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析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犯罪的特点

试析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犯罪的特点

试析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犯罪的特点张 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涉外警务系,北京 100038)摘 要: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来华外国人的身份、国籍、动机和目的越来越繁多和复杂,违法犯

罪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和规律。及时分析他们的状况和趋势特征,对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控制外国人违法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外国人;违法犯罪;特点

中图分类号: D9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5378(2005)05-0050-03

收稿日期:2005-02-21作者简介:张 杰(1971)),女,山东阳谷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涉外警务、跨国犯罪、独联体国家警务改革和犯罪学。

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活动极为复杂,它不仅涉及国内法,而且涉及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同一案件的主体和客体还可能关系到多个国籍、国家和地区。笔者研究的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专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无国籍、双重或多国籍人在中国大陆的违法犯罪。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结果可能发生在不同地域和国家。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来华从事经商贸易、投资办厂、旅游探亲、科技文化交流和留学访问等活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2000年入境外国人已达1,016万人次之多,是1980年的1317倍。与此同时,以外国人为主体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在逐年增加,此类案件不仅破坏了我国出入境管理秩序,危害了国家社会政治稳定,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侵害了公私利益。在我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31条中明确规定:外国人违法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在我国领域内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致使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应当受到法律处罚、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中对外国人犯罪作出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使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特点和规律。从数字、覆盖面到类型上看都呈现出复杂化趋势。表1显示出近年发案量和犯罪人数都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 1996年、2000年外国人违法犯罪发案量和犯罪人数统计表年份刑事案件数被刑拘人数占涉案人比1996年300件94人25%2000年440件385人62% 这只是一个对刑事案件的不完全统计。由于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逐渐重视涉外案件的查处工作,被刑事拘留的人数占涉案总人数的比例从1996年的25%上升到2000年的62%。这里还不包括因身份难以认定或难以取证而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的人,不包括大量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涉外案件和违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其他法规而被警告、罚款的案件。如果计算总数,2001年全年就发生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各类案件10,524起,涉案19,713人,其中被公安机关遣送的违法犯罪外国人10,354人。综观历史,从我国涉外案件管理机构的变化也能看出上述的增加状况。自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来,查处外国人违法犯罪案件一直实行高度统一。根据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公安外事部门等管理办法管理,当时来华外国人人数不多,完全能够控制管理。当今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传统生活方式剧变,来华外国人人数剧增,对涉外案件的查处已逐渐退出出入境管理部门一家/包办0的景

#50#

2005年9月 辽宁警专学报 Sept.2005第5期(总第33期) JOURNALOFLIAONINGPOLICEACADEMY No.5(Sum.33)况,该业务逐步下放,落实基层,逐渐由基层治安、刑侦、交通等多部门受理和查处,这是形势的要求。从外国人违法犯罪主体来看,来源国分布广泛,区域性特点突出。自1996年起的2,700多名涉嫌刑事犯罪的外国人几乎来自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见覆盖面之广泛;且广泛之中有突出,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国家,如拉美、欧洲等国家人员在华违法犯罪人数相对比例较小,比例较大的主要有两类国家:一类是与我国交往频繁的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一类是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蒙古、朝鲜、越南、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约旦、伊朗、印度、尼日利亚、利比里亚等国。这两类国家外国人违法犯罪案件比率较大。与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相比,外国人违法犯罪的动机和案件类型有所不同,这从不同国家人员在触犯不同的法律规定上有所反映。认清他们的特点和规律对在办案中对症下药、区别对待以及及时打击和预防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从违法犯罪动机上看,大体可归纳为因过失和完全故意两种因素造成的违法犯罪。因过失因素造成的违法犯罪主要是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案件,一般是一些对社会、公民利益危害不大的案件。因完全故意因素造成的违法犯罪案件一般集中在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其中又以侵犯财产犯罪案件为突出。其次,从国家和区域划分上看,违法犯罪主体因所属国籍不同、来自区域不同,其违法犯罪特点也各不相同。如韩国、日本等国家人员多从事酒后滋事、打架斗殴、污辱妇女或以各种形式组织他人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国家妇女从事卖淫很多;境内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拐卖朝鲜和越南妇女的案件更为突出;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人员则多从事危害性较大的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近年来,北京、上海、大连和青岛等地公安机关多次查获专门从事伪造签证、买卖证件或以招工、婚姻为由组织他人偷渡的犯罪团伙。再次,从手段上看,又可以划分成欺骗型和暴力型两种类型。在中国大的人口基数下,外国人违法犯罪的涉案数量、人员、查破案数与中国公民违法犯罪相比,显然少得多;但外国人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破获更难。近两年,外国人盗窃、抢劫犯罪主体逃匿者趋多,未能侦破的案件开始增多,这主要是由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的欺骗性特征所决定的。引发欺骗型涉外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的因素很多,追求经济利益是主要动因。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商业秘密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涉外犯罪主要是经济犯罪。如境外来华人员以利诱、胁迫等手段获取我国商业利益和个人财物、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在涉外犯罪中主要采取如下四种手段:一是利用妇女、儿童或多人打掩护,在商场、银行等营业性场所盗窃金银首饰,或采取调包的办法盗窃贵重物品;二是利用中国人好奇心理,以换美元用切换办法或兑换人民币或收集特殊号码的人民币为要求,从巨款中挑选,乘机抽偷部分现金;三是假借购买小件物品为名,以大面值假美元支付,达到兑找人民币、诈骗现金的目的;四是用化学药水处理过的纸充当美元进行诈骗。第二种类型是暴力型。1996年3月19日,江西南昌发生建国以来首起外国人在中国银行暴力抢劫营业款美元案。自此外国人违法犯罪暴力性日渐突出。近年来,受畸形经济意识刺激的走私、贩毒犯罪分子,利用西北境外、/金新月0至中亚毒源的渗透,在我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互相勾结,与绑架、杀人、海盗等犯罪活动构成了一种跨国跨境犯罪联合体。不仅如此,暴力型犯罪的另一危险发展趋向是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交织在一起。针对中国的/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0的/三股势力0活动猖獗,国内外极端分子相互勾结,在公共场所制造多起爆炸案,多次袭击和杀害中国公民。暴力型违法犯罪类型越来越成为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作为一种消极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其发展既受现实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也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它从侧面反映出一国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和国民文化素质等情况与社会发展等因素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总体而言,随着国际一体化和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化,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呈现出高、多、大、重的发展趋势,即财产犯罪发案率越来越高、涉案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公私财产损失越来越严重;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也呈现出由单一化向复杂化、由个体行为向有组织性行为发展的趋势。近年西亚、非洲等一些国家人员多利用中国人对外国人友好的传统和中国公民对国外情况不了解存在好奇心理的情况,进行盗窃、诈骗、抢劫等相对较为单纯的犯罪活动。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公民对外国人违法犯罪情况的逐渐了解,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将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诈骗、抢劫、盗窃

#51#

张 杰:试析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犯罪的特点等行为上,而将出现交叉性和复杂性并具的局势、多种手段并用的趋势。此外,外国人违法犯罪还越来越具有一定的有组织性特征。有组织的违法犯罪团伙的组成依赖于成员一致的目的性,为产生某种后果效应而形成充分链接的违法犯罪统一体,在寻求从一个社会层面到另一个社会层面的过渡中,无需特殊力量和更高物质保障,通过不同头领和成员相似的自我利益追求,联合活动,并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在成员构成上有的按种族、人种组成,以这种特征组成的团伙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侦破难度更大。归纳起来,外国人有组织的违法犯罪具有如下四个特征:第一,违法犯罪主体和客体的跨越性、流动性和变化性很强。这种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人、物、资金以及信息的跨越流动性。在主体上,其成员涉及的社会层面复杂而广泛,有的同一犯罪团伙由多个具有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组成,并携妻带女,以旅游为名共同作案。在客体上,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预防、直接或间接影响涉及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第二,违法犯罪群体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结构特征。当前我国内外勾结型违法犯罪联合体比较突出。内外勾结型的违法犯罪组织之间的主从关系不明显、相互配合性和互相利用的特征较强,一般是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得利益,尤其是沿海一带这样的犯罪特征比较突出,如绑架、非法移民、走私、贩毒等。在这种目的明确、关系松散的前提下,使得违法犯罪活动变化迅速、应变能力强,在遇到警方调查时,容易摆脱,并自成体系,继续活动,违法犯罪活动的延续性较强。第三,一般都具有典型的经济色彩,在利润获取上有专门途径,在销售赃物和洗钱上具有稳固的链条结构。第四,有较强层级性、组织性和预谋性,在同一团伙内部成员不服从时,依赖内部特有的/行为法典0处理,并有缜密的招募原则和计划,一般有预先行动纲要,案发现场通常深思熟虑,违法犯罪者能迅速逃离和藏匿。即使成员被捕,证件和身份也因无法确认而不得不被放弃执行强制措施;又如故意增大活动变数,组织者、实施者不定期参加讨论和个别活动,彼此间不清楚最高组织者行踪,而且事先串通好的行为常发生改变,这些增大了侦破和抓捕的难度。尤其在内外勾结的涉外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将证件故意销毁,身份难以认定,加之语言障碍,犯罪嫌疑人不配合审讯,增加了破案难度。目前我国较大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外国人抢劫盗窃犯罪形态多集中在组织偷渡或走私犯罪活动中,调查取证难。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外国人的违法犯罪状况越来越复杂,给涉外警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健全法制、严格执法过程中,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以提高工作和办案效率,将外国人违法犯罪有效地控制在一定范围里。尤其是在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上,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专门信息网络,把分散在刑侦、外管、边防部门的大量外国人在华非法活动的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刑警组织和双边、多边协作等手段,共同打击、预防和制止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参考文献:[1]谭志君,王连生.我国入世后的涉外犯罪问题研究[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23~25.[2]沈钰昕,徐洪富.浅论非法移民的特点和制止对策[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