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蔗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口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刘海清
甘蔗的生产 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 区。世界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 度,我国排名第3位。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对土壤的 适应性比较广泛,以黏壤土、红壤土、砂壤土较好。土 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 7.5为适宜。 甘蔗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 值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居第4位。由于甘蔗的适应 性强,近年来我国甘蔗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00年 的1068.62千公顷增至2007年的l553.57千公顷,产量由 2000年的6271.95万吨增至2007年的11360.37万吨。 我国甘蔗主要种植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 建、四川、湖南等地,这些甘蔗主产区气候条件适宜, 发展甘蔗种植业,有助于当地蔗农增收,有利于发展当 地农村经济。拓宽甘蔗产业体系,带活相关产业的发 展,可以进一步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和大部分农村劳 动力过剩问题,加强农村社会环境的稳定。但是甘蔗的 收获情况受灌溉和台风的影响比较大,一遇干旱或者台 风,其收获面积就大幅度减少。2007年我国甘蔗主产区 种植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是全国甘蔗的主产区。其2007 年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种植面积的61.4%,总产量占到全 国甘蔗总产量的64.4 ,单位面积产量仅次于广东省。 但就全国而言,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最高的比最低 的高出82%。 二、甘蔗品种 我国各地的甘蔗研究院所相继开展了甘蔗新品种的 选育和研究,迄今为止已育成了100多个甘蔗品种供生产 使用,推动了我国甘蔗种植业的发展。我国甘蔗的选育 主要是围绕出苗率、萌芽率以及抗风和抗病能力、宿根 性等来进行的,目前主要推广的有梁育97/5 1、德育95/ 7、德育99/36、盈育91/59、粤糖83/88、德育2002/38、 粤糖94/128等。这些品种都广泛在主产区进行种植和推 广,特别是粤糖94/128,萌芽率高,萌芽快,分蘖力特 强,生势旺盛,有效茎数多,抗风、抗病能力强,易种 好管,更受到种植者的欢迎。 三、生产成本和净收益 甘蔗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种植时间和生长期的环境条 一 8· 中嗣热带往业 件决定,表2列举了2006年我国各地区甘蔗的成本收益情
况。在生产成本中,主要是物质与服务费用、劳动力成
本和土地成本,各地区甘蔗的可变成本占了整个生产成
本的85%以上,成本利润率从30%~80 不等。广西的
成本利润率最低,比四川I低61.4%,比广东要低61%。
未来应该围绕降低甘蔗种植成本,特别是应该千方百计
降低甘蔗种植业的可变成本,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推广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甘蔗种植的净利
润。甘蔗主要是用来制糖,蔗农的收入受当年白糖价格
的影响比较大,目前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蔗农的收入呈
下降趋势。为了维护蔗农的利益,在热带、南亚热带地
区已经开始了订单农业,发展甘蔗种植基地,推行“公
司+农户+基地”的甘蔗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
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已经显露出了成效。
四、甘蔗产业链的构建
甘蔗是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目前甘蔗不再局限于一种直接食用的水果和简单的加
工,对于甘蔗的加工和销售有望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复杂
的工业体系。甘蔗浑身都是宝,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
发展甘蔗循环产业链尤其重要。甘蔗青叶可以用作饲
料,可以直接用来喂牛、喂鱼等,同时也可以把甘蔗青
叶加工成干蔗叶,粉碎后与其它食料混合后做饲料,用
来养猪、养牛等;另外还可以将甘蔗叶直接粉碎后还
田、深埋作有机肥。甘蔗制完糖后的副产物也还可以综
合利用:蔗渣可用来造纸、制水泥、发电,制酒精以及
有机肥。围绕甘蔗的种植,就可以带活相关产业的发
展,促进蔗农增收,农业增效。图1显示出了甘蔗的循环
产业链体系。
五、甘蔗糖的产销情况
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产量约占65%,而我国
则占8 0%以上。制糖工业是对资源依存度比较大的产
业,拥有原料蔗资源,就意味着拥有市场竞争最基本的
和最重要的条件。另外,制糖业也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
场联系起来,食糖的产销情况直接关系到蔗农的利益,
也关系到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农村的稳定。表3列举出了
2007/2008年全国食糖产销进度。2007年,我国进口食糖
119.3万吨,占当年进口关税配额的61.3 ,同比下降
12.6 :出口食糖11.1万吨,同比下降28.4%。从进出
口国别和地区看,我国食糖进口主要来自古巴、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