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城市化;加速阶段;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一、引言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
最大的内需所在。”虽然中国的城市化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但是其城市化水平不仅严重滞后
于发达国家,而且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文就是在这个认知上,寻找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
素,以期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根据诺瑟姆的城市化阶段划分,我国
在1992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阶段,而且从1992年后我国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环境都趋于稳定,经济发展很少有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本文基于这个考
虑,就选择了1992年至今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发展研究。
二、指标选取
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城市化影响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借鉴了史晓庆,任
建兰在《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选取的三个方面的指标,本文在这个基础上对
指标进行扩展,选取了以下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初始指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筛选出进一步研
究的重要指标。
1. 经济因素指标:人均gdp(pg);固定资产投资(fi);城乡收入差距(uig),用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
2. 产业因素指标:第二产业产值比重(psv);第三产业产值比重(ptv)。
3. 科技因素指标:科教文卫事业投资(sei),由于统计数据缺失,用财政支出中用于教
育、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的总和表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nsc);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数(nst)。
4. 社会因素指标:交通基础设施状况(ti),用铁路和公路的总里程数表示;进出口总
额(tai);外商投资总额(taf),用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数衡量。
三、建立模型
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科研投入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考察中国城市化进程
的影响因素,建立以下模型:
y=f(pg,fi,uig,......nsc,nst)
其中,y表示城市化水平,是被解释变量,用城镇人口比重进行测度;pg,fi,
uig,......nsc,nst是解释变量,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找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产业发
展,科研投入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使用了1992~2013年的数据。之所以选择这期间的数据,首先是因为从1992年开
始,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其次也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14)。
四、实证分析
(一)灰色相关度分析
本文采用整体灰色关联分析,它是基于灰色系统的灰色过程, 进行因素间时间序列的比
较来确定哪些是影响大的主导因素, 非常适合进行动态过程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自1992年以来,本文选择的11个影响因素均与城市化有很强的关联
性。其总排序为:
其中ptv,taf,psv,nst,ti,tai与城市化水平关联性最强,关联度均达到以上,也就
是说,这几个因素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下面就重点研究ptv,pte,
taf,pse,psv,nst,ti和tai也即二三产业发展,交通基础状况,进出口总额,科研投入
和对外出口总额对城市化的影响。由于灰色关联分析虽然能准确测度各因素对城市化以及各因
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但是不能分析出这种关联是正向还是负向,因此,对这些重要因素进行回
归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二)回归分析
1. 平稳性检验。因为以上指标选用的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如果指标变量是非平稳的,那
么即使样本量很大,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时也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现象,也就是说变量之间并
不存在真正有意义的关系,因此要对指标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方法有
很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本文采用的就是augmented
dickey-fulled test也即增广迪基--富勒检验来对y,ptv,taf,psv,nst,ti和tai及其
一阶和二阶差分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除y外的其他8个变量的水平系列和一阶差分都是
非平稳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详见表2),因此可以进一步对上述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
验。
2. 协整检验。在上述序列数据是二阶单整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来验证上述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协整
关系(详见表3),说明本文最终选用的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 回归模型分析
虽然指标taf与城市化率相关性也很强,但是通过多次发现剔除该指标的模型拟合程度最
好,因此在这里选择剔除taf这个指标。表4是最终的回归结果。
回归方程为: 从表4中的一些统计量可以看出,r-squared 和r-squared 都在以
上,prob(f-statistic)几乎为0,因此该模型的回归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再看各个因变
量,除lnnst之外的其他自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和因变量y呈正相关,lnpnst虽然没
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可以发现其与因变量也是呈正相关的。因此,二三产业的发展,进出
口发展和交通设施状况都会影响城市化水平,但是二三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超过科研投入,交
通基础状况和进出口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1. 合理规划城镇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我国东中西城市化发展很不均
衡,中部和西部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我国城镇的发展受气候、水文、土地等自然环境
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土地很有限,这也是大城市一般都分布在东部沿海的重
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面对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城镇基
础,冲破既有的行政边界的约束,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统筹考虑,均衡协调大、中、小型
城市发展,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倡城市资源共享,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口和产业的引导规
划,因地制宜的规划城镇区域发展格局。
2. 加强交通建设,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设施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基
础设施,上一章的实证分析业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是正相关的,因此我们必
须重视交通设施建设。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交通发展在满足
其运输需求的同时,也受到了环境、资源和土地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这些在客观上就要求在未
来应该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和先进适用的交通工具,按照地区不同条件,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
低效率的交通工具,鼓励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运用。
3.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使人口自由流动。我国人口流动一直受到户籍制度的限
制,这也是造成我国城镇化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后虽然对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还
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各地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户籍制
度进行改革,暂时还不能完全放开落户限制的大型城市,要通过放开其辖区内的中小城市的落
后限制,分担大城市人口落户的压力,对于中央已经明确指明放开落户限制的中小城市要尽快
落实政策。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居民自由流动。
4. 按照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推进城镇化,就要有产业跟
进,否则就吸纳不了流动人口进城镇就业,会造成“空心化”,城镇化率也提高不上去。实践
证明,以产业带动的城镇化才更有生命力。我国的城镇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而从美国和世界
各国发展经验来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尽管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了快
速的进步.但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上积极
扶持新兴服务行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大力扶持城镇第三产业相关企业,还要为第三产业发
展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同时创造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垄断,通过深化改革.逐步
取消或调整不合理的产业限制政策。
5.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主动的进出口贸易。从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上一章的实证分析
中发现对外开放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进出口和城市化率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因此进
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就需要我们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进出口贸易。在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
化背景下,通过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是很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
发优势的重要途径。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弥补国内市场相关产品的不足,企业还可以从中吸收先
进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刺激技术的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