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52例

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52例

浙江中医杂志2o13年11月第48卷第¨期 

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5 2例 

姚炜李春香 

浙江省德清县中医院 浙江德清313200 

关键词 艾灸疗法 至阴穴 胎位不正 临床观察 

胎位不正是造成难产的重要因素,纠正胎位不正 

对保证顺利分娩意义重大。笔者采用艾灸至阴穴的方 

法矫正胎位不正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 

门诊产检的孕妇,共104例,排除妊娠期合并症、内 

外科合并症、骨盆狭窄、羊水过多或过少、脐带绕颈 

≥2周、胎儿双顶径>8.5cm、前置胎盘、疤痕子宫 

等病例。诊断标准参照顾美皎主编的《临床妇科 

学》Ⅲ1]。10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中,初产 

妇42例,经产妇10例;年龄19~38岁,平均27.6 

岁;孕周3O~36周,平均33周;体重55~75公斤, 

平均64.6公斤。对照组52例中,初产妇43例,经产 

妇9例;年龄18~37岁,平均28.1岁;孕周3O~35 

周,平均32+5周;体重54~78公斤,平均66.3公 

斤。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 

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选取至阴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编著的《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 ]一书中的标准定 

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孕妇施灸前 

禁食6小时再饮5。0~1000ml红糖温水,然后取仰卧 

屈膝位,点燃艾条两支,分别在两侧至阴穴上同时施 

温和灸15~20分钟,艾火距穴位约3cm左右,以施 

灸部位局部潮红又不产生灼痛为度。1日2次,5次 

为1疗程,每治疗1疗程后复查,如3个疗程仍未治 

愈停止治疗,每次艾灸前后均监测胎心、胎动等情 

况,灸后嘱孕妇休息1~2小时,定期复查B超。 

2.2对照组: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裤带,取胸膝卧 

位的姿势,1日2次,每次15分钟,5次为1疗程, 

每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3个疗程后仍未治愈停止治 

疗,治疗过程中监测胎心、胎动等情况,定期复查B 

超。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胎位为头位;未愈: 

治疗前后胎位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微变化。 3.2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和治愈疗程详见表1,表 

2。随访情况:治愈病例均随访到分娩,观察组治疗 

47例,有2例复变,经用艾灸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治 

愈36例,有3例复变,经用艾灸治疗后痊愈2例。 

裹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do.05。 

表2 两组治愈病例数施治疗程比较 

4体会 

胎位不正使很多孕妇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既 

增加了剖宫产率,又增加了对母婴的损伤,及时矫正 

胎位可以给胎位不正孕妇提供阴道试产的机会。胎位 

不正中医学称为“倒产”、“横产”、“偏产”等,认为 

主要由于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所致。采用艾灸至阴穴 

的方法矫正胎位不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被用于临 

床,疗效确切。至阴为膀胱经之井穴,井为地下出 

泉,井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如水之源头,“所出为 

井”是十二经的根穴。又膀胱与肾相表里,是洲都之 

官,壬水之府,故灸其所出之井,可振奋阳气,促进 

气化功能,有利于津液的排出,所以能顺胎气l3]。在 

至阴穴上施灸罕见晕灸及灸后流产等不良反应,已有 

的研究表明艾灸对母体及婴儿均无毒副作用 ]。 

5 参考文献 

[1]顾美皎.临床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7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0:68. E3]刘冠军.现代针灸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Ⅲ版丰十, 

1985:350 E43韩永健,王英.从解剖学角度看背部腧穴[J].山东中医学 院学报,1994,18(6):412. 

收稿日期 2013-07-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