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李贺诗的人文精神

论李贺诗的人文精神

摘要:“鬼才”李贺的诗歌中充斥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彰显,使得其诗歌成为唐代诗文中最有个性特点的创作。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对群体生命生存的关注,这些在其功名诗、神鬼诗、爱情诗中均有体现。关键词:李贺;人文精神;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0)

04-0018-04第26卷第4期Vol.26No.4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Langf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2010年8月Aug.2010

收稿日期:2010-04-16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SRP计划“唐代诗文中的人文精神”(SRP20090039)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杜宏春(1965-),男,安徽滁州人,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所博士生,石河子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以

儒家为代表的对群体生存的关注和重视,另一个是以

道家为主的对个体生命的认识和追思,主要表现为强

烈的生命意识和自我认知。中国儒家文化在过分强调

人伦的同时也抹杀了人的欲望和需求,使得儒家人文

精神的光辉显得相对黯淡。而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在

无法实现其大写的人的愿望时,往往转向对自我生命

的关注和对个体生命的深刻体验。

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之后,少即有才。因为

荒唐的避讳风俗,使得他终生不能考取进士。虽然文

章大公韩愈为其专门写过《讳辩》,并尖锐地说出:“父

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1]2

但是他最终与进士无缘。虽然他后来因为荫恩做了一

个从九品的奉礼郎,然郁郁不得志,终于托病辞官。其

仕途失意加上自幼羸弱,使得他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更为深刻。因此,其诗歌中的人文精神更多地体现在

其生命意识上,表现了他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对群体

生命的关注。

一、对自我生命的强烈感悟

“翻开李贺诗集,那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和幽

奇冷艳的诗境便会迎面扑来,宛如走进了一个别样的

世界。”[2]的确,李贺的诗歌中很多是关于神鬼游仙的。

在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时候,他只能通过描写鬼怪、

死亡和光怪陆离的非现实的生活以抒发自己的苦闷。钱易曾云:“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

鬼才绝。”[1]21虽然李贺描述的是有异常态的鬼神世

界,但却是真实的人类生活的写照,包含了人世间的

欢乐和苦难。相对于儒家的政治价值的追求和群体生

命的关怀来说,确如杜牧所言“少理”;“实际上,李贺

诗歌是违背了封建传统之‘理’,但符合了人类的生命

之‘理’。它是人类生命哲学的具体诗化”[3]。李贺的诗歌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抒发自己追求

功名以及怀才不遇的功名诗;另外一类是描写有关鬼

蜮以及仙界生活景象的神鬼诗;最后一类是为数不多、界限不太清晰的爱情诗。

李贺的功名诗中体现着浓郁的生命意识。他自幼

羸弱,时刻受到来自死亡的威胁。在他看来,在有限的

生命中,只有通过功名和事业才能使自己生存的价值

得以实现。在无法通过进士取得功名之后,李贺也曾立

志投笔从戎,想通过从军来实现政治抱负,却都没有成

功,因此,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而来自生

命的威胁使得他在愤懑抱怨的同时,又多了许多无奈

和感慨。李贺处于唐代衰落的时期,国家的摇摇欲坠使

他忐忑不安。虽然李家江山的存亡,作为皇室一族的后

代应该有更多的承担,但是他却迟迟没有得到重用,无

法为唐朝的稳固做出自己的努力,于是便备感失落。

李贺自幼有才,也如李白、杜甫一样,热衷于对功

名的追求,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最初,他对自己

的仕途充满信心,追求功名非常积极。而面对生命的论李贺诗的人文精神

杜宏春1,甘宜汴2

(1.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所,北京100081;2.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新疆石河子832003)

18··

压力和疾病的威胁,他对于功名显然要比他的前辈们

更加敏感,更加急切。如《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在这首诗中,李贺以后汉费长房“竹杖化龙”的典

故,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信心和对前途的满怀希望。

在无法完成自己的政治诉求的时候,他立刻转向了投

笔从戎的政治道路,并希望在这条道路上能够实现自

身的政治理想。这种思想在《南园十三首》和《马诗二

十三首》中表现得极其透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情跃然纸上,不需要文采

和其它的装饰,只要挥鞭驰骋沙场,立下战功,自己的

政治抱负就能得以实现。这种积极入世的政治态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济世救民的政治理想。

李贺在滁州的3年幕府生涯,没有得到一官半

职。这对于他那颗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对于他那建

功立业的豪情与壮志,简直是又一次极为沉重的打

击。科举进士、考官推荐、恩荫、幕府,几乎唐代所有的

入仕道路,他都走过了,然而现实给他的却是失意和

打击,使得他更加苦闷。在其功名诗中,有一类诗歌引

人注目,那是失意不得志之后的感慨和喟叹,更多地

体现了他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如

《赠陈商》:“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这是李贺在担

任奉礼郎的时候的感慨,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处境和仕

途的失望。功名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手段,既然无

法通过仕途来实现,加上自己的生存危机(主要为生

存状况的潦倒和身体的疾患),李贺的心其实已经

“朽”了。既然唯一可以实现自我的道路都被堵死了,

那么生命就意味着快要结束了。这种死亡的威胁,使

他将功名和生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衰梧飒飒,促织鸣空,壮士感时,能无激烈!乃世

之浮华干禄者滥致青紫。即缃帙满架,仅能饱蠹。安知

苦吟之士,文思精细,肠为之直?凄风苦雨,感吊悲歌。

因思古来才人怀才不遇,抱恨泉壤,土中碧血,千载难

消,此悲秋所由来也。”[4]404-405在生命的压力之下,李贺

认为,功名没有实现就意味着无法实现自身的生存价

值,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其中表现的是他来自生命压

力之下对生命本身的感悟,功名已经和他的生命紧密

联系,是他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增加生命亮度的手段。李贺的诗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神鬼诗,也是他被称

为“鬼才”的关键。功名在现实中得不到成全,那么在

鬼蜮里呢?作者将希望寄托于鬼蜮,希望在鬼蜮中有

一个自己的知音,或者自己能够得到赏识,如《秋来》,

但诗人听到的却是一样的声音,得到的却是同样的一

个答案。“尘世的功名,在鬼蜮里照样难就;尘世的贤

愚,在鬼蜮里照样不分;尘世的怨恨,在鬼蜮里照样长

存。”[4]227虽然没有了来自死亡的威胁,但是在鬼蜮中,

人类的苦难和不幸却是一直在重演,仿佛就是人世间

的翻版一样。在李贺的诗中,苏小小是他用以寄情的

重要人物,而她在鬼蜮中是否能够被成全呢?如《苏小

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珮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油壁车,

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乐府诗有《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

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而在生前虽无知音的

苏小小尚有希望,在西陵松柏下尚有等待的理由,但

是鬼蜮中的苏小小则“无物结同心”,“西陵下,风吹

雨”。生前不能在一起,就连死后也终日陷在相思的痛

苦之中。诗人以苏小小自比,在鬼蜮中丧失了所有的

希望。在此,李贺在现实中的苦闷和失意得到了极为

深刻的体现。虽然生命的威胁已经消失,但是生命本

身却依然处在无穷无尽的痛苦当中。鬼蜮与现实如此

相似,甚至更加痛苦,那么神仙世界是不是可以让深

处苦闷的李贺得到解脱呢?如《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珮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天堂般的意境:天河、

回星、银浦、流云、玉宫、桂树……诗中没有鬼蜮里面的

传续人间的苦闷和哀伤,而是完全脱离于尘世之外的仙

界桃源。仿佛尘世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和他隔离。生活在

这样的一种仙境之中,才是他真正能够得到解脱的方

式。没有功名也就没有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感喟和伤感,

也便没有了为了生命的“亮度”而呕心沥血的苦心孤诣。

同样的内容在《将进酒》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9··

诗人通过感怀人世间的沧桑变化来反映天界的永

乐和安详。在经历了现实的苦痛和鬼蜮的冷遇之后,只

能通过极力地描述仙界的宁静、安详和恬适,来为自己

的生存寻求寄托。仙界是李贺生前死后的向往,更是他

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为自己找到的解脱之路。在仙界,有

各种各样的美妙的意境,更有长生不老、宁静温馨的生

活。诗人对仙界的渴望越大,对现实的失望也就越重。

可以说,仙界是李贺想象中的生命归属地。

李贺的爱情诗歌是很少被人提及的。诗人的年少

轻狂,自然有对爱情的见解和感悟。在他的240多首诗

中,爱情诗歌近40首。如《美人梳头歌》、《恼公》、《河阳

歌》、《大堤曲》、《春怀引》、《有所思》、《天上谣》、《苏小小

墓》等。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是《苏小小墓》。这首诗歌既

可以当作是诗人以苏自托,也可以当作是爱情诗来理

解。“在我们的地球上,我们确实只能带着我们痛苦的

心情去爱,只能在苦难中去爱!我们不能用别的方式去

爱,也不知道还有其他方式的爱。”[5]苏小小是这样,李

贺又何尝不是?同样地深深爱着生命,追求着生命的价

值,却都是“无物结同心”。在这些诗中,爱情被描绘成

生命中最为美丽的景色,充满了诗人对生命和爱情的

信心和憧憬,同样也存在对爱情的无奈、失落和伤感。

李贺的爱情诗并不是简单的抒情,而是表现出了

对美好爱情无法实现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之中寻求爱

情对于生命的意义。在《苏小小墓》中,苏小小死也未

忘记那个西陵下没有希望的等待。爱情是一种什么样

的东西竟可以超越生死?爱情究竟对于生命来说具有

什么意义?《宫娃歌》: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毾象口吹香登毛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罳寒入罘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宫女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以及“愿君光

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的激情,使李贺开始对爱

情进行了深度的思考。爱情不同于功名,不是生命的

调味剂,也不是增加生命亮度的手段,而是生命本身

的意义之一。在《天上谣》中,他描绘的便是一幅爱情

画面,仙界中没有功名利禄的追求也就没有了独守空

房的思妇,也就没有了怨恨和抛弃。在仙境中,爱情是

最为完美的。

二、对群体生命关注的人道主义情怀

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李贺自然有着儒家那种对

群体生命的关怀。这种关怀表现在对自己身边的生命个体的关心和对普通生命的关注。例如《秋凉诗·寄正

字十二兄》:

闭门感秋风,幽姿任契阔。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

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

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

弟兄谁念虑,笺翰既通达。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

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长思剧寻环,乱忧抵覃葛。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自身处境苦难之下,对身边

亲人和好友的关怀。在《与陈商》中,诗人与陈商推心

置腹,赞赏陈商的不慕名利的生活。这何尝不是朋友

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呢?作为知识分子,兼济天下是他

们毕生的追求,即使是在自己穷困潦倒、独善其身的

时候,面对苦难之中的广大群众,依然是满怀着悲怆

的热血,为天下和百姓仗义执言,表达对普通生命的

关怀,体现儒家思想中的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这

种人道主义精神更深刻地表现在他的《感讽》中: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这首诗歌在抨击政治昏暗,官员若狼的背后,体

现的是对被压迫着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以及自己

无法改变现实的苦闷和无奈。相对于杜甫的“三吏”来

说,李贺的这首诗更加深刻地刻画了老百姓的生活窘

境。“县官踏餐去,薄吏复登堂”,这种生活在政治昏暗

的社会是无止境的。作者想改变现状,有着跟杜甫一

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却一直难有作

为,只能在诗中为民申诉,从而表达自己的理想。

李贺在生命的压力之下,急于求得功名,然而,现

实却给他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在苦闷的仕途“乞讨”中,

在生命的压力之下,走投无路的李贺只能在精神上寻

求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神鬼的

世界里逃避着自己的苦闷和宿命,最终身心疲惫,在自

我设想的完美的神仙世界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参考文献:[1]吴企明.李贺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7.[3]廖明君.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440-445.[4][清]王琦,等.李贺诗歌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56.(下转第29页)20··

相关主题