会产生交错混乱,
但站台设施利用率较岛式站台低,同时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及设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乘客折返不方便。侧式站台一般设在交叉口附近,进出站可结合平交
路口的人行横道过街,从而减少建设投资。
图2侧式站台布置示意图
5.3、BRT中信号优先技术的应用
交叉口信号公交优先通行技术通常包括对交叉口进出口道进行
基于公交优先通行的几何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信号配时设计。美国洛
杉矶的应用实例表明,同普通公共汽车相比,BRT可节省出行时间25%,
其中30%~50%要归功于公交信号优先技术的应用。而目前公交信号优
先技术在国内城市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因此,结合公交专用道、交
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的设置和交叉口条件进行公交专用相位设置和
感应式公交信号优先的分析研究是提高我国城市BRT专用道运行效
率,提高BRT吸引力的重要措施。可以采用的具体措施有:设置公交专
用进口道并对信号控制进行优化、设置双停车线并配上预信号、公交
优先感应信号控制,基于公交优先通行的相位设计与信号配时等。
【结束语】
总之,快速公交的发展要根据城市的自身需求而适时发展,它的
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多而且相对灵活,能够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
需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魏海磊.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8
[2]戴帅,魏中华.BRT在大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分析[J].
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7):12-14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